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798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1)保障气流中心通道,发展中心气流:周期性中心加焦;同时采取炉顶布料溜槽往复连贯布料,当矿石布完以后,溜槽在原位置等待,当开始翻焦炭时,溜槽顺势回到焦炭中心布料角度,此时焦炭从中心向外环布料,阻挡矿石进入高炉中心;当布完焦炭后,溜槽在最外环等待下一批矿石布料,如此周而往复,循环布料;2)稳定边缘气流:提高进风三叉口区域的等效炉腹角度0.1°‑0.8°。3)稳定炉喉料面深度,减少料面对气流的扰动:布料后矿石、焦炭及中心大块干焦的料面趋于一平。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边中气流的稳定,活跃炉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
技术介绍
高炉生产过程中由于炉缸活性差、炉缸轻微堆积或者上下部调剂不匹配时,往往容易导致气流出现周期性波动,其外在表现为炉身水温差周期性升高和降低,煤气利用率周期性升高或者降低,风量风压呈对称状周期波动,料速也呈周期性快慢转换,炉温呈现周期性凉热变化,炉顶温度出现周期性高位和低位,炉顶打水呈现间歇性打水;其内在本质为边中气流周期性消长,导致下料存在杠杆效益,即中心气流受阻后,边缘气流开始活跃,此时煤气流开始大量从边缘通过,煤气利用率下降,炉温开始向凉,加风比较容易接受,炉身水温差开始升高,边缘下料加快,中心下料速度相对减慢,下料杠杆向边缘倾斜,边缘气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滚入中心的矿石逐渐减少,气流中心通道开始得到恢复,此时进一步增加风量,中心下料速度开始加快,下料杠杆向中心倾斜,随着中心气流发展,下料加快,矿石开始滚入中心,到一定程度后,中心气流受阻,煤气利用率开始升高,炉温开始向热,边缘气流开始活跃,如此周而往复,形成周期性气流波动现象,这种现象如果短时间得不到抑制,往往会导致炉缸活性进一步降低,高炉出现明显炉缸堆积现象,治理起来非常困难,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量。目前炼铁领域对高炉出现周期性气流波动的认识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还没有成体系的解决方法,本专利技术首次提出采取周期性中心加焦,炉顶布料溜槽往复连贯布料,缩短进风三叉口风口长度等方法抑制气流周期性波动的作用,保持边中气流的稳定,增加风量,活跃炉缸,对高炉恢复稳定顺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保持边中气流的稳定,增加风量,活跃炉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包括下列方式:1)保障气流中心通道,发展中心气流:矿焦每个上料周期内增加一批大块干焦单独布入高炉中心,每个上料周期内都有单独一批焦炭布入高炉中心,形成周期性中心加焦;同时采取炉顶布料溜槽往复连贯布料,当矿石布完以后,溜槽在原位置等待,当开始翻焦炭时,溜槽顺势回到焦炭中心布料角度,此时焦炭从中心向外环布料,阻挡矿石进入高炉中心;当布完焦炭后,溜槽在最外环等待下一批矿石布料,如此周而往复,循环布料;2)稳定边缘气流:提高进风三叉口区域的等效炉腹角度0.1°-0.8°,稳定边缘气流,增加鼓风量。3)稳定炉喉料面深度,减少料面对气流的扰动:控制矿石布料料线L2>焦炭布料料线L1>中心大块干焦布料料线L3,布料后矿石、焦炭及中心大块干焦的料面趋于一平。步骤1)所述的大块干焦的平均粒度为50-52mm,大块干焦的批重为原周期每批焦重的30%-60%。步骤3)所述等效炉腹角度为高炉内风口出口截面圆心与炉腹上沿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取周期性中心加焦,炉顶布料溜槽往复连贯布料,缩短进风三叉口风口长度等方法能够很好的起到抑制气流周期性波动的作用,保持边中气流的稳定,增加风量,活跃炉缸,对高炉恢复稳定顺行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制。抑制高炉出现周期性气流波动的方法:包括:1)采取周期性中心加焦,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原来每个上料周期内矿焦总批数为N,在原上料周期内增加一批大块干焦放在周期内最后一批料位置单独布入高炉中心,大块干焦的平均粒度为50-52mm。新周期内矿焦总批数变为N+1,增加的大块干焦批重为N批矿焦每批焦量30%-60%,这样每个周期都有单独一批焦炭布入高炉中心,形成周期性中心加焦。