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386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加湿池和回流台,所述加湿池内部设有上下两排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两端分别与加湿池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上排辅助杆上设有上辅助刷,所述下排辅助杆上设有下辅助刷,所述加湿池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辊,所述加湿池的后端设有回流台,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工作电机。设计了辅助杆、上辅助刷、下辅助刷,使得PVC膜在通过加湿池进行加湿时,上下辅助刷会在往返电机的作用下,对PVC膜的上下表面进行充分涂抹刷洗,保证了加湿液对PVC膜表面的充分加湿;设计了上刮液刀板和下刮液刀板,使得PVC膜在离开加湿池的第一时间可以去除上下表面的水渍,从而免去了人工擦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PVC膜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PVC膜也正以其良好的性能、简单的工艺以及其他诸多优点渐渐赢得了人们的欢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PVC材料具有轻质、隔热、保温、防潮、阻燃、施工简单的特点,其规格繁多,极富选择性与装饰性,可应用于居室内墙、窗户、地板和吊顶等一系列的装饰,是塑料类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材料之一。PVC装饰材料产品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在对PVC膜生产的过程中,PVC膜生产出之后温度高,因此易干燥而卷曲,卷曲之后的PVC膜无法使用,因而需要对PVC膜进行加湿处理,现有技术中,PVC膜在加湿的过程中,会造成加湿不均匀,造成局部偏干或偏湿,影响PVC膜的品质,再者,在加湿完成进行收集时,由于PVC膜表面存在水渍,直接进行收集存储会导致PVC膜相叠合的面会粘结在一起或长时间后水渍会发生变质产生异味的现象,而以往采用人工对PVC膜表面的水雾进行擦拭,将其擦干,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PVC膜加湿处理存在不均匀,加湿后表面存在水渍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包括机架、加湿池、辅助杆、上辅助刷、下辅助刷、回流台和工作电机,所述机架上设有加湿池和回流台,所述加湿池内部设有上下两排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两端分别与加湿池的内壁相连接,上排所述辅助杆上设有上辅助刷,下排所述辅助杆上设有下辅助刷,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第一牵引辊筒,所述加湿池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辊,所述加湿池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口,所述加湿池的后端设有回流台,所述回流台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的高度,所述回流台上设有第二牵引辊筒,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工作电机,所述上辅助刷、下辅助刷、第一牵引辊筒、第二牵引辊筒和调节辊均与所述工作电机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辅助刷的刷毛朝下,所述下辅助刷的刷毛朝上,所述上辅助刷与下辅助刷之间形成用于PVC膜通过的行径通道,所述行径通道的所在高度与所述调节辊的最下端高度一致,所述上辅助刷、下辅助刷与辅助杆之间设有的往返电机,所述往返电机与工作电机之间呈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回流台的前侧设有功能架,所述功能架上设有用于处理PVC膜上表面水渍的上刮液刀板,所述回流台上设有用于处理PVC膜下表面水渍的下刮液刀板,所述下刮液刀板的处理面高度大于所述上刮液刀板的处理面高度,所述第二牵引辊筒位于所述回流台的后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设计了辅助杆、上辅助刷、下辅助刷,使得PVC膜在通过加湿池进行加湿时,上下辅助刷会在往返电机的作用下,对PVC膜的上下表面进行充分涂抹刷洗,保证了加湿液对PVC膜表面的充分加湿;(2)设计了上刮液刀板和下刮液刀板,使得PVC膜在离开加湿池的第一时间可以去除上下表面的水渍,从而免去了人工擦拭。(3)回流台呈前端高度低于后端的高度的倾斜设计,方便回流液流回入加湿池内部。