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386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其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两端且形成一框架结构的连接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或/和第二安装板上的若干配重压合模组;配重压合模组包括第三安装板、竖向设置在第三安装板上的一对滑轨、通过滑块设置在滑轨上的配重承载块、固定在配重承载块上的若干配重块、固定在第三安装板上的一限位支撑杆,配重承载块上设置有一贯通前后表面的竖向通槽,限位支撑杆插入竖向通槽内托住配重承载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大大的提高组装效率,且通过增减模块数量可灵活调节配重重量,调节压合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负重压合
,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负重块压合机构用于3C行业压台治具上压合电子零部件。现有常用的压合机构分为单压头机构和多压头机构,通过金属机加件与滑轨弹簧拼接而成。由于各个压合机构设计的不同需要大量的机加产能,需要大量的分类存储,组装也很繁琐。单压头、双压头、多压头的压合机构在装配时需要配合多种滑轨,滑轨的长短型号不一以及数量较多,装配人员很容易会装错滑轨。原有的压合机构由负重块承载机构、压头活动块机构、气缸固定机构组成,负重块承载机构高度过大,对治具箱体的高度要求会很高;各个压头版本的设计差异化过大,零件缺乏通用性会增加售后维护的难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大大的提高组装效率,且通过增减模块数量可灵活调节配重重量,调节压合力。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其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两端且形成一框架结构的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或/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若干配重压合模组;所述配重压合模组包括第三安装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一对滑轨、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配重承载块、固定在所述配重承载块上的若干配重块、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一限位支撑杆,所述配重承载块上设置有一贯通前后表面的竖向通槽,所述限位支撑杆插入所述竖向通槽内托住所述配重承载块。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结构受一升降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结构相同且相对侧表面设置有一横向贯通的支撑导轨、沿所述支撑导轨设置且位于所述支撑导轨上下侧的若干第一装配孔。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合块。进一步的,所述压合块单独的固定在所述配重承载块下表面形成多压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合块与多个所述配重承载块固定装配,形成单压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承载块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贯穿所述配重块的限位导杆,所述限位导杆上设置有锁紧螺丝将所述配重块锁紧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设置有一与所述支撑导轨配合的配合导槽、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将所述第三安装板锁紧在所述第一安装板或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若干第二装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配重承载块设计成两用结构,一方面实现对配重块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用作压合块的安装块,减小零部件数量,且将配重块、配重承载块形成一个配重模组,使得组装起来更加的简单有效;通用的单个配重模组结构设计也提高了售后维护的效率,使得外观上变得更加简洁美观;且可随意切换配重模组和压头的数量,通过安装板上的多个螺丝孔来组装多个数量的配重模块,实现压合力大小的灵活调节;且将压头固定在配重承载块下方,可根据需求灵活设置压头的数量,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压合部位配置不同压力大小的压头,提高了压合的多样性需求;在保持有同样压力大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整个压合机构的高度,使得跟治具箱体有更好的兼容性;解决了原压头机构滑轨种类多组装易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压合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压合模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配重压合模组与第一安装板或第二安装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00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1第一安装板,11支撑导轨,12第一装配孔,2第二安装板,3连接板,4配重压合模组,41第三安装板,411配合导槽,412第二装配孔,42滑轨,43滑块,44配重承载块,45配重块,46限位支撑杆,47竖向通槽,48限位导杆,49锁紧螺丝。【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100,其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与第二安装板2、连接第一安装板1与第二安装板2两端且形成一框架结构的连接板3、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或/和第二安装板2上的若干配重压合模组4。所述框架结构受一升降驱动件(图中未标示)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第一安装板1与第二安装板2结构相同且相对侧表面设置有一横向贯通的支撑导轨11、沿支撑导轨11设置且位于支撑导轨11上下侧的若干第一装配孔12。配重压合模组4包括第三安装板41、竖向设置在第三安装板41上的一对滑轨42、通过滑块43设置在滑轨42上的配重承载块44、固定在配重承载块44上的若干配重块45、固定在第三安装板41上的一限位支撑杆46,配重承载块44上设置有一贯通前后表面的竖向通槽47,限位支撑杆46插入竖向通槽47内托住配重承载块44。本实施例还包括压合块,所述压合块单独的固定在配重承载块44下表面形成多压头结构;所述压合块也可以与多个配重承载块44固定装配,形成单压头结构,且满足更大压力的需求。配重承载块44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贯穿配重块45的限位导杆48,限位导杆48上设置有锁紧螺丝49将配重块45锁紧固定。第三安装板41的后侧表面设置有一与支撑导轨11配合的配合导槽411、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12将第三安装板41锁紧在第一安装板1或第二安装板2上的若干第二装配孔412。配重压合模组4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滑块43套设在滑轨42上并移动至竖向通槽47位置,再将配重承载块44锁紧在滑块43上通过,让限位支撑杆46穿过竖向通槽47,此时,限位支撑杆46为配重承载块44提供支撑,然后将配重块45一一滑入限位导杆48上,然后用锁紧螺丝49锁紧,最后将压合块安装在配重承载块44下表面,形成一个配重压合模组4。根据所需压合力的大小,确定配重压合模组4的数量,然后将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或第二安装板2上,在安装时,将第三安装板41通过配合导槽411与支撑导轨11配合滑入第一安装板1或第二安装板2上,然后通过螺栓锁紧,完成安装,组装方便,且能够灵活的调节配重压合模组4的数量实现压合力大小的调整。在工作时,所述升降驱动件驱动所述框架结构整体下降,使得所述压合块接触被压表面,并在所述压合块接触被压表面后继续下降一定距离,使得限位支撑杆46撤除对配重承载块44的支撑作用,使得配重压合模组4整体压在被压表面上,保持设定的压紧力。本实施例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100,将配重承载块两用,一方面实现对配重块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用作压合块的安装块,减小零部件数量,且将配重块、配重承载块形成一个配重模组,使得组装起来更加的简单有效;通用的单个配重模组结构设计也提高了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两端且形成一框架结构的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或/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若干配重压合模组;所述配重压合模组包括第三安装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一对滑轨、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配重承载块、固定在所述配重承载块上的若干配重块、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一限位支撑杆,所述配重承载块上设置有一贯通前后表面的竖向通槽,所述限位支撑杆插入所述竖向通槽内托住所述配重承载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两端且形成一框架结构的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或/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若干配重压合模组;所述配重压合模组包括第三安装板、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一对滑轨、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滑轨上的配重承载块、固定在所述配重承载块上的若干配重块、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一限位支撑杆,所述配重承载块上设置有一贯通前后表面的竖向通槽,所述限位支撑杆插入所述竖向通槽内托住所述配重承载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受一升降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组装且配重灵活可调的模块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结构相同且相对侧表面设置有一横向贯通的支撑导轨、沿所述支撑导轨设置且位于所述支撑导轨上下侧的若干第一装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思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