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73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包括:设有水平台面的底台(1)、固定于该底台(1)侧边的固定模架(21)、可移动的活动模架(22)、墙板内模(31)、墙板外模(32)、顶板底模(4)、用于支撑预制顶板的顶板支撑架(5);所述墙板外模(3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模架(21)和/或活动模架(22)和/或底台(1)上,所述顶板支撑架(5)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台(1)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无需制作模具内胆,且对于长度和宽度小于或等于底台的建筑单元可以共用一套模具,可极大减少模板的重量和用量,有利于降低模具制作成本,且安装模具和拆模均非常快捷和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制作组装合成建筑中的预制建筑单元的模具。
技术介绍
为了避免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周期长、质量难以统一且对周边干扰较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建筑工程中逐渐开始采用组装合成建筑,即预先在工厂制作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建筑单元,例如预制厨房、预制卫生间、预制卧房等,在工地现场再将各预制建筑单元组装在一起,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缩短施工时间、减少人工,并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而现有的预制建筑单元在工厂制作时,通常是先要制作四面墙板以及天花板的模具内胆,然后在模具内胆外绑扎好钢筋后再搭建四面墙板的外模,接着在内、外模之间浇筑出四面墙板和天花板,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拆模,然后将该预制好的四面墙板及天花板整体吊装到底板上方并与该底板连接浇筑在一起,最后形成所需的预制建筑单元。现有的这种预制建筑单元的模具因为内外模与建筑单元之间的接触面较大,因而模具与建筑单元之间的结合力也较大,要使预制建筑单元与膜具之间脱模非常不容易,往往造成预制建筑单元起吊时比较困难,这是预制建筑单元制作时的一个难题,同时整个模具的用量和重量都非常大,模具的制作成本较高。此外,传统的预制建筑单元的模具的模板与支撑加固系统是焊接在一起的,无法循环利用,不利于节约成本,而且对于长度或宽度不同的预制建筑单元均需要制作不同规格的模具,这进一步增加了模具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用量少、成本低且容易拆模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包括:设有水平台面的底台、固定于该底台侧边的固定模架、可移动的活动模架、墙板内模、墙板外模、顶板底模、用于支撑预制顶板的顶板支撑架;所述墙板外模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模架和/或活动模架和/或底台上,所述顶板支撑架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台上。优选地,本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模架和活动模架顶部的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固定模架外侧通向所述工作平台的楼梯;所述工作平台距离底台的水平台面的高度大于预制建筑单元的高度,该工作平台的外侧安装有护栏。所述底台在水平方向呈长方形,其宽度大于或等于预制建筑单元的宽度、其长度大于预制建筑单元的长度,该底台具有由纵向型材和横向型材焊接而成的底台框架以及固定于该底台框架顶部的钢板,该钢板形成底台的所述水平台面。所述底台的水平台面上预设有用于螺栓或螺钉连接的多个螺孔以及固定于螺孔底部的螺母。所述固定模架在水平方向呈L形并固定在长方形底台的其中一条长边和其中一条短边的外侧。所述底台与固定模架相对的另一侧长边外侧设置有滑轨的底部安装有滑轮,该滑轮可沿所述滑轨。所述顶板支撑架具有由多根立柱和连接该些立柱的水平或斜向杆件焊接而成的结构框架,该结构框架的下部固定有梯子、中部固定有支撑架平台、上部固定有支撑架护栏。所述顶板支撑架的顶部外侧固定设置有水平托臂,所述顶板底模通过调平螺丝连接于所述水平托臂之上。所述墙板内模和顶板底模的宽度为400-500毫米,所述墙板外模的宽度为400-700毫米。可选地,本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还包括用于架设于所述固定模架和活动模架之间的可拆卸行人桥,该可拆卸行人桥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模架和活动模架连接。