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的车辆、尤其是机动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63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1)、尤其是机动车,该车辆具有用于对车辆(1)的内部空间(3)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2),该调温装置具有在调温回路(4)中引导的尤其是液态的调温介质,其中,调温装置(2)与源调温装置(5)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在调温装置(2)的调温回路(4)中引导的调温介质能够通过源调温装置(5)而受到热影响,其中,调温回路(4)与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通过处于调温回路(4)中的调温介质能够经由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改变车辆(1)的内部空间(3)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的车辆、尤其是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该车辆具有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相应的具有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的车辆基本上由现有技术已知。例如,在具有用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的车辆中,经加热的冷却剂经由(除了用于内燃机的第一热传递器以外的)第二热传递器使用,以便加热车辆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为此,以这种方式经加热的空气通过鼓风装置引入车辆的内部空间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任务,即,给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尤其是鉴于简单且快速以及成本适宜的措施而改进车辆的内部空间的加热,其中,所述措施具有小的结构体积并且因此具有小的空间需求。所述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的车辆解决。该权利要求的从属权利要求涉及车辆的可行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该车辆具有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该具有在调温回路中引导的、尤其是液态的调温介质,其中,调温装置与源调温装置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在调温装置的调温回路中引导的调温介质能够通过源调温装置而受到热影响,其中,调温回路与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通过处于调温回路中的调温介质能够经由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改变车辆的内部空间的温度。源调温装置和内部空间调温装置换言之也可以称为源热交换器或源热传递器和内部空间热交换器或内部空间热传递器。源调温装置可以包括冷却器件和/或加热器件或冷却回路和/或加热回路。作为加热器件和/或冷却器件可以使用分开的器件和/或组合的器件,例如源调温装置可以通过传递热能、例如通过传递内燃机的热来调温,该内燃机优选至少临时地用于驱动车辆。替代地或附加地,源调温装置的调温可以通过电加热器和/或通过电运行的冷却装置实现。源调温装置与调温装置的调温回路作用连接为,使得源调温装置的热能可以——优选受控制地——输出给处于调温回路中的调温介质或由处于调温回路中的调温介质吸收。为此,在源调温装置与调温回路之间可以布置或构造有传递式热交换器或冷冻机。车辆的内部空间的实际的调温通过经由调温回路将热能输出给车辆的内部空间或从车辆的内部空间吸收热能来实现。为此,调温回路具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和/或与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至少作用连接,从而通过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可以在车辆的内部空间与调温装置的调温回路之间有针对性地传递热能。通过在调温回路中例如将液态的调温介质用作用于将通过源调温装置给回路提供的热能运送至内部空间调温装置的运送剂,可以将大的热量高效地在车辆内转移。同时,在车辆内的液体管路能够在小的结构体积或针对车辆内部空间的小的设计限制的情况下实施。例如,液态的调温介质可以通过其相对高的能量密度快速且高效地将热运送至调温回路的第一位置或从调温回路的第一位置运送至调温回路的第二位置。源调温装置可以优选布置或构造在乘客舱之外,因此可供用于乘客舱设计的空间得到扩展。换言之,用于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的调温介质的调温功能转移到车辆的在乘客舱之外的区域中,由此源热交换器或源调温装置可以将调温回路调温到预先限定的、优选可改变的温度水平。例如,源调温装置布置在与车辆的内部空间分开的空间区域中或布置在车辆的与乘客舱分开的空间区域中、例如布置在发动机舱中,并且因此优选布置在车辆的与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分开的区域中。当前的调温回路的原理优选基于:车辆的内部空间、尤其是乘客舱的调温借助于液态的调温介质实现,该调温介质通过源调温装置调温到一个温度值并且经调温的调温介质借助于调温回路供应给内部空间调温装置。液态的调温介质的优选使用能实现:经由热泵过程提供或调温所述液态的调温介质并且因此高效地提供或调温所述液态的调温介质。源调温装置能够根据车辆运行参数和/或车辆运行状态、外部温度和/或设定内部空间温度将在调温回路中运送的调温介质调温到一个温度值。例如根据要求,源调温装置可以将调温介质调温到相应的预先限定的温度水平。车辆的内部空间的调温可以包括闭合的和/或开放的车辆内部空间。因此,开放的敞篷车或带有开放的车身结构形式的车辆的形成乘客舱的内部空间也可以形成车辆的在此描述的要调温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调温装置优选构造为,使得所述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实现热能的面状输出和/或吸收。为此,例如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可以具有面状的结构形式。所述至少一个接入调温回路中的且设置用于与车辆的内部空间交换热能的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可以构造为布置在车辆顶部中或上的顶部调温器件。经由车辆顶部在直接的太阳照射的情况下产生并非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车辆内部空间升温。在炎热的月份,车辆内部空间升温、尤其是通过太阳照射引起的车辆内部空间升温大多是不期望的,并且通常必须将内部空间冷却下来。通过在调温回路中接入的顶部调温器件可以实现顶部和尤其是内部空间的调温、尤其是冷却。调温介质的循环例如也可以或可以仅在车辆停止和/或驻停时是激活的。一般地,通过顶部调温器件可以通过车辆顶部的主动冷却防止或减少车辆内部空间的升温。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布置或构造为布置在车辆座椅中或上的座椅调温器件。经由车辆座椅对车辆内部空间的调温尤其是为车辆乘客,尤其是通过直接接触提供可快速感受到的加热和/或冷却。