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132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这五层结构;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四周具有侧面防水结构,所述侧面防水结构由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以及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热熔膜或热熔带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通过上下两层的薄膜防水层来实现上下方向的防水,并且通过上薄膜防水层、下薄膜防水层以及粘贴于两者之间的热熔材料所组成的侧面防水结构,来实现侧面防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复合布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市面上的编织类发热复合布,其包括石墨烯发热区域101、设于石墨烯发热区域101两侧的金属的导电电极102,以及设于导电电极102的边缘处用于包裹导电电极102的侧面的四周车缝留白区域103。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实验测试以及观察,对市面上的编织类发热复合布进行通电防水测试时,发现在测试时间较短时(一般在10min左右)发热布并无明显不良变化,然而在较长时间的通电测试条件下会发现,发热布正极导电电极(导电电极一般为铜丝)处会有蓝绿色物质产生并附着在正极导电电极周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蓝绿色物质会蔓延整条导电极,影响美观和使用性能。这个现象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铜的电解实验。那么上面的测试防水性能就是以铜丝为电极重现了一次电解水的实验。当铜丝作为电极浸入到水中时,首先正极会先释放出Cu2+,同时我们知道普通的水体中有许多杂质,尤其是目前我国多数污水处理站用氯气来进行消毒杀菌,当Cu2+进入到水中时会与水中游离的Cl离子反应结合成配离子:CuCl3或者CuCl42-随着这两种离子的浓度增加水会变黄,接着当水中的Cl离子被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Cu又开始和水产生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色彩中黄色和蓝色的结合就是绿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观察到的是蓝绿色物质的原因了,另外在这个发热布反应中还会产生少许CuO黑色沉淀。然而,这样的化学反应对编织类发热布是百害而无利的,这个反应是以铜的消耗作为反应基础而进行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极导电铜极会被慢慢消耗变得极其脆弱,并且作为整个发热布功能的最重要的电流载体,其一旦发生断裂必定会导致功率的下降从而导致发热效果的大打折扣,同时以柔软为基础的编织类发热布需要一定的抗弯折和揉捏性能。所以此时的发热布电极很容易造成断裂,打火,甚至漏电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此现象究其原因还是编织类发热复合布的防水能力比较薄弱。以目前的编织类发热复合布(例如,申请号为CN201920513176.5和CN202022556037.6所对应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编织类发热复合布)的结构来看,目前还没有针对编织有金属丝的编织类发热复合布的有效的防水措施,来防止编织类发热复合布中的金属电极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目前编织类发热复合布导电极在水中的电解(生锈)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这五层结构;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四周具有侧面防水结构,所述侧面防水结构由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以及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热熔膜或热熔带组成。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发热布的发热区域、编织于发热布的发热区域中的导电电极,所述发热区域由碳纤维和石墨烯编织而成,所述导电电极是由多根导电丝编织而成。所述发热布主体层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区域的四周和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阻燃纤维。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还包括刺透所述五层结构的冷压端子,所述冷压端子的刺脚与所述导电电极接触。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是热熔膜;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均超出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且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周缘同样超出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所述热熔膜为所述的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周缘部分。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是热熔带;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设于发热区域的四周的4个所述的热熔带,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均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齐平。每个热熔带均由多根编织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中的热熔丝以及其上方的上热熔膜层和下方的下热熔膜层通过热熔复合工艺形成。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发热布的发热区域、编织于发热布的发热区域中的导电电极,所述发热区域由碳纤维和石墨烯编织而成,所述导电电极是由多根导电丝编织而成;所述热熔带设于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发热布主体层还包括编织于所述发热区域的四周、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和个热熔带的内侧的阻燃纱线。所述导电电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热熔带的导电丝;所述导电丝暴露于所述侧面防水结构之外的部分包覆有防水胶带。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制作方法,包括:S1:制备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S2:裁剪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使得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均超出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并且裁剪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使得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周缘超出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S3:将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这五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叠合在一起,并采用热熔复合工艺将所述五层结构复合到一起,形成具有侧面防水结构的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所述侧面防水结构由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以及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热熔膜组成,所述热熔膜为所述的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周缘部分。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制作方法,包括:S1:制备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其中,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设于发热区域的四周和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且编织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中的热熔丝;S2:将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编织有热熔丝的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这五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叠合在一起,并采用热熔复合工艺将所述五层结构复合到一起,形成具有批量的侧面防水结构的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此时,所述热熔丝以及其上方的上热熔膜层和下方的下热熔膜层融化为热熔带,且热熔带与其上方的上薄膜防水层和下方的下薄膜防水层融化并粘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侧面防水结构;S3:对具有批量的侧面防水结构的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进行裁剪,得到单个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每个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在其周缘分别具有所述侧面防水结构。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发热布的发热区域和编织于发热布的发热区域中的导电电极,所述发热区域由碳纤维和石墨烯编织而成,所述导电电极是由多根导电丝编织而成;所述导电电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热熔带的导电丝;且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制作方法还包括步骤S4:将导电电极的导电丝暴露于所述侧面防水结构之外的部分通过防水胶带包覆。在步骤S1中,制备所述发热布主体层时,在发热布主体层上制作多个尺寸相同且以阵列形式排布的单片发热模块,每个单片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这五层结构;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四周具有侧面防水结构,所述侧面防水结构由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以及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热熔膜或热熔带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薄膜防水层、上热熔膜层、发热布主体层、下热熔膜层和下薄膜防水层这五层结构;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四周具有侧面防水结构,所述侧面防水结构由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以及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热熔膜或热熔带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发热布的发热区域、编织于发热布的发热区域中的导电电极,所述发热区域由碳纤维和石墨烯编织而成,所述导电电极是由多根导电丝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还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区域的四周和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阻燃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还包括刺透所述五层结构的冷压端子,所述冷压端子的刺脚与所述导电电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是热熔膜;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均超出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且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周缘同样超出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所述热熔膜为所述的上热熔膜层和下热熔膜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周缘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粘贴于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部分之间的是热熔带;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设于发热区域的四周的4个所述的热熔带,所述上薄膜防水层和下薄膜防水层的周缘均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的周缘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每个热熔带均由多根编织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中的热熔丝以及其上方的上热熔膜层和下方的下热熔膜层通过热熔复合工艺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包括发热布的发热区域、编织于发热布的发热区域中的导电电极,所述发热区域由碳纤维和石墨烯编织而成,所述导电电极是由多根导电丝编织而成;所述热熔带设于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布主体层还包括编织于所述发热区域的四周、所述导电电极的宽度方向外侧和个热熔带的内侧的阻燃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热熔带的导电丝;所述导电丝暴露于所述侧面防水结构之外的部分包覆有防水胶带。


11.一种防水型石墨烯编织发热复合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烯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