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以及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81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9
在油盘(7)内,在有底圆筒状的阀芯收容部(36)内收容有电磁阀(6)的阀部(8)的阀体(31)。阀芯收容部(36)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筒部(37)和将该筒部(37)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封堵的底部(38)。在筒部(37)的靠近底部(38)的位置沿径向贯通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9)。阀体(31)的轴向另一端(31b)位于比贯通孔(39)的轴向另一端(31b)侧的端部(39c)靠上方。轴向另一端(31b)与底部(38)之间成为相对于轴向另一端(31b)向铅垂方向上侧凹陷的凹部(41)。在阀体(31)的轴向另一端(31b)开口形成的孔部(31d)经由凹部(41)、阀体(31)的外周侧的环状的间隙(40)而与贯通孔(39)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泵以及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泵以及控制阀。
技术介绍
作为能够通过电磁阀变更控制液压的油泵,例如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泵。在专利文献1的油泵中,电磁阀具有可移动地收容滑阀的有底圆筒状的阀体。在该阀体的底部设有沿滑阀的移动方向贯通而向大气开放的孔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97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在将专利文献1的电磁阀设于油盘内的情况下,存在因包含污染物的油经由孔部侵入阀体内部而产生电磁阀的动作不良的隐患。本专利技术鉴于以往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阀机构进行稳定的工作的油泵以及控制阀。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中,阀体的孔部位于比阀芯收容部的贯通孔靠铅垂方向上侧,经由迂回通路而与贯通孔连通。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阀体的孔部配置于不与阀芯收容部的贯通孔直接对置的位置,经由迂回通路而与贯通孔连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阀机构稳定地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等纵剖面图。图2是取下了前罩的状态的可变容量型泵的主视图。图3是从图1的贯通孔侧观察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以及筒部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A-A剖切的电磁阀以及筒部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三工作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电磁阀的剖面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侧视图。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侧视图。图13的(a)是沿图12的线B-B剖切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横剖面图,(b)是沿图12的线C-C剖切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纵剖面图。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可变容量型泵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油泵的本专利技术的可变容量型泵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泵的可变容量型泵等纵剖面图。可变容量型泵供给用于内燃机的滑动部的润滑、阀定时控制装置的驱动的油(润滑油)。可变容量型泵构成为,通过用曲柄轴2驱动由后述的转子11等构成的泵构成体1而动作。泵构成体1收容于泵收容部4,该泵收容部4设于收容未图示的正时链的油泵罩3。油泵罩3利用前罩5封堵。利用这些油泵罩3以及前罩5构成收容泵构成体1的壳体。在油泵罩3安装有作为能够变更可变容量型泵的控制液压的阀机构的电磁阀6。电磁阀6具备:阀部8,其根据后述的作为阀芯的滑阀32的移动方向上的轴向位置来提供给油的供排;以及作为驱动机构的螺线管部9,其通过通电控制滑阀32的轴向位置。电磁阀6在曲柄轴2的轴向上靠近泵构成体1的位置配置于铅垂方向上的曲柄轴2与油盘7的底部之间。如图1所示,电磁阀6以其长度方向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以竖放的姿势设置,螺线管部9成为浸渍于油盘7内的油的状态。(可变容量型泵的构成)图2是取下了图1所示的前罩5的状态的可变容量型泵的主视图。可变容量型泵具备壳体主体10、转子11、9个叶片12、作为控制部件的凸轮环13、施力部件例如螺旋弹簧14、一对环部件15、15(图2中仅图示了一个环部件15)、第一、第二密封单元16、17以及电磁阀6。壳体主体10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与油泵罩3一体地形成,以具有一端侧开口并且内部大致凹陷成圆柱状的泵收容部4的方式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壳体主体10在泵收容部4的底面4a的中央位置具有将曲柄轴2能够旋转地支承的未图示的第一轴承孔。在壳体主体10上,在泵收容部4的开口的外周侧,形成有作为安装省略了图示的前罩5(参照图1)的面的以环状连续的平坦的安装面10a。该安装面10a分别形成有供固定部件、例如图示外的螺纹部件螺纹固定的六个螺纹孔10b。另外,在上述前罩5上,在与壳体主体10的六个螺纹孔10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螺纹部件贯通的未图示的六个固定部件贯通孔。通过经由这些固定部件贯通孔将螺纹部件螺纹固定于六个螺纹孔10b,将前罩5安装固定于壳体主体10。而且,在前罩5上,在与壳体主体10的第一轴承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将曲柄轴2能够旋转地支承的未图示的第二轴承孔。