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03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属于地铁坐椅技术领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所述安装座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动块,所述浮动块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头。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需要将颈枕向下调整时,将颈枕向下按压,浮动块受力向下移动,卡接头受力延伸定位孔的内壁开始收缩,当卡接头滑出定位孔时浮动块向下运动挤压调节弹簧,直至卡接头弹入下一个定位孔时即可停止向下压动颈枕,解决了以往地铁座椅不具有颈部支撑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
本技术涉及地铁坐椅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城市人口剧烈增长,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较大的考验,尤其是在交通公交领域,每天面临巨大的客流,致使我们的政府不断地增加公交线路,但由于过多的增加公交线路及发车班次,城市道路的拥挤程度直线上升,导致城市拥堵,公交效率不升反降,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借鉴国外著名城市的发展经验,开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实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在载客量和运力上表现十分抢眼,进入新世纪后,各大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是我们国家采用的最多最广泛最成熟的方式,将线路建设在地下,在不影响地面交通的同时,极大提高城市人口流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然而,经过短时间的蓬勃发展,地铁还是存在一些缺点有待改进,现有的地铁座椅布局普遍采用两排平行的部件方式,椅背高度较低,当乘客坐下时一般高至背部中部,且与垂直方向呈一定角度后仰,当乘客乘坐时头部和颈部缺乏较好的安置,容易产生疲劳,影响乘坐体验,因此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已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具备适应不同身高乘客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所述安装座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动块,所述浮动块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头,两个所述卡接头相背的一端分别位于安装座左右两侧的定位孔内部,所述浮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颈枕,所述颈枕位于安装座的顶部,所述颈枕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颈枕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块的内部并分别与两个安装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位于套筒的内部,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的顶部,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压杆,两个所述按压杆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两个所述按压杆上均套设有按压弹簧,两个所述按压弹簧相背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按压杆上,两个所述按压弹簧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上。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内壁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条,两个所述滑条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浮动块的正面与背面。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防护罩,两个所述按压杆分别位于两个防护罩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颈枕包含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两个连接杆之间的顶部,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垫,两个所述防护垫的背面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接头的正视形状均由上至下朝着复位弹簧一侧倾斜。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当座椅本体顶部装配上此装置时,乘客落座在座椅本体上,将颈部对着颈枕向后靠,将颈部放置在防护垫中间的海绵垫上,海绵垫的柔软可以个乘客一个舒适的体验缓解乘客疲劳,防护垫则可以避免乘客颈部在颈枕上方左右晃动,当乘客觉得颈枕的高度不适合想要调整时,将防护罩打开,同时朝着相对一侧挤压按压杆,防护罩可以对按压杆与按压弹簧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发生误触,同时还可以避免乘客撞到按压杆,按压杆受力开始挤压按压弹簧,使得两个按压杆朝着相对的一侧运动,直到按压杆接触到卡接头,卡接头受力开始朝着浮动块内部移动,同时复位弹簧受力开始收缩,当按压杆将卡接头挤压出定位孔时便可以松开按压杆,此时按压弹簧不再受力开始复位,当卡接头脱离定位孔时浮动块底部的调节弹簧不再受力开始复位将浮动块向上顶起,此时复位弹簧保持收缩状态,当卡接头移动到顶部的定位孔时,复位弹簧开始回弹,将卡接头顶入定位孔中,此时浮动块被固定住,浮动块上的颈枕也随之上移,当颈枕被固定时弹性带将套筒向上拉动,使得按压杆重新对准卡接头,若需要继续向上调整,则再次按下卡接头,原理同上不过多赘述,当需要将颈枕向下调整时,将颈枕向下按压,浮动块受力向下移动,卡接头受力延伸定位孔的内壁开始收缩,当卡接头滑出定位孔时浮动块向下运动挤压调节弹簧,直至卡接头弹入下一个定位孔时即可停止向下压动颈枕,解决了以往地铁座椅不具有颈部支撑结构的问题。(2)本方案,滑条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限制浮动块的移动方向,避免浮动块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3)本方案,防护罩可以对按压杆与按压弹簧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发生误触,同时还可以避免乘客撞到按压杆。(4)本方案,海绵垫的柔软可以个乘客一个舒适的体验缓解乘客疲劳,防护垫则可以避免乘客颈部在颈枕上方左右晃动。(5)本方案,当需要将颈枕向下调整时,底部倾斜的卡接头可以减少卡接头与定位孔之间的摩擦,使得乘客可以更加轻松的向下压动颈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浮动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颈枕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座椅本体;2、安装座;3、定位孔;4、调节弹簧;5、浮动块;6、复位弹簧;7、卡接头;8、连接杆;9、颈枕;901、支撑板;902、海绵垫;903、防护垫;10、安装块;11、套筒;12、弹性带;13、按压杆;14、按压弹簧;15、滑槽;16、滑条;17、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3),所述安装座(2)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4),所述调节弹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动块(5),所述浮动块(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6),两个所述复位弹簧(6)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头(7),两个所述卡接头(7)相背的一端分别位于安装座(2)左右两侧的定位孔(3)内部,所述浮动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8),两个所述连接杆(8)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颈枕(9),所述颈枕(9)位于安装座(2)的顶部,所述颈枕(9)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所述颈枕(9)的底部设置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块(10)的内部并分别与两个安装块(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2)位于套筒(11)的内部,两个所述安装块(10)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性带(12),所述弹性带(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11)的顶部,所述套筒(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压杆(13),两个所述按压杆(13)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延伸至套筒(11)的内部,两个所述按压杆(13)上均套设有按压弹簧(14),两个所述按压弹簧(14)相背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按压杆(13)上,两个所述按压弹簧(14)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颈部支撑结构的地铁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3),所述安装座(2)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4),所述调节弹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动块(5),所述浮动块(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6),两个所述复位弹簧(6)相背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头(7),两个所述卡接头(7)相背的一端分别位于安装座(2)左右两侧的定位孔(3)内部,所述浮动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8),两个所述连接杆(8)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颈枕(9),所述颈枕(9)位于安装座(2)的顶部,所述颈枕(9)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0),所述颈枕(9)的底部设置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两个安装块(10)的内部并分别与两个安装块(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2)位于套筒(11)的内部,两个所述安装块(10)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弹性带(12),所述弹性带(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套筒(11)的顶部,所述套筒(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按压杆(13),两个所述按压杆(13)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并延伸至套筒(11)的内部,两个所述按压杆(13)上均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凯李艳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赛格迪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