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航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45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一端中部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有U型架,且U型架内两侧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安装框架内中部连接有壳体,且壳体内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设置于第二支板左侧,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第一支板一侧中部等距离连接的活塞杆延伸进壳体内一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支管内部,所述安装框架前端通过活动杆连接有钩头,且钩头内前端活动连接有钩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管、活塞杆、缓冲弹簧、第二轴承座和转轴结构,具有便于对漏斗车进行翻转卸货,提高其卸货效率以及提高车锁减震缓冲性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
本技术涉及铁路货车车钩
,具体为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
技术介绍
车钩是指火车车皮或机车两端的挂钩,有连结、牵引及缓冲的作用,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目前,车钩在使用时,对于货车进行翻转取货作业时,需对其进行解除作业,使用不便,同时,车钩自身的减震缓冲效果不理想,局限性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一端中部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有U型架,且U型架内两侧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安装框架内中部连接有壳体,且壳体内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设置于第二支板左侧,所述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第一支板一侧中部等距离连接的活塞杆延伸进壳体内一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支管内部,所述安装框架前端通过活动杆连接有钩头,且钩头内前端活动连接有钩舌。优选的,所述壳体两端中央位置连接有支块,且壳体一端支块通过紧固螺栓与安装框架内一侧中部螺纹连接,壳体另一端支块与活动杆一端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支块分别通过第一通口、第二通口延伸进安装框架、壳体内部,且第一通口开设于安装框架两侧以及一端中央位置,第二通口开设于壳体一端中央位置。优选的,所述活动杆、钩舌分别通过第一活动轴、第二活动轴与安装框架、钩头活动连接,且第一活动轴设置于安装框架一端中部,第二活动轴设置于钩头一侧下部中央位置。优选的,所述钩头一侧中央位置贯穿连接有提锁销,且提锁销底端中央位置通过连接杆与钩舌一侧中部连接,所述连接杆中部前后端通过轴杆与第一轴承座内侧中部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于钩头内一侧中部设置的支杆内侧中部。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延伸进油腔内中部设置的油液内部,且油腔开设于支管内中部,油腔两侧中部等距离开设有油孔。优选的,所述定位杆通过定位板与安装框架一侧设置的车体固定连接,且定位板通过定位螺栓与车体螺纹连接,定位螺栓设置于定位板内侧上下端中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管、缓冲弹簧和活塞杆,具有提升车钩结构缓冲性能的效果,解决了车钩在使用时自身的结构缓冲性能不佳的问题,在安装框架内两侧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内侧中央位置等距离连接有缓冲弹簧,用于活塞杆受力时的结构缓冲作业,且在第一支板外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活塞杆延伸进安装框架内一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支管内部,在活塞杆对油腔内部油液进行挤压时,由油液自身的内分子力以及与油孔之间的摩擦力,用于对受力活塞杆进行进一步减震缓冲作业,用于对车钩进行缓冲作业,节约成本,方便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和转轴,具有便于对车钩进行转动作业,用于漏斗车进行翻转卸货作业的效果,解决了车钩在使用时,对于货车进行翻转取货作业时,需对其进行解除作业,使用不便的问题,在安装框架一端中央位置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由第二轴承座前端U型架通过转轴对连接有定位板的定位杆进行结构的活动连接,并通过设置的定位螺栓对定位板进行与车体之间结构的连接,在第二轴承座以及转轴的作用下,用于对车钩进行旋转作业,实现漏斗车翻转卸货作业,有助于提高卸货效率,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