转子11呈圆筒状,能够旋转收容于泵收容部4内。转子11的中心部结合于曲柄轴2。在转子11开口形成有从该转子11的内部中心侧向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延伸的9个狭缝11a。而且,在转子11的两侧面(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侧面)开口形成有以曲柄轴2为中心呈圆形凹陷的圆形凹部11b。在该圆形凹部11b能够滑动地配置有环部件15。叶片12形成为比金属薄的板状,能够出入地收容于转子11的狭缝11a。在叶片12收容于狭缝11a内的状态下,在叶片12与狭缝11a之间形成一些间隙。叶片12的前端面能够滑动地接触凸轮环13的内周面,并且基端部的内端面能够滑动地接触环部件15的外周面。凸轮环13通过烧结金属一体地形成为圆筒状。螺旋弹簧14收容于壳体主体10内,始终向凸轮环13相对于转子11的旋转中心的偏心量增大的方向对凸轮环13施力。环部件15具有比转子11的外径小的外径,能够滑动地配置于设于转子11的圆形凹部11b内。第一、第二密封单元16、17安装于凸轮环13,将该凸轮环13与壳体主体10之间分隔。由此,在凸轮环13的外周面与壳体主体1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后述的第一、第二控制油室26、27。第一密封单元16具备第一密封部件18、和将该第一密封部件18朝向壳体主体10的内周面施力的第一弹性部件19。另外,第二密封单元17具备第二密封部件20、和将该第二密封部件20朝向壳体主体10的内周面施力的第二弹性部件21。在泵收容部4的内周壁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圆弧状的支承槽4d,其经由圆柱状的枢轴销22可摆动地支承凸轮环13。这里,为了方便以下的说明,将通过第一轴承孔的中心O1和支承槽4d的中心(枢轴销22的中心O2)的直线定义为“凸轮环基准线M”。在泵收容部4的内周壁上,在比凸轮环基准线M靠上侧的区域形成有第一密封接触面4b。设于凸轮环13的外周部的第一密封部件18能够滑动地接触该第一密封接触面4b。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接触面4b成为从枢轴销22的中心O2起由规定的半径R1构成的圆弧面。半径R1被设定为在凸轮环13的偏心摆动范围内第一密封部件18能够始终滑动地接触的周向长度。同样,在泵收容部4的内周壁上,在比凸轮环基准线M靠下侧的区域形成有第二密封接触面4c。设于凸轮环13的外周部的第二密封部件20能够滑动地接触该第二密封接触面4c。如图2所示,第二密封接触面4c成为从枢轴销22的中心O2起由比半径R1大的规定的半径R2构成的圆弧面。半径R2被设定为在凸轮环13的偏心摆动范围内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其特征在于,具备:/n泵构成体,其使从吸入部吸入的油从排出部排出;/n中空的阀芯收容部,其配置于油盘底面与曲柄轴之间,设有将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n阀机构,其具有:配置于所述阀芯收容部的中空部内的中空的阀体;阀芯,其能够移动地配置于所述阀体的内部,能够根据轴向位置变更从所述泵构成体排出的油的量;设于所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上的第一阀芯端部侧的背压室;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上的第二阀芯端部侧,产生用于使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内移动的驱动力;以及孔部,其配置于比所述贯通孔靠铅垂方向上侧,以将所述背压室与所述阀芯收容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阀体;以及/n迂回通路,其将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孔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04 JP 2018-1887221.一种油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构成体,其使从吸入部吸入的油从排出部排出;
中空的阀芯收容部,其配置于油盘底面与曲柄轴之间,设有将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
阀机构,其具有:配置于所述阀芯收容部的中空部内的中空的阀体;阀芯,其能够移动地配置于所述阀体的内部,能够根据轴向位置变更从所述泵构成体排出的油的量;设于所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上的第一阀芯端部侧的背压室;驱动机构,其设于所述阀芯的移动方向上的第二阀芯端部侧,产生用于使所述阀芯在所述阀体内移动的驱动力;以及孔部,其配置于比所述贯通孔靠铅垂方向上侧,以将所述背压室与所述阀芯收容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阀体;以及
迂回通路,其将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孔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被配置为,朝向铅垂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阀芯端部成为铅垂方向上侧,
在所述阀芯收容部的内部的与所述孔部对置的位置设有凹部,该凹部构成所述迂回通路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收容部中的铅垂方向上侧的外侧部位设置有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铅垂方向下侧配置有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从铅垂方向上侧端朝向铅垂方向下侧连续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包含所述阀芯收容部中的中空部的中心线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向所述突出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相对于铅垂方向朝向下方向或垂直方向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铅垂方向的开口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以长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贺浩二中村忠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