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净化装置及使用该废气净化装置的废气除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578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废气中的微细的粉尘等的去除率的废气净化装置。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废气净化装置具备:壳体(12),具有废气吸入口(12a)和废气排出口(12b);叶轮(14),配置于该壳体(12)内,并且支承于旋转轴(18);以及喷嘴(16),向该叶轮(14)内喷出清洗液(20),该废气净化装置使所述叶轮(14)旋转而经由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吸入包含粉尘在内的废气(E),使从所述喷嘴(16)喷出的清洗液(20)捕捉废气(E)中的粉尘并去除废气(E)中所包含的粉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8)在铅垂方向上配置,所述叶轮(1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开设在所述壳体(12)的底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废气净化装置及使用该废气净化装置的废气除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地去除废气中的微细的粉尘及清洗液可溶性成分(以下,也简称为“粉尘等”)的废气净化装置和使用该废气净化装置的废气除害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这种废气净化装置中,以往存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4826号公报)中记载的风扇洗涤器。该现有技术如下那样地构成。风扇洗涤器具备:壳体,具备废气吸入口以及废气排出口;叶轮,配置于该壳体内,进行旋转;以及喷嘴,向该叶轮内喷出清洗液。在上述叶轮的中心部吸入包含来自废气吸入口的灰尘的废气,并且从喷嘴喷出清洗液,使该清洗液的微粒捕获废气中所含的灰尘并去除该废气中的灰尘时,在壳体内的叶轮的大致整个周围连续地配置碰撞板,该碰撞板供从该叶轮流出的废气及清洗液的微粒碰撞。根据上述的现有技术,由于在壳体内的叶轮的大致整周配置有供从该叶轮流出的废气及清洗液的微粒碰撞的碰撞板,因此,从叶轮流出的废气及清洗液的微粒与碰撞板碰撞,在该叶轮的大致整周产生紊流。并且,通过该紊流,促进废气与清洗液的微粒的混合、大的清洗液的液滴与碰撞板碰撞时飞散的微细的液滴的生成,废气中的微细的灰尘等的去除率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48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问题。虽然在壳体内的叶轮的大致整周配置有碰撞板,但即使不设置该碰撞板,通过从叶轮流出的废气及清洗液的微粒与壳体的内壁碰撞,也能够得到与配置该碰撞板时大致相同的效果,存在灰尘的去除效率无法提高期待的程度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壳体内设置有这样的固定式的碰撞板的情况下,在该碰撞板的表面逐渐堆积由清洗液捕获的灰尘,在最差的情况下,还存在不得不停止装置而定期且频繁地进行维护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从叶轮流出的废气的全部量直接经过废气排出口而一次性向外部排出,因此,在该装置之后未设置其他废气处理机构的情况下,还存在含有较多灰尘的废气依然会向大气中排出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废气中的微细的粉尘等的去除率的废气净化装置和使用了这样的装置的废气的除害效率优异的废气除害装置。为了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如下那样地构成了废气净化装置10。即,废气净化装置10具备:壳体12,具有废气吸入口12a和废气排出口12b;叶轮14,配置于该壳体12内,并且支承于旋转轴18;以及喷嘴16,向该叶轮14内喷出清洗液20,该废气净化装置10使所述叶轮14旋转而经由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吸入包含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在内的废气E,使从所述喷嘴16喷出的清洗液20捕捉废气E中的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并去除废气E中所包含的这些成分。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8在铅垂方向上配置,所述叶轮1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并且,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开设在所述壳体12的底面。本专利技术例如起到以下的作用。由于支承叶轮14的旋转轴18在铅垂方向上配置,所述叶轮1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因此,从该叶轮14流出的废气E及清洗液20一边进行气液接触一边向水平方向飞散,与壳体12的内壁碰撞。于是,与该内壁的壁面碰撞了的清洗液20和被其捕捉的粉尘通过反复进行所述的碰撞而其粒径逐渐变大,其结果,由于重力而沿着内壁流下。另外,与此同时,在清洗液20中溶解、蓄积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在此,由于在壳体12的底面开设有废气吸入口12a,因此在壳体12的内壁面蓄积了的清洗液20和被其捕捉的粉尘及清洗液可溶性成分的大半经由该废气吸入口12a向壳体12的外部排出。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所述叶轮14的侧周面配设除雾器22。在该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促进被叶轮14吸引的废气E与清洗液20的气液接触,能够提高基于清洗液20的粉尘以及清洗液可溶性成分的捕捉效率。另外,通过将除雾器22配设于叶轮14的侧周面,离心力始终作用于该除雾器22。因此,能够有效地预防由于废气E中的粉尘导致的该除雾器22发生堵塞。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从所述废气排出口12b排出到壳体(12)外的废气E的一部分再次向所述废气吸入口12a返回。