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加湿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液体进出口、2-加湿池、3-辅助杆、31-上辅助刷、32-下辅助刷、33-行径通道、4-第一牵引辊筒、5-调节辊、6-功能架、61-上刮液刀板、7-下刮液刀板、8-回流台、81-第二牵引辊筒、9-工作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包括机架1、加湿池2、辅助杆3、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回流台8和工作电机9,所述机架1上设有加湿池2和回流台8,所述加湿池2内部设有上下两排辅助杆3,所述辅助杆3的两端分别与加湿池2的内壁相连接,上排所述辅助杆3上设有上辅助刷31,下排所述辅助杆3上设有下辅助刷32,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有第一牵引辊筒4,所述加湿池2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辊5,所述加湿池2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口11,所述加湿池2的后端设有回流台8,所述回流台8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的高度,所述回流台8上设有第二牵引辊筒81,所述机架1的一侧设有工作电机9,所述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第一牵引辊筒4、第二牵引辊筒81和调节辊5均与所述工作电机9电性连接。所述上辅助刷31的刷毛朝下,所述下辅助刷32的刷毛朝上,所述上辅助刷31与下辅助刷32之间形成用于PVC膜通过的行径通道33,所述行径通道33的所在高度与所述调节辊5的最下端高度一致,所述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与辅助杆3之间设有的往返电机,所述往返电机与工作电机9之间呈电性连接。所述回流台8的前侧设有功能架6,所述功能架6上设有用于处理PVC膜上表面水渍的上刮液刀板61,所述回流台8上设有用于处理PVC膜下表面水渍的下刮液刀板7,所述下刮液刀板7的处理面高度大于所述上刮液刀板61的处理面高度,所述第二牵引辊筒81位于所述回流台8的后侧。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开启工作电机9,PVC膜依次经过第一牵引辊筒4、加湿池2前部的调节辊筒5、行径通道33、加湿池2后部的调节辊筒5、上刮液刀板61、下刮液刀板7以及第二牵引辊筒81,在行径通道33时,上辅助刷31和下辅助刷32在往返电机的带动下,在辅助杆3上来回移动,从而将PVC膜上下表面的加湿液抹匀,加湿完成后,PVC膜依次经过上刮液刀板61和下刮液刀板7,分别刮去PVC膜上下表面的水渍,刮去的水渍通过回流台8流回加湿池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加湿池(2)、辅助杆(3)、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回流台(8)和工作电机(9),所述机架(1)上设有加湿池(2)和回流台(8),所述加湿池(2)内部设有上下两排辅助杆(3),所述辅助杆(3)的两端分别与加湿池(2)的内壁相连接,上排所述辅助杆(3)上设有上辅助刷(31),下排所述辅助杆(3)上设有下辅助刷(32),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有第一牵引辊筒(4),所述加湿池(2)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辊(5),所述加湿池(2)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口(11),所述加湿池(2)的后端设有回流台(8),所述回流台(8)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的高度,所述回流台(8)上设有第二牵引辊筒(81),所述机架(1)的一侧设有工作电机(9),所述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第一牵引辊筒(4)、第二牵引辊筒(81)和调节辊(5)均与所述工作电机(9)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PVC膜生产加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加湿池(2)、辅助杆(3)、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回流台(8)和工作电机(9),所述机架(1)上设有加湿池(2)和回流台(8),所述加湿池(2)内部设有上下两排辅助杆(3),所述辅助杆(3)的两端分别与加湿池(2)的内壁相连接,上排所述辅助杆(3)上设有上辅助刷(31),下排所述辅助杆(3)上设有下辅助刷(32),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有第一牵引辊筒(4),所述加湿池(2)的前后两端设有调节辊(5),所述加湿池(2)的侧壁上设有液体进出口(11),所述加湿池(2)的后端设有回流台(8),所述回流台(8)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的高度,所述回流台(8)上设有第二牵引辊筒(81),所述机架(1)的一侧设有工作电机(9),所述上辅助刷(31)、下辅助刷(32)、第一牵引辊筒(4)、第二牵引辊筒(81)和调节辊(5)均与所述工作电机(9)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林黄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运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