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紧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52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紧工装,包括安装座、上压紧组件和下压紧组件。下压紧组件安装在安装座的上表面,用于定位前立管的第一端,上压紧组件通过导向组件安装在安装座的上表面,上压紧组件用于压紧前立管的第二端。上压紧组件通过线性驱动件在导向组件上滑动,即上压紧组件为活动压紧组件,能够通过线性驱动件的驱动且配合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实现与下压紧组件配合,对前立管进行压紧或者解除对前立管的压紧。压紧组件通过线性驱动件与导向组件配合,实现上压紧组件的位置调整,达到压紧或者解除前立管压紧的技术效果。上压紧组件的运动通过线性驱动件实现,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插头管压紧定位的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紧工装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
,特别涉及一种压紧工装。
技术介绍
摩托车前立管的压紧定位通过工装实现。如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工装包括压紧芯棒01、定位座02和气缸03,压紧芯棒01能够套设前立管,定位座0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插入压紧芯棒01的安装立柱,安装立柱内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滑块,滑块内开设有能够供压紧芯棒01插入的插孔,压紧芯棒01能够与滑块销连接,气缸03安装在定位座02的下方,气缸03的气缸杆能够插入安装孔内,气缸杆与滑块固定连接。前立管压紧时,气缸03的活塞杆收缩,拉动滑块向下运动,滑块拉动压紧芯棒01向下运动,将前立管压紧在压紧芯棒01的上端与定位座02之间;使用结束后,解除前立管与滑块的连接,自前立管内取出压紧芯棒01,再从安装立柱上取下。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工装,前立管的压紧定位过程,需要反复插拔压紧芯棒,导致前立管的压紧定位人工劳动强度大。因此,如何降低前立管压紧定位的人工劳动强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紧工装,以降低前立管压紧定位的人工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紧工装,包括:安装座;下压紧组件,所述下压紧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用于定位所述前立管的第一端;上压紧组件,所述上压紧组件通过导向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所述上压紧组件通过线性驱动件在所述导向组件上滑动,用于压紧前立管的第二端。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上开设位置对应的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上的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一导向轴上安装所述上压紧组件。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导向槽为L型导向槽,所述L型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垂直于所述安装座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垂直,所述第二导向槽向着远离所述下压紧组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上压紧组件通过铰接板连接,所述铰接板的下端与所述线性驱动件连接,所述铰接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上压紧组件连接,所述上压紧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能够滑入所述第二导向槽。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包括所述上压紧组件包括:上定位套筒,所述上定位套筒的下端能够插入所述前立管内;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通过与所述第一轴孔配合的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铰接板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内安装所述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的距离至多等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上定位套筒的上端连接。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下定位柱,安装在所述导向组件靠近所述下压紧组件的一侧,所述下定位柱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槽;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上定位柱的下端能够插入所述定位槽内。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导向槽为直线型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安装座。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线性驱动件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伸缩缸的伸缩杆与铰接板的下端连接。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导向组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个数为两个且垂直于所述安装座,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高度调节孔,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度调节孔配合的安装孔。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下压紧组件为下定位套筒,所述下定位套筒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下定位套筒的上端能够插入所述前立管内。优选的,在上述压紧工装中,所述安装座为倾斜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座垂直,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下压紧组件的一端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下压紧组件的一端的宽度。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压紧工装包括安装座、上压紧组件和下压紧组件。下压紧组件安装在安装座的上表面,用于定位前立管的第一端,上压紧组件通过导向组件安装在安装座的上表面,上压紧组件用于压紧前立管的第二端。本方案中上压紧组件通过线性驱动件在导向组件上滑动,即上压紧组件为活动压紧组件,能够通过线性驱动件的驱动且配合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实现与下压紧组件配合,对前立管进行压紧或者解除对前立管的压紧。本方案公开的压紧组件通过线性驱动件与导向组件配合,实现上压紧组件的位置调整,达到压紧或者解除前立管压紧的技术效果。上压紧组件的运动通过线性驱动件实现,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插头管压紧定位的人工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压紧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压紧工装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工装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工装完全压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工装的剖视图。其中,01、压紧芯棒,02、定位座,03、气缸;1、安装座,2、下压紧组件,3、上压紧组件,31、上定位套筒,32、L型连接板,4、定位组件,41、下定位柱,42、上定位柱,5、线性驱动件,6、前立管,7、导向组件,8、铰接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紧工装,以降低前立管压紧定位的人工劳动强度。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3-图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紧工装,用于实现前立管6的压紧。压紧工装包括安装座1、上压紧组件3和下压紧组件2。下压紧组件2安装在安装座1的上表面,用于定位前立管6的第一端,上压紧组件3通过导向组件7安装在安装座1的上表面,上压紧组件3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座(1);/n下压紧组件(2),所述下压紧组件(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用于定位前立管(6)的第一端;/n上压紧组件(3),所述上压紧组件(3)通过导向组件(7)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所述上压紧组件(3)通过线性驱动件(5)在所述导向组件(7)上滑动,用于压紧所述前立管(6)的第二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1);
下压紧组件(2),所述下压紧组件(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用于定位前立管(6)的第一端;
上压紧组件(3),所述上压紧组件(3)通过导向组件(7)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所述上压紧组件(3)通过线性驱动件(5)在所述导向组件(7)上滑动,用于压紧所述前立管(6)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7)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导向板上开设位置对应的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上的导向槽配合,所述第一导向轴上安装所述上压紧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为L型导向槽,所述L型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垂直于所述安装座(1)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垂直,所述第二导向槽向着远离所述下压紧组件(2)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上压紧组件(3)通过铰接板(8)连接,所述铰接板(8)的下端与所述线性驱动件(5)连接,所述铰接板(8)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上压紧组件(3)连接,所述上压紧组件(3)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能够滑入所述第二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上压紧组件(3)包括:
上定位套筒(31),所述上定位套筒(31)的下端能够插入所述前立管(6)内;
L型连接板(32),所述L型连接板(32)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通过与所述第一轴孔配合的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铰接板(8)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陈柯亮杜朝兵傅建荣汪庆络杜高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