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79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包括第一扣接板(1)、第二扣接板(2)和尖脚(3);第一扣接板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板状结构,且第一扣接板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卡槽;第二扣接板为与第一扣接板的中空腔体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第二扣接板的表面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齿(21),使第二扣接板的一端能匹配插入在第一扣接板内,且卡齿匹配插入在卡槽内;第一扣接板和第二扣接板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尖脚,尖脚的端部呈尖状锥形,使尖脚能嵌入在内隔墙板(4)内,第一扣接板和第二扣接板分别贴合在相邻两块内隔墙板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相邻内隔墙板板缝处施加预应力,从根本上防止内隔墙板板缝处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了装配式的施工工艺。近年来,建筑材料和施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预制内、外墙在工厂生产完成,用于取代现场浇筑。使用内隔墙板取代现场砌筑,但是内隔墙板之间的连接缝需要通过混凝土灌注连接,混凝土干缩裂缝、温度应力、板材自身的膨胀收缩以及自重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接缝处产生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精装及表面腻子层受力后也逐渐产生裂缝,影响美观性。现有技术的施工工艺中大多采用被动式防裂缝手段,在板缝处批腻子,并增设网格布,用于减少板材对面层产生裂缝的机率,但无法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只能避免裂缝在表面表现。另外,由于内隔墙板面积较大,运输等各个环节会对板材施加力而导致板材变形,存在微裂纹的板受力后会使裂纹延伸,较窄的内隔墙板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易于折断,应用效果不好,也有助于裂纹的产生和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能对相邻内隔墙板的连接板缝处施加预应力,从根本上防止内隔墙板的连接板缝处开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包括第一扣接板、第二扣接板和尖脚;第一扣接板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板状结构,且第一扣接板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卡槽;第二扣接板为与第一扣接板的中空腔体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第二扣接板的表面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齿,使第二扣接板的一端能匹配插入在第一扣接板内,且卡齿匹配插入在卡槽内;第一扣接板和第二扣接板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尖脚,尖脚的端部呈尖状锥形,使尖脚能嵌入在内隔墙板内,第一扣接板和第二扣接板分别贴合在相邻两块内隔墙板的表面上。所述的卡齿和卡槽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使卡齿与卡槽形成单向锁紧齿槽结构。所述的尖脚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倒刺,倒刺的尖端延伸方向与尖状锥形的尖端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尖脚分别与第一扣接板和第二扣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一扣接板为T形结构,第一扣接板的另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尖脚。所述的第一扣接板与安装在第一扣接板另一端的尖脚为一体结构,第二扣接板与安装在第二扣接板另一端的尖脚为一体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在相邻内隔墙板之间施加预应力,并通过单向自锁式的卡齿和卡槽从根本上防止连接缝处的裂缝产生,并可以选择性的减少后续防裂施工的工序,可以与板缝灌浆工序同步进行,降低工程量,节约材料,施工简单、便捷,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体积小,易于安装,能通过外力将带有尖状锥形的尖脚嵌入内隔墙板内部,并通过鱼骨状的道次增加了尖脚的受力面积和防脱效果,无需增加腻子层的厚度,且提升了对拉效果和质量。3、本技术能提升内隔墙板的整体性,提高裁切后较窄板材的利用率和可靠性,增大内隔墙板的表面弯矩,能提高安装在内隔墙板上的重物的稳定性,防止弯矩过渡集中而导致内隔墙板产生形变和裂缝,也能避免由于运输挤压板材等原因而导致的裂缝的产生和延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的施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的安装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中尖脚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扣接板,2第二扣接板,21卡齿,3尖脚,31倒刺,4内隔墙板,100预应力辅助扣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100,包括第一扣接板1、第二扣接板2和尖脚3;第一扣接板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板状结构,且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第二扣接板2为与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第二扣接板2的表面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齿21,使第二扣接板2的一端能匹配插入在第一扣接板1内,且卡齿21匹配插入在卡槽内;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尖脚3,尖脚3的端部呈尖状锥形31,使尖脚3能嵌入在内隔墙板4内,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分别贴合在相邻两块内隔墙板4的表面上,从而通过相互插接的第一扣接板1与第二扣接板2对相邻两块内隔墙板4的连接板缝处施加预应力,防止内隔墙板4的板缝处开裂。