通过使调温在车辆座椅中经由例如液态的调温介质进行,可以实现车辆座椅的有效的温度变化,因为通过液态的调温介质可以更直接地且以高的能量密度进行热能交换。车辆座椅或座椅调温器件经由——尤其是柔性的——管道连接部和/或软管连接部与安放在车辆侧的调温回路连接。用于附接座椅调温器件的管道连接部和/或软管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区段的柔性能实现车辆座椅的位置和/或定向的改变,而不必中断调温回路。除了坐在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客和座椅调温器件的热能的接触传递以外可以进一步有利的是,由座椅调温器件输出的热能的一部分能由经由——尤其是设置在车辆座椅侧的——流动装置运动的气流至少部分地吸收和/或能由气流输出。换言之,座椅调温器件至少部分地加热或冷却经由流动装置输送的气流,所述气流可以用于车辆的内部空间的调温。例如,经调温的气流可以涉及颈部加热部,所述颈部加热部能够至少部分区段地有针对性地供应给至少一个车辆乘客的颈部区域。替代地或附加地,经调温的气流可以供应给膝部区域,该膝部区域布置在如下车辆座椅之后和/或旁边,该车辆座椅包括对气流进行调温的座椅调温器件。也可行的是,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构造为布置或构造在车辆的内饰部件中或上的内饰调温器件。内饰部件可以例如是门内饰件、车辆柱内饰件、至少部分区段地形成副仪表板或仪表板的一部分的部件。例如内饰调温器件可以不仅通过尤其是将热能面状地传递给内部空间的空气而对车辆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温,而且可选地布置或构造为,使得例如能够对饮料保持器和/或杂物箱进行调温,从而例如能够对处于饮料保持器中的、用饮料填充的容器和/或存放在杂物箱中的物体进行调温。可选地适宜地也可以是,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1)、尤其是机动车,所述车辆具有用于对车辆(1)的内部空间(3)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2),所述调温装置具有在调温回路(4)中引导的调温介质,其中,所述调温装置(2)与源调温装置(5)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在所述调温装置(2)的调温回路(4)中引导的调温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源调温装置(5)而受到热影响,其中,所述调温回路(4)与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通过处于所述调温回路(4)中的调温介质能够经由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改变所述车辆(1)的内部空间(3)的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28 DE 102019102060.31.车辆(1)、尤其是机动车,所述车辆具有用于对车辆(1)的内部空间(3)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2),所述调温装置具有在调温回路(4)中引导的调温介质,其中,所述调温装置(2)与源调温装置(5)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在所述调温装置(2)的调温回路(4)中引导的调温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源调温装置(5)而受到热影响,其中,所述调温回路(4)与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作用连接或能作用连接为,使得通过处于所述调温回路(4)中的调温介质能够经由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改变所述车辆(1)的内部空间(3)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构造为布置在车辆顶部中或上的顶部调温器件(1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构造为布置在车辆座椅(13、13′)中或上的座椅调温器件(14、14′、14″、14″′),优选在所述车辆座椅(13、13′)中或上布置有流动装置,使得对于借助于所述流动装置运动的气流而言,所述座椅调温器件(14、14′、14″、14″′)的热能是能至少部分地吸收的。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构造为布置或构造在所述车辆(1)的内饰部件中或上的内饰调温器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构造为布置或构造在所述车辆(1)的底部区段(15)中或上的底部调温器件(16、1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构造为至少一个至少临时地对指向所述车辆(1)的内部空间(3)的气流(18、18′)进行调温的空调设备(17),优选所述气流(18、18′)的至少一个排出开口布置在前部的车辆座椅(13)的区域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回路(4)的通向和/或引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的至少一个连接管路(19、19′、19″)至少部分区段地在车辆构件中或上延伸,优选所述连接管路(19、19′、19″)至少部分区段地在车辆车身的区域中和/或在由进行承载的车辆车身和/或内部空间装饰部件包围的空间中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回路(4)的通向和/或引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尤其是通向和/或引自顶部调温器件(12、12′)的至少一个连接管路(19′、19″)至少部分区段地延伸通过所述车辆(1)的车辆柱、尤其是延伸通过所述车辆的A柱、B柱、C柱。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与至少一个——尤其是至少部分区段地布置或构造在A柱、B柱和/或C柱中的——空气导引通道(20、20′)作用连接,使得在所述空气导引通道(20、20′)中引导的介质与所述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之间能够传递热能。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串联地布置在所述调温回路(4)中,其中,沿流动方向
-底部调温器件(16、16′)布置在顶部调温器件(12、12′)、座椅调温器件(14、14′、14″、14″′)和/或内饰调温器件之前;
-顶部调温器件(12、12′)布置在座椅调温器件(14、14′、14″、14″′)和/或内饰调温器件之前;和/或
-座椅调温器件(14、14′、14″、14″′)布置或构造在内饰调温器件之前。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串联地布置在调温回路(4)中,其中,经由至少一个能借助于控制装置(21)操控的控制器件(22、22′、22″、22″′)能够改变所述调温介质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的通流顺序和/或通流量,优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调温装置(6、6′、6″)能够——尤其是经由旁通管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罗斯科普夫P·扎茨格S·维德曼T·罗滕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