本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非常简单和易于操作、模具简易,工人操作没有特别难度,产品误差尺寸容易控制;也无需像传统的制作方法那样要制作模具内胆,一套传统的建筑单元的模具重量大约25吨,而本技术的制作方法所需的模具重量大约只有10吨,模具重量得以大大减轻;本技术中模板与模架采用可拆卸设计连接,这样模板拆装更换灵活,一定程度上可实现部分模具循环利用,节约成本;而且对于长度和宽度小于或等于底台的产品都可以共用一套模具,而传统的制作方法的模具难以做到这一点,这有利于极大降低模具的制作成本;此外,建筑单元的墙板和顶板在模架上拼装简单,后期拆模也非常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图;图5为图1中的D-D剖视图;图6为图1中的E-E剖视图;图7为所述底台1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所述底台1的横向垂直剖视图;图9为所述顶板支撑架的主视图;图10为所述顶板支撑架的侧视图;图11为所述预制建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所述预制建筑单元的拆分示意图;图13为预制建筑单元的预制墙板与预制顶板连接处的放大图;图14为预制建筑单元的相邻预制墙板连接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用于制作组装合成建筑中所使用的预制建筑单元10,该预制建筑单元10可以有多种规格型号,其中最常见的是如图11所示的六面体,包括顶板、底板和四面墙板,所述四面墙板中,其中两面墙板沿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另两面墙板沿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设置,墙板上还可以设置有门洞或窗洞107。制作预制建筑单元10时,首先是将建筑单元设计拆分成多个板块,相邻接的板块之间预留用于后继连接的后浇带和预留外露钢筋,如图12所示,所述板块包括顶板101和各面墙板102,还可以包括底板103。所述顶板101与各面墙板102之间预留有顶板后浇带104,该顶板后浇带104可以设计成位于顶板101的周边并与该顶板101位于同一平面。相邻墙板102之间预留有墙板后浇带105,该墙板后浇带105可以设计成位于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面墙板102的两侧。各面墙板102与底板103之间预留有底板后浇带106,该底板后浇带106可以设计成位于底板103的周边并与该底板103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所述顶板后浇带104和墙板后浇带105相连,这样方便浇筑后浇带。制作时先将上述各板块用类似制作楼板的方法分别单独预制出来,然后在本技术的模具上将各预制板块在后浇带处用钢筋和现浇混凝土连接起来最终形成预制建筑单元10。下面以制作上述六面体的预制建筑单元为例对本技术的模具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包括:设有水平台面的底台1、固定于该底台1侧边的固定模架21、可移动的活动模架22、用于墙板后浇带105处的墙板内模31和墙板外模32、用于顶板后浇带104处的顶板底模4、用于支撑预制顶板101的顶板支撑架5。其中,所述墙板外模3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模架21和/或活动模架22和/或底台1上,所述顶板支撑架5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台1上。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台1在水平方向呈长方形,其宽度等于预制建筑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有水平台面的底台(1)、固定于该底台(1)侧边的固定模架(21)、可移动的活动模架(22)、墙板内模(31)、墙板外模(32)、顶板底模(4)、用于支撑预制顶板的顶板支撑架(5);/n所述墙板外模(3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模架(21)和/或活动模架(22)和/或底台(1)上,所述顶板支撑架(5)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台(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水平台面的底台(1)、固定于该底台(1)侧边的固定模架(21)、可移动的活动模架(22)、墙板内模(31)、墙板外模(32)、顶板底模(4)、用于支撑预制顶板的顶板支撑架(5);
所述墙板外模(32)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模架(21)和/或活动模架(22)和/或底台(1)上,所述顶板支撑架(5)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台(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模架(21)和活动模架(22)顶部的工作平台(23)、固定于所述固定模架(21)外侧通向所述工作平台(23)的楼梯(24);所述工作平台(23)距离底台(1)的水平台面的高度大于预制建筑单元的高度,该工作平台(23)的外侧安装有护栏(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1)在水平方向呈长方形,其宽度大于或等于预制建筑单元的宽度、其长度大于预制建筑单元的长度,该底台(1)具有由纵向型材和横向型材焊接而成的底台框架(11)以及固定于该底台框架(11)顶部的钢板(12),该钢板(12)形成底台(1)的所述水平台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台(1)的水平台面上预设有用于螺栓或螺钉连接的多个螺孔以及固定于螺孔底部的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装合成建筑单元简易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祥黄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有利华建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