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55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包括有进气干燥系统和检测系统等;进气干燥系统与检测系统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传统只是简单的利用空气流动配合激光和光电接收器进行尘埃粒子检测的单一做法,避免出现检测空气不断反复进入装置使得尘埃粒子检测的精度不高的缺陷,对经过检测之后的尘埃粒子进行附着收集,同时根据尘埃粒子径粒大小的不同,在空气中分布的规律并不固定的特点,对同一空间的不同高度处的空气进行抽动实现尘埃粒子的检测,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
技术介绍
尘埃粒子检测仪又称尘埃粒子计数器,尘埃粒子计数器是用于测量洁净环境中单位体积内尘埃粒子数和粒径分布的仪器。传统的尘埃粒子检测仪对于尘埃粒子的检测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利用空气流动配合激光和光电接收器进行尘埃粒子检测;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就是会出现检测空气不断反复进入装置,使得尘埃粒子检测的精度不高,同时根据尘埃粒子径粒大小的不同,在空气中分布的规律并不固定,因此传统直接抽取空气的方式难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的尘埃粒子检测仪对于尘埃粒子的检测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利用空气流动配合激光和光电接收器进行尘埃粒子检测;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就是会出现检测空气不断反复进入装置,使得尘埃粒子检测的精度不高,同时根据尘埃粒子径粒大小的不同,在空气中分布的规律并不固定,因此传统直接抽取空气的方式难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包括有防滑垫(1)、底柱(2)、底板(3)、第一电动推杆(4)、外壳(5)、监控屏(6)、和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气干燥系统(7)、检测系统(8)和抽取系统(9);防滑垫(1)与底柱(2)进行固接;底板(3)下端面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组底柱(2);底板(3)上端面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电动推杆(4);底板(3)与控制器(10)相连接;底板(3)与抽取系统(9)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外壳(5)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外壳(5)与监控屏(6)相连接;进气干燥系统(7)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包括有防滑垫(1)、底柱(2)、底板(3)、第一电动推杆(4)、外壳(5)、监控屏(6)、和控制器(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气干燥系统(7)、检测系统(8)和抽取系统(9);防滑垫(1)与底柱(2)进行固接;底板(3)下端面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组底柱(2);底板(3)上端面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电动推杆(4);底板(3)与控制器(10)相连接;底板(3)与抽取系统(9)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外壳(5)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外壳(5)与监控屏(6)相连接;进气干燥系统(7)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进气干燥系统(7)包括有弧形盖板(701)、弧形载物板(702)、合页(703)、第二支撑架(704)、进气管(705)、风机(706)和输气管(707);弧形盖板(701)与合页(703)进行螺栓连接;弧形盖板(701)与弧形载物板(702)相接触;弧形载物板(702)与合页(703)进行螺栓连接;弧形载物板(702)与第二支撑架(704)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架(704)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进气管(705)分别与弧形盖板(701)和弧形载物板(702)相接触;进气管(705)与风机(706)进行螺纹连接;进气管(705)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风机(706)与输气管(707)进行螺纹连接;风机(706)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输气管(707)与检测系统(8)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尘埃粒子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检测系统(8)包括有第一支撑板(801)、空气流动箱(802)、压实板(803)、动力电机(804)、输出轴(805)、蜗杆(806)、第一锥齿轮(807)、蜗轮(808)、第一转轴(809)、第一传动轮(8010)、第二传动轮(8011)、第一叶轮架(8012)、第三传动轮(8013)、第二叶轮架(8014)、固定架(8015)、激光发射器(8016)、弧面感应器(8017)、附着板(8018)、防尘网(8019)、静电球(8020)、金属球连接器(8021)、直滑轨(8022)、第二锥齿轮(8023)、套轴(8024)、第二电动推杆(8025)、连接轴(8026)、第四传动轮(8027)、第五传动轮(8028)、第二转轴(8029)、第一平齿轮(8030)和第二平齿轮(8031);第一支撑板(801)与空气流动箱(802)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动力电机(8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输出轴(8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第一转轴(8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第一叶轮架(8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第二叶轮架(8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防尘网(8019)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静电球(8020)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第二电动推杆(8025)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连接轴(8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外壳(5)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第二支撑架(704)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进气管(705)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风机(7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801)与输气管(707)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8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光马远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高铁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