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铰接结构与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45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铰接结构与车端铰接安装结构,该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包括结构主体,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梁安装座,边梁安装座用于与车体底架边梁可拆卸连接,结构主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铰接装置安装座,铰接装置安装座用于与铰接装置可拆卸连接,结构主体的后侧表面设置有地板连接座,地板连接座用于与车体底架地板可拆卸连接;上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通过边梁安装座以及地板连接座分别与车体底架的底板以及两个边梁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及更换,并能够将所承受的应力分散至车体边梁及地板区域,使车体底架受力均匀,分散底架承载,使车体底架与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连接处不易出现疲劳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铰接结构与车端铰接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端铰接结构与车端铰接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相邻两车体之间通过铰接装置连接,为了与铰接装置连接,通常需要在车体底架上焊接铰接安装结构,为避免异种金属焊接性差的问题,该铰接安装结构通常为与车体底架相同的铝合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铰接安装结构所受的载荷直接传递至车体底架地板上,由于车体底架地板型材板厚较薄,并且铝合金母材及焊缝的疲劳强度较低,焊接结构应力相对较为集中,故频繁的承受、传递车辆牵引与制动所产生的交变应力易导致疲劳损伤,并且焊接结构不易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以使其便于维修、更换,同时避免应力集中而易出现疲劳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结构与轨道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梁安装座,所述边梁安装座用于与车体底架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结构主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铰接装置安装座,所述铰接装置安装座用于与铰接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结构主体的后侧表面设置有地板连接座,所述地板连接座用于与车体底架地板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结构主体呈箱型梁结构。优选地,所述结构主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沿所述结构主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的补强筋板。r>优选地,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中间部以及两个侧边部,两个所述侧边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的两端,所述边梁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侧边部远离所述中间部的一端,所述中间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侧边部的截面尺寸。优选地,所述中间部的上表面与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地板连接座包括主连接座以及多个副连接座,所述主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各所述副连接座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边部。优选地,所述结构主体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地板连接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安装于车体底架地板的条形安装孔,所述结构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镂空孔。优选地,所述地板连接座包括连接板以及多个支撑筋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结构主体连接,各所述支撑筋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结构主体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有所述条形安装孔。优选地,所述边梁安装座与所述结构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边梁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结构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与车体底架边梁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结构主体、所述边梁安装座以及所述地板连接座均由钢材制成。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结构,包括铰接装置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所述铰接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铰接装置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车体底架。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结构。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该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包括结构主体,该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梁安装座,边梁安装座用于与车体底架边梁可拆卸连接,结构主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铰接装置安装座,铰接装置安装座用于与铰接装置可拆卸连接,铰接装置安装座上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铰接装置的结构、尺寸进行调整,可以根据铰接装置的型号提前加工,也可以在装配现场进行加工,结构主体的后侧表面设置有地板连接座,地板连接座用于与车体底架地板可拆卸连接;上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通过边梁安装座以及地板连接座分别与车体底架的底板以及两个边梁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将所承受的应力分散至车体边梁及地板区域,使车体底架受力均匀,分散底架承载,降低应力值,使车体底架与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连接处不易出现疲劳损伤,同时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与车体底架可拆卸连接不仅便于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维修及更换,也使得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无需采用与车体底架一致的材料,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可以采用相对于铝合金材质强度更高的钢材制作,使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整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以及疲劳性能,更好的承载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交变载荷,提高车辆的疲劳寿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结构以及轨道车辆,由于上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则采用该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结构以及轨道车辆也应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下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下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下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与车体底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下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与车体底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为结构主体;101为中间部;102为侧边部;2为边梁安装座;3为地板连接座;301为主连接座;302为副连接座;4为铰接装置安装座;5为加强筋;6为镂空孔;7为补强筋板;8为车体底架边梁;9为车体底架地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该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其便于维修、更换,同时避免应力集中而易出现疲劳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结构与轨道车辆。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角下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视角下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该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包括结构主体1,该结构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梁安装座2,边梁安装座2用于与车体底架边梁8可拆卸连接,结构主体1的前侧表面设置有铰接装置安装座4,铰接装置安装座4与结构主体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再焊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梁安装座,所述边梁安装座用于与车体底架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结构主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铰接装置安装座,所述铰接装置安装座用于与铰接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结构主体的后侧表面设置有地板连接座,所述地板连接座用于与车体底架地板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边梁安装座,所述边梁安装座用于与车体底架边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结构主体的前侧表面设置有铰接装置安装座,所述铰接装置安装座用于与铰接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结构主体的后侧表面设置有地板连接座,所述地板连接座用于与车体底架地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呈箱型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沿所述结构主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的补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中间部以及两个侧边部,两个所述侧边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部的两端,所述边梁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侧边部远离所述中间部的一端,所述中间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侧边部的截面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的上表面与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上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连接座包括主连接座以及多个副连接座,所述主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各所述副连接座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侧边部。


7.根据权利要求2、3、5及6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端铰接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主体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地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锡霖周镇源刘洋王旭东沈旭奎刘凯唐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