框架、车体连接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安装框架;2、紧固螺栓;3、壳体;4、第一通口;5、支块;6、第一活动轴;7、活动杆;8、提锁销;9、钩头;10、钩舌;11、第二活动轴;12、支杆;13、连接杆;14、轴杆;15、第一轴承座;16、支管;17、油腔;18、活塞杆;19、第一支板;20、缓冲弹簧;21、第二支板;22、油液;23、油孔;24、第二通口;25、第二轴承座;26、转轴;27、定位杆;28、定位板;29、U型架;30、定位螺栓;31、车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包括安装框架1,安装框架1一端中部通过第二轴承座25转动连接有U型架29,且U型架29内两侧中部通过转轴26连接有定位杆27,由安装框架1一端中部对连接有U型架29的第二轴承座25进行结构连接,用于通过转轴26对定位杆27进行结构连接,在第二轴承座25以及转轴26的作用下,用于进行漏斗车的翻转卸货作业,有助于提高卸货效率,安装框架1内中部连接有壳体3,且壳体3内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19和第二支板21,第一支板19设置于第二支板21左侧,由安装框架1内中部对壳体3进行结构连接,用于对其缓冲结构进行连接固定作业,第一支板19、第二支板21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缓冲弹簧20,且第一支板19一侧中部等距离连接的活塞杆18延伸进壳体3内一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支管16内部,安装框架1前端通过活动杆7连接有钩头9,且钩头9内前端活动连接有钩舌10,由第一支板19、第二支板21内侧中部对缓冲弹簧20进行结构连接,用于车钩受力时的初步减震缓冲作业,在第一支板19外侧中部等距离连接的活塞杆18延伸进支管16内部,由油液22之间的内分子力以及与油孔23之间的摩擦力,用于车钩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减震作业。壳体3两端中央位置连接有支块5,且壳体3一端支块5通过紧固螺栓2与安装框架1内一侧中部螺纹连接,壳体3另一端支块5与活动杆7一端接触连接,由支块5外端上下端中部对紧固螺栓2进行结构设置,用于支块5与安装框架1之间结构的连接固定,并将壳体3另一端支块5进行与活动杆7之间结构的接触连接,用于活动杆7受力时的承接作业,用于对受力进行减震作业。壳体3、支块5分别通过第一通口4、第二通口24延伸进安装框架1、壳体3内部,且第一通口4开设于安装框架1两侧以及一端中央位置,第二通口24开设于壳体3一端中央位置,对第一通口4、第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包括安装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一端中部通过第二轴承座(25)转动连接有U型架(29),且U型架(29)内两侧中部通过转轴(26)连接有定位杆(27),所述安装框架(1)内中部连接有壳体(3),且壳体(3)内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19)和第二支板(21),所述第一支板(19)设置于第二支板(21)左侧,所述第一支板(19)、第二支板(21)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缓冲弹簧(20),且第一支板(19)一侧中部等距离连接的活塞杆(18)延伸进壳体(3)内一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支管(16)内部,所述安装框架(1)前端通过活动杆(7)连接有钩头(9),且钩头(9)内前端活动连接有钩舌(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包括安装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1)一端中部通过第二轴承座(25)转动连接有U型架(29),且U型架(29)内两侧中部通过转轴(26)连接有定位杆(27),所述安装框架(1)内中部连接有壳体(3),且壳体(3)内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19)和第二支板(21),所述第一支板(19)设置于第二支板(21)左侧,所述第一支板(19)、第二支板(21)内侧中部等距离连接有缓冲弹簧(20),且第一支板(19)一侧中部等距离连接的活塞杆(18)延伸进壳体(3)内一侧中部等距离设置的支管(16)内部,所述安装框架(1)前端通过活动杆(7)连接有钩头(9),且钩头(9)内前端活动连接有钩舌(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两端中央位置连接有支块(5),且壳体(3)一端支块(5)通过紧固螺栓(2)与安装框架(1)内一侧中部螺纹连接,壳体(3)另一端支块(5)与活动杆(7)一端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货车用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支块(5)分别通过第一通口(4)、第二通口(24)延伸进安装框架(1)、壳体(3)内部,且第一通口(4)开设于安装框架(1)两侧以及一端中央位置,第二通口(24)开设于壳体(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航
申请(专利权)人:于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