所述的卡齿21和卡槽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使卡齿21与卡槽形成单向锁紧齿槽结构,即通过直角边结构限制卡齿21的脱出,可防止第二扣接板2和第一扣接板1之间插接后的松脱,从而确保内隔墙板4连接缝处的连接稳定性。在内隔墙板4膨胀时,对第二扣接板2和第一扣接板1形成挤压,卡齿21与卡槽进一步收紧自锁;在内隔墙板4收缩时,通过卡齿21与卡槽的单向自锁限制,能防止内隔墙板4收缩导致的裂缝产生。请参见附图4,所述的尖脚3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有倒刺32,倒刺32的尖端延伸方向与尖状锥形31的尖端延伸方向一致,增加了尖脚3与内隔墙板4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倒刺32的直角边结构的限制,使尖脚3插入在内隔墙板4内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易松脱。所述的第一扣接板1为T形结构,第一扣接板1的另一端两侧均连接有尖脚3,通过两根尖脚3增加受力点,进一步提高预应力辅助扣件的锁紧能力。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的形状均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调节,从而增加尖脚3的数量及其分布位置,以确保尖脚3在插入内隔墙板4后能达到预期的预应力施加效果。所述的尖脚3分别与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垂直连接,确保尖脚3垂直插入内隔墙板4时,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能贴合在内隔墙板4的表面上,以达到预应力辅助扣件最佳的荷载能力。所述的第一扣接板1与安装在第一扣接板1另一端的尖脚3为一体结构,第二扣接板2与安装在第二扣接板2另一端的尖脚3为一体结构,提高预应力辅助扣件的自身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预应力辅助扣件对相邻内隔墙板4的连接可靠性,最大程度上避免连接缝处产生裂缝。采用本技术的预应力辅助扣件100对相邻内隔墙板4之间的连接缝进行施工的工艺流程是:1、相邻内隔墙板4之间通过凹凸键匹配安装,并在相邻内隔墙板4之间预留合适的缝隙。2、按照现有工艺在缝隙内注入填缝剂。3、将第二扣接板2插入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内,插接的同时通过卡齿21与卡槽实现单向锁定。4、对尖脚3施力,使尖状锥形31刺入内隔墙板4,将预应力辅助扣件临时安装在相邻内隔墙板4上。5、根据相邻内隔墙板4之间的缝隙大小调节第二扣接板2与第一扣接板1的插接长度,给连接缝处施加外力,使其在内隔墙板4之间产生预应力,从根本上防止连接缝处的裂缝产生。6、将尖脚3整体插入内隔墙板4内,并通过鱼骨形的倒刺32提高尖脚3与内隔墙板4之间的连接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扣接板(1)、第二扣接板(2)和尖脚(3);第一扣接板(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板状结构,且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卡槽;第二扣接板(2)为与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第二扣接板(2)的表面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齿(21),使第二扣接板(2)的一端能匹配插入在第一扣接板(1)内,且卡齿(21)匹配插入在卡槽内;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尖脚(3),尖脚(3)的端部呈尖状锥形(31),使尖脚(3)能嵌入在内隔墙板(4)内,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分别贴合在相邻两块内隔墙板(4)的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扣接板(1)、第二扣接板(2)和尖脚(3);第一扣接板(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板状结构,且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卡槽;第二扣接板(2)为与第一扣接板(1)的中空腔体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第二扣接板(2)的表面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齿(21),使第二扣接板(2)的一端能匹配插入在第一扣接板(1)内,且卡齿(21)匹配插入在卡槽内;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尖脚(3),尖脚(3)的端部呈尖状锥形(31),使尖脚(3)能嵌入在内隔墙板(4)内,第一扣接板(1)和第二扣接板(2)分别贴合在相邻两块内隔墙板(4)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隔墙板板缝连接的预应力辅助扣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卡齿(21)和卡槽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使卡齿(21)与卡槽形成单向锁紧齿槽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连奇司建超侯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茂慧创建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