在该情况下,废气E的一部分能够反复通过叶轮14,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废气E中的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的去除率。另外,第二专利技术的废气除害装置具备对废气E进行热分解的分解炉和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废气净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分解炉的前段设置有所述废气净化装置1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至少在分解炉的前段设置有粉尘以及清洗液可溶性成分的去除效率极高的废气净化装置10,因此即使在分解炉具备由口径较小的多个配管构成的多管式热交换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在这样的配管内堆积,其结果,能够提高废气的除害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优选附加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特有的结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提高废气中的微细的粉尘等的去除率的废气净化装置和使用了这样的装置的废气的除害效率优异的废气除害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净化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图2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叶轮中的顶板的一部分切除后的局部切除俯视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叶轮中的顶板的一部分切除后的局部切除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废气净化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图1及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废气净化装置10的概要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废气净化装置10构成为,在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气密且牢固的框体24内,收容有具有废气吸入口12a和废气排出口12b的壳体12、配置于该壳体12内并且支承于旋转轴18的叶轮14、以及向该叶轮14内喷出清洗液20的喷嘴16。此外,该框体2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四棱柱状,也可以是圆柱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框体24以四棱柱状形成,在构成其顶面的顶板26上,在对角线上的相互分离的位置贯穿设置有废气导入口26a及废气排出口26b。并且,在废气导入口26a嵌插有连接与(未图示)废气产生源连通的配管的入口短管28,在废气排出口26b嵌插有将已处理的废气E向框体24外排出的出口双层管30。另外,关于该出口双层管3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另外,在顶板26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26c,在该顶板26中央的上部设置有在将旋转轴18插通于该开口26c的状态下使叶轮14旋转驱动的马达32。在该顶板26的中央下部垂直设置有短圆筒状的、成为壳体12的侧周壁的管壁3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24的顶板26的中央部分被用作壳体12的顶板。另外,在上述管壁34的下端部,在管壁34内收容了后述的叶轮14后,在中央安装设置有成为废气吸入口12a的开口的环状的底板36,从而完成壳体12。并且,在与成为壳体12的侧周壁的管壁34的废气排出口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净化装置,该废气净化装置具备:壳体(12),具有废气吸入口(12a)和废气排出口(12b);叶轮(14),配置于该壳体(12)内,并且支承于旋转轴(18);以及喷嘴(16),向该叶轮(14)内喷出清洗液(20),该废气净化装置使所述叶轮(14)旋转而经由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吸入包含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在内的废气(E),使从所述喷嘴(16)喷出的清洗液(20)捕捉废气(E)中的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并去除废气(E)中所包含的这些成分,其特征在于,/n所述旋转轴(18)在铅垂方向上配置,所述叶轮(1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并且,/n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开设在所述壳体(12)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废气净化装置,该废气净化装置具备:壳体(12),具有废气吸入口(12a)和废气排出口(12b);叶轮(14),配置于该壳体(12)内,并且支承于旋转轴(18);以及喷嘴(16),向该叶轮(14)内喷出清洗液(20),该废气净化装置使所述叶轮(14)旋转而经由所述废气吸入口(12a)吸入包含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在内的废气(E),使从所述喷嘴(16)喷出的清洗液(20)捕捉废气(E)中的粉尘和清洗液可溶性成分并去除废气(E)中所包含的这些成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18)在铅垂方向上配置,所述叶轮(14)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并且,
所述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启志原口秀夫佐藤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