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94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元器件治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底端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贯穿顶板并在底端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中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柱的下部之间,所述下模具包括左模具、右模具,所述左模具、右模具分别与设在支撑架内部的夹持机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架内的夹持机构实现了对压合件进行固定压合,在上模具底端设置的弹簧槽与下模具顶端设置的弹簧相配合,可以减小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的撞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压合治具
本技术涉及元器件治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压合治具。
技术介绍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或两者)的一种工具。治具可以分为工艺装配类治具、项目测试类治具和线路板测试类治具三类。塑胶件产品的上盖和下盖装配的安装过程中会用到冶具,例如,盒体的上盖两侧分别设有卡勾,盒体的下盖两侧分别设有与卡勾适配的倒扣,安装过程中,需要先上下用力使上盖的卡勾与下盖的倒扣结合,再通过按压两侧的卡勾使之与倒扣卡合。现有自动压合治具的不足之处:治具在压合时上半模和下半模合模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使上半模和下半模相接触表面损坏,进而使上半模和下半模在合模时接触面不紧凑,影响冲压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压合治具,通过支撑架内的夹持机构实现了对压合件进行固定压合,在上模具底端设置的弹簧槽与下模具顶端设置的弹簧相配合,可以在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的撞击力,弹簧嵌套在圆柱外侧壁上,安装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自动压合治具在压合时上半模和下半模合模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使上半模和下半模相接触表面损坏,进而使上半模和下半模在合模时接触面不紧凑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底端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贯穿顶板并在底端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中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柱的下部之间,所述下模具包括左模具、右模具,所述左模具、右模具分别与设在支撑架内部的夹持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顶端中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上均设置有圆柱。进一步地,所述圆柱的外壁上均嵌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贯穿凹槽的槽口并延伸至上部。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底端面四个棱角处均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与弹簧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压合头,所述压合头与下模具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内底部的滑槽,所述滑槽顶端左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左丝杆上,所述左丝杆通过连接件与右丝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丝杆的左端和右丝杆的右端均连接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在支撑架内部两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左丝杆与右丝杆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底端均连接移动滑杆,所述移动滑杆底端均与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顶端均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支撑板的顶端,所述支撑杆顶端分别连接左模具和右模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支撑架内的夹持机构实现了对压合件进行固定压合,电机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套设在左丝杆上,左丝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右丝杆,左丝杆和右丝杆上均套设有滑块,滑块顶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连接有左模具和右模具,通过控制电机可以使左模具和右模具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对压合件进行夹持和方便夹持件卸下;2、在上模具底端设置的弹簧槽与下模具顶端设置的弹簧相配合,可以在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上模具与下模具合模时的撞击力,弹簧嵌套在圆柱外侧壁上,安装便捷,延长了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中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中支撑架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中上模具的仰视图。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柱、3-顶板、4-伸缩气缸、5-伸缩杆、6-上模具、7-下模具、8-支撑架、9-滑槽、10-电机、11-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左丝杆、14-连接件、15-右丝杆、16-固定支座、17-滑块、18-移动滑块、19-支撑杆、20-左模具、21-右模具、22-凹槽、23-圆柱、24-弹簧、25-弹簧槽、26-压合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板3,顶板3顶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4,伸缩气缸4底端连接伸缩杆5,伸缩杆5贯穿顶板3并在底端连接有上模具6,上模具6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模具7,下模具7设置在支撑架8的顶端中部,支撑架8设置在支撑柱2的下部之间,下模具7包括左模具20、右模具21,左模具20、右模具21分别与设在支撑架8内部的夹持机构相连接,通过支撑架8内的夹持机构实现了对压合件进行固定压合,从而对压合件进行夹持和方便夹持件卸下。在本实施例中,左模具20和右模具21顶端中部均设置有凹槽22,凹槽22底壁上均设置有圆柱23,圆柱23的外壁上均嵌套有弹簧24,弹簧24贯穿凹槽22的槽口并延伸至上部,上模具6底端面四个棱角处均设有弹簧槽25,弹簧槽25与弹簧24相配合,上模具6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压合头26,压合头26与下模具7相抵接,在上模具6底端设置的弹簧槽25与下模具7顶端设置的弹簧24相配合,可以在上模具6与下模具7合模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上模具6与下模具7合模时的撞击力,弹簧24嵌套在圆柱23外侧壁上,安装便捷,压合头26与下模具7想配合实现对压合件进行加压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8内底部的滑槽9,滑槽9顶端左侧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11,主动齿轮12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2,从动齿轮12套设在左丝杆13上,左丝杆13通过连接件14与右丝杆15相连接,左丝杆13的左端和右丝杆15的右端均连接固定支座16,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底端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贯穿顶板并在底端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中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柱的下部之间,所述下模具包括左模具、右模具,所述左模具、右模具分别与设在支撑架内部的夹持机构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顶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之间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底端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贯穿顶板并在底端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中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柱的下部之间,所述下模具包括左模具、右模具,所述左模具、右模具分别与设在支撑架内部的夹持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顶端中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壁上均设置有圆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的外壁上均嵌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贯穿凹槽的槽口并延伸至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底端面四个棱角处均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与弹簧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胜章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盛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