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63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7
本申请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模芯装置,模芯装置包括外围成型组件和内螺纹成型组件,外围成型组件与内螺纹成型组件之间形成注塑腔;外围成型组件上设置有与注塑腔相连通的注塑入口和排气出孔;内螺纹成型组件包括螺纹杆;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固定座,安装固定座上螺纹连接螺纹杆,螺纹杆远离注塑腔的一端设有带动螺纹杆靠近或远离注塑腔的旋转驱动机构;外围成型组件包括组成注塑腔外围的多个成型块,多个成型块联动设置。本申请具有便于模具的合模和开模,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其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等,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相关技术中,在注塑合模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模芯块进行逐个安装和位置的校准,尤其是对于内外设有螺纹的注塑件,对于各个模芯之间安装的精确度较高。且在开模的过程中,也需要逐个拆卸。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对于有多个模芯的模具,其在开模具和合模的过程中,逐个对各个模芯进行拆装,比较耗时,因此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模具的合模和开模,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模芯装置,所述模芯装置包括外围成型组件和内螺纹成型组件,所述外围成型组件与所述内螺纹成型组件之间形成注塑腔;所述外围成型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注塑腔相连通的注塑入口和排气出孔;所述内螺纹成型组件包括螺纹杆;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固定座,所述安装固定座上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注塑腔的一端设有带动所述螺纹杆靠近或远离所述注塑腔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外围成型组件包括组成注塑腔外围的多个成型块,多个所述成型块与所述第一基板联动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模的过程中,与第一基板联动设置的多个成型块,减少了多个成型块逐个拆装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节省时间,采用旋转驱动机构对注塑件的内螺纹成型件进行脱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注塑效率。可选的,多个所述成型块分别设置为底座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第二侧边成型件、顶面成型件、首端成型件和尾端面成型件;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与所述底座成型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与所述底座成型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首端成型件与所述底座成型件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和所述第三弹性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首端成型件、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和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上设置有斜导孔,所述斜导孔朝向所述顶面成型件倾斜,所述斜导孔内滑移连接有斜导杆,所述斜导杆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所述首端成型件、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和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供所述首端成型件、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和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成型件,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伸长方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基板对应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的位置,且沿着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伸长方向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基板对应所述首端成型件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三弹性复位件伸长的方向设置有第三限位件;所述底座成型件和所述尾端面成型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顶面成型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模的过程中,使得第一基板沿远离第二基板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斜导杆远离斜导孔且抵接斜导孔的侧壁,并对斜导孔的侧壁施加抵接力,从而带动首端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和第二侧边成型件沿着各自相应的滑槽互相远离,且在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和第三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以及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的限制下,首端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和第二侧边成型件散开至设定位置,从而节省了拆卸模芯的时间;当合模时,由于首端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和第二侧边成型件散开的位置固定,因此当将第一基板和固定在其上的顶面成型件靠近第二基板时,利用斜导杆伸入斜导孔,且斜导杆抵接斜导孔的侧壁,对斜导孔的侧壁施加作用力,使得首端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和第二侧边成型件相互靠近,从而实现了合模,合模和开模的方式简单易操作。可选的,所述排气出孔包括互相连通的一级排气孔和二级排气孔,所述一级排气孔设置有多个,且置于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与所述底座成型件之间的缝隙处,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与第二侧边成型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顶面成型件形成所述二级排气孔,多个所述一级排气孔与所述注塑腔相连通,所述二级排气孔与外界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排气孔位于缝隙处,且设置有多个,在注塑的过程中,注塑腔内的气体从多个一级排气孔内稳定且多角度地被排出,且使得注塑的流质不容易排出太多而造成浪费,此外还设置有二级排气孔,汇聚了多个一级排气孔内的气体,有利于气体快速排出模具。可选的,所述外围成型组件还包括多个顶杆,所述底座成型件上设置有供所述顶杆位移的让位孔,且所述让位孔与所述注塑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部机构带动顶杆朝向成型的注塑件方向移动,从而有助于注塑件的取下,且设置有多个顶杆,有利于分担作用在注塑件上的作用力,使得注塑件更容易被取下。可选的,所述底座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第二侧边成型件、顶面成型件、首端成型件和尾端面成型件内设置有第一水冷通道,所述第一水冷通道通过水冷接头与外部水冷装置相接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水冷通道的底座成型件、第一侧边成型件、第二侧边成型件、顶面成型件、首端成型件和尾端面成型件,有利于注塑件从外部快速降温,从而有利于缩短注塑件的成型时间。可选的,所述底座成型件与所述顶面成型件之间设置有定位卡接装置,所述定位卡接装置包括卡接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围成型组件在合模的过程中,使得定位凸起对准定位凹槽,实现模芯的定位,进一步提高各个模芯之间的安装精确性。可选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中间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以及带动所述传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固定座上,所述主动齿轮、中间传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固定座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杆的外周侧,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固定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的转动,同时由于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安装固定座上,因此当螺纹杆转动的过程中,会沿自身轴向方向进行位移,即靠近或远离注塑腔。可选的,所述螺纹杆内设置有第二水冷通道,所述第二水冷通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通过水冷接头与外部水冷装置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二水冷通道的螺纹杆有利于注塑件从内部开始快速降温,有利于缩短注塑件的成型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卡接定位装置,所述卡接定位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卡接凸起和卡接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合模的过程中,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卡接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的模芯装置,所述模芯装置包括外围成型组件和内螺纹成型组件,所述外围成型组件与所述内螺纹成型组件之间形成注塑腔;所述外围成型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注塑腔相连通的注塑入口(4)和排气出孔;所述内螺纹成型组件包括螺纹杆(5);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固定座(6),所述安装固定座(6)上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远离注塑腔的一端设有带动所述螺纹杆(5)靠近或远离所述注塑腔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外围成型组件包括组成注塑腔外围的多个成型块,多个所述成型块与所述第一基板(1)联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的模芯装置,所述模芯装置包括外围成型组件和内螺纹成型组件,所述外围成型组件与所述内螺纹成型组件之间形成注塑腔;所述外围成型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注塑腔相连通的注塑入口(4)和排气出孔;所述内螺纹成型组件包括螺纹杆(5);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固定座(6),所述安装固定座(6)上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远离注塑腔的一端设有带动所述螺纹杆(5)靠近或远离所述注塑腔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外围成型组件包括组成注塑腔外围的多个成型块,多个所述成型块与所述第一基板(1)联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成型块分别设置为底座成型件(12)、第一侧边成型件(13)、第二侧边成型件(14)、顶面成型件(15)、首端成型件(16)和尾端面成型件(17);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13)与所述底座成型件(1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18),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14)与所述底座成型件(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19),所述首端成型件(16)与所述底座成型件(1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复位件(20),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8)、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9)和所述第三弹性复位件(20)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首端成型件(16)、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13)和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14)上设置有斜导孔(21),所述斜导孔(21)朝向所述顶面成型件(15)倾斜,所述斜导孔(21)内滑移连接有斜导杆(22),所述斜导杆(22)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基板(2)上对应所述首端成型件(16)、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13)和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14)的位置设置有滑槽(23),供所述首端成型件(16)、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13)和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14)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成型件(12),所述第二基板(2)上对应所述第一侧边成型件(13)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8)的伸长方向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4);所述第二基板(2)对应所述第二侧边成型件(14)的位置,且沿着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9)的伸长方向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5),所述第二基板(2)对应所述首端成型件(16)的位置,且沿所述第三弹性复位件(20)伸长的方向设置有第三限位件(26);
所述底座成型件(12)和所述尾端面成型件(1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基板(2)靠近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琛骆秋波陈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