新上料周期内,N+1批矿焦布料过程中,采用焦炭和矿石交替加入的方式。布料周期见表1;表1:高炉炉顶布料制度见表2;表2:2)缩短进风三叉口下方风口长度以提高该区域等效炉腹角度0.1°-0.8°等效炉腹角度为高炉内风口出口截面圆心与炉腹上沿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利于稳定边缘气流,增加鼓风量。3)稳定炉喉料面深度,减少料面对气流的扰动:控制矿石布料料线L2>焦炭布料料线L1>中心大块干焦布料料线L3,布料后矿石、焦炭及中心大块干焦的料面趋于一平。料线制度见表3;表3:采取布料溜槽连贯往复布料,布矿时,布料溜槽从矿石布料最外环a1倾角下倾至a6倾角,此过程完成矿石布料,布料溜槽在a6倾角等待翻焦指令,翻焦指令达到后溜槽顺势回到焦炭中心布料a0倾角等待,布焦炭时先从a0倾角一直布到焦炭最外环a1倾角,布完焦炭后在原位置等待下一批矿石布料,如此周而往复,循环布料。焦炭先布中心矿石先布边缘即可以保证中心焦量准确性,又可以起到阻挡矿石进入中心的作用,减少布料溜槽不必要的动作。实施例某厂4000m3高炉出现气流周期性波动现象,表现为炉身水温差周期性升高和降低,煤气利用率周期性升高或者降低,风量风压呈对称状周期波动,料速也呈周期性快慢转换,炉温呈现周期性凉热变化,炉顶温度出现周期性高位和低位,炉顶打水呈现间歇性打水,该高炉送风三叉口下方使用的风口长度为680mm,该区域等效炉腹角为74.945°,其抑制周期性气流波动的方法如下:1)采取周期性中心加焦,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原来每个上料周期内矿焦总批数为20批,在原上料周期内增加一批大块干焦放在周期内最后一批料位置单独布入高炉中心,新周期内矿焦总批数变为20+1,增加的大块干焦批重为正常焦批30%-60%,这样每个周期都有单独一批焦炭布入中心,形成周期性中心加焦。采取布料溜槽连贯往复布料,布矿时,布料溜槽从矿石布料最外环40.3°倾角下倾至30.1°倾角,此过程完成矿石布料,布料溜槽在30.1°倾角等待翻焦指令,翻焦指令达到后溜槽顺势回到焦炭中心布料12.0°倾角等待,布焦炭时先从12.0°倾角一直布到焦炭最外环40.3°倾角,布完焦炭后在原位置等待下一批矿石布料,如此周而往复,循环布料。焦炭先布中心矿石先布边缘即可以保证中心焦量准确性,又可以起到阻挡矿石进入中心的作用,减少布料溜槽不必要的动作。高炉一个上料周期内矿焦批数及分布见表4;表4:高炉炉顶布料制度见表5;表5:2)缩短进风三叉口下方风口长度至640mm,以提高该区域等效炉腹角度至75.366°(等效炉腹角度为高炉内风口出口截面圆心与炉腹上沿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利于稳定边缘气流,增加鼓风量。3)稳定炉喉料面深度,减少料面对气流的扰动:控制矿石布料料线L2>焦炭布料料线L1>中心大块干焦布料料线L3,布料后矿石、焦炭及中心大块干焦的料面趋于一平。料线制度见表6;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n1)保障气流中心通道,发展中心气流:矿焦每个上料周期内增加一批大块干焦单独布入高炉中心,每个上料周期内都有单独一批焦炭布入高炉中心,形成周期性中心加焦;同时采取炉顶布料溜槽往复连贯布料,当矿石布完以后,溜槽在原位置等待,当开始翻焦炭时,溜槽顺势回到焦炭中心布料角度,此时焦炭从中心向外环布料,阻挡矿石进入高炉中心;当布完焦炭后,溜槽在最外环等待下一批矿石布料,如此周而往复,循环布料;/n2)稳定边缘气流:提高进风三叉口区域的等效炉腹角度0.1°-0.8°,稳定边缘气流,增加鼓风量。/n3)稳定炉喉料面深度,减少料面对气流的扰动:控制矿石布料料线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高炉气流周期性波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保障气流中心通道,发展中心气流:矿焦每个上料周期内增加一批大块干焦单独布入高炉中心,每个上料周期内都有单独一批焦炭布入高炉中心,形成周期性中心加焦;同时采取炉顶布料溜槽往复连贯布料,当矿石布完以后,溜槽在原位置等待,当开始翻焦炭时,溜槽顺势回到焦炭中心布料角度,此时焦炭从中心向外环布料,阻挡矿石进入高炉中心;当布完焦炭后,溜槽在最外环等待下一批矿石布料,如此周而往复,循环布料;
2)稳定边缘气流:提高进风三叉口区域的等效炉腹角度0.1°-0.8°,稳定边缘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官印赵立军唐继忠姜彦冰蒋益何冲李伟伟龚向华滕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