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才专利>正文

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316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与放电计数器等配套用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包括由一中心板两侧带固定爪的整体式架体,含计数齿轮、压簧片、指针、读数盘在内的计数机构总成,电磁线圈,带拨叉的衔铁及回位弹簧,将铁芯与衔铁接通的磁轭。本发明专利技术因采用闭合式电磁回路并省去了极靴,大大降低了剩磁的影响及磁滞损失,从而在减少线圈匝数一半的条件下,电磁力提高56%,灵敏度提高到10~20A,动作频率≥5次/秒;架体部件减少7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计数的灵敏度、可靠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生产成本降低50%左右、生产率高等特点。克服了背景技术电磁力小、剩磁影响及磁滞损失大,动作频率低、易发生漏记且装配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弊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与放电计器等配套用于记录避雷器动作次数的一种电磁式计数装置,特别是一种以1~10为一计数周期的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在安装电网避雷器时必须加装放电计数器,以监测运行中的避雷器是否正常动作。目前普遍使用的单指针放电计数器,如JS-8型放电计数器(西安高压电瓷厂生产)。此类放电计数器中的核心部件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包括含计数齿轮及其轴套,压簧片,指针,齿轮轴,读数盘在内的计数机构总成,电磁线圈,带拔叉的衔铁以及将上述部件联接成一整体的组合式架体。该电磁计数装置由于采用开放式电磁回路,铁芯带极靴,电磁线圈不但耗铜材多、体积大,而电磁力仅16g,因易达到磁饱和、在按标准规定的技术条件下没法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其电磁力,而且在使用中由于剩磁的影响及磁滞损失,当所产生的电磁力使拔叉衔铁吸合处于临界状态时,易发生因拔叉顶齿或不能回位、或因放(雷)电密度大时,将产生漏记(不计数);架体为散件组合式架体,包括隔板及固定板、联接件等,其另件多达20余件,不但装配复杂、稳定性亦差。因而,该电磁计数装置存在磁路设计不合理、电磁力小、在吸合力处于临界状态时,易发生因顶齿或不能回位而出现漏记故障,而在放电密度较高时亦会发生漏记现象,以及电磁计数装置体积大、铜材耗量多、装配复杂、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等弊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改进设计一种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以达到提高计数的灵敏度、可靠性和计数频率,降低瞬间大电流对计数器的冲击,结构紧凑,减小体积和铜材的耗量,装配简便且稳定性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
技术介绍
基础上,其一、将原开放式电磁回路改进设计为闭合式电磁回路,即在电磁线圈的铁芯与衔铁之间增设一磁轭(磁导体),同时将衔铁的材质改为磁导体材料,使磁场回路闭合,并在减少漆包线的匝数及用量的同时提高电磁吸合力;其二、将架体改为整体式、省去固定板及连接、固定用可拆式立柱等,以减少另件的数量、简化安装程序、提高装配及使用中的稳固性等,从而实现其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包括架体,含计数齿轮及其轴套、压簧片、指针,齿轮轴,读数盘在内的计数机构总成,电磁线圈,带拨叉的衔铁;关键在于电磁线圈的铁芯为圆柱体铁芯,在铁芯伸出电磁线圈的尾端与衔铁之间还设有一磁轭(磁导体);而架体为中心板两侧带固定爪的整体式架体;齿轮轴固定于架体中心板上、计数齿轮通过其轴套可转动式套于齿轮轴上,读数盘则紧固于该则的固定爪上,计数齿轮轴套穿过读数盘与指针紧固联接;铁芯尾端与磁轭一端紧固联接,磁轭另一端则与衔铁中后部活动联接,衔铁尾部及前部分别与回位弹簧固定联接及与电磁线圈铁芯的前端面常开式联接;整个电磁线圈及衔铁则通过磁轭及回位弹簧与架体中心板另一侧(外侧)的固定爪联接成一体。上述磁轭为“L”形板体式电工纯铁磁轭。而所述电磁线圈的铁芯主体直径φ6.0mm,长28mm,漆包线直径φ0.1mm、匝数为6000匝,铁芯伸出线圈架的部分为螺纹。所述架体为一中心板两侧带固定爪的整体式架体,其中与读数盘联接一侧为4个直角形固定爪;而与衔铁联接一侧(即外侧)为4个直条形固定爪。本专利技术由于将电磁回路改进设计为闭合式回路后并将线圈由原采用直径φ4.0mm、长47mm,带2mm厚、直径φ12mm极靴的铁芯及以直径φ0.12mm漆包线、绕制12000匝的电磁线圈,改为采用直径φ6mm、长28mm圆柱形铁芯,漆包线直径φ0.10mm绕制6000匝的电磁线圈。在漆包线用量降低50%以上,线圈总重量降低近50%的情况下,电磁力则由16g提高到18安匝25g,电磁力提高了56%,有效克服了顶齿或不能回位的弊病;同时大大降低了剩磁的影响及磁滞损失,不但将计数装置的灵敏度提高到10~20A,且动作的频率亦由原2~3次/秒提高到≥5次/秒,达到国际上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高标准要求。架体由于采用一个板体压制而成的两侧带固定爪的整体式架体,即省去了支承整个架体的固定板,及与固定板之间的支承柱和电磁线圈与支承柱之间的固定件等,架体另件数减少了70%,从而使该计数装置及与放电计数器等配套安装更为紧凑、可靠,且稳定性好。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计数的灵敏度及可靠性高,计数频率≥5次/秒,并可降低瞬间大电流对放电计数器的冲击,以及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电磁线圈铜材耗量小而磁力大,可降低生产成本50%左右并可提高生产率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磁线圈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架体,1~1、中心板体,1~2、1~3固定爪,2、读数盘,2~1、螺钉,3、计数齿轮,3~1、计数齿轮轴套,3~2压簧片,4、指针,5、拨叉,6、电磁线圈,6~1、铁芯,7、衔铁,8、磁轭,9、齿轮轴,10、回位弹簧,11、螺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读数盘2、计数齿轮3、计数轴套3~1,压簧片3~2,指针4,即整套计数机构总成均与
技术介绍
相同。而架体1采用厚1mm镀锌簿板整体冲压而成,其中中心板体1~1(长×宽)33×30mm,固定爪1~2均从板体四边的中部向上弯成直角形爪体,总长15mm,宽6mm,在距端部10mm处向外弯90°使该部分与中心板体1~1平行以便与读数盘2平稳联接;本实施方式为了确保结构简单、稳固,固定爪1~2采用其中对称的一对固定爪与读数盘2通过螺钉2~1紧固联接,而另一对固定爪则与读数盘背部紧贴固定,以确保读数平整;4支固定爪1~3,各爪体(长×宽)20×8mm,在距爪端5mm处各设一M3的螺孔,其中两固定爪通过螺栓11与磁轭8紧固联接,另一对固定爪则作为与放电计数器等本体紧固联接用。电磁线圈6采用φ0.10mm漆包线绕制,铁芯6~1为电工纯铁,长28mm,主体直径φ6mm,外端与磁轭8联接处为M4螺纹,线圈匝数6000匝;磁轭8采用电工纯铁制成,其“L”形板体两板面的长×宽×厚分别为34×17×2mm及20×15×2mm;衔铁7与拨叉5亦采用1mm厚电工纯铁整体冲压而成,两者相互垂直,衔铁7长25mm,宽16mm,其后部活动式卡于磁轭8的卡槽内,可灵活转动,尾端则与回位弹簧10联接;拨叉5的叉形等参数均与
技术介绍
同;整个电磁线圈总成则通过磁轭8及螺栓11与固定爪1~3中两个爪体紧固成一体,工作时其电磁力为18安匝25g。权利要求1.一种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包括架体,含计数齿轮及其轴套、压簧片、指针、齿轮轴、读数盘在内的计数机构总成,电磁线圈,带拨叉的衔铁;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的铁芯为圆柱体铁芯,在铁芯伸出电磁线圈的尾端与衔铁之间还设有一磁轭;而架体为中心板两侧带固定爪的整体式架体;齿轮轴固定于架体中心板上、计数齿轮通过其轴套可转动式套于齿轮轴上,读数盘则紧固于该则的固定爪上,计数齿轮轴套穿过读数盘与指针紧固联接;铁芯尾端与磁轭一端紧固联接,磁轭另一端则与衔铁中后部活动联接,衔铁尾部及前部分别与回位弹簧固定联接及与电磁线圈铁心的前端面常开式联接;整个电磁线圈及衔铁则通过磁轭及回位弹簧与架体中心板另一侧的固定爪联接成一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为“L”形板体式电工纯铁磁轭。3.按权利要求1所述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的铁芯主体直径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指针电磁计数装置,包括架体,含计数齿轮及其轴套、压簧片、指针、齿轮轴、读数盘在内的计数机构总成,电磁线圈,带拨叉的衔铁;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的铁芯为圆柱体铁芯,在铁芯伸出电磁线圈的尾端与衔铁之间还设有一磁轭;而架体为中心板两侧带固定爪的整体式架体;齿轮轴固定于架体中心板上、计数齿轮通过其轴套可转动式套于齿轮轴上,读数盘则紧固于该则的固定爪上,计数齿轮轴套穿过读数盘与指针紧固联接;铁芯尾端与磁轭一端紧固联接,磁轭另一端则与衔铁中后部活动联接,衔铁尾部及前部分别与回位弹簧固定联接及与电磁线圈铁心的前端面常开式联接;整个电磁线圈及衔铁则通过磁轭及回位弹簧与架体中心板另一侧的固定爪联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