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17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至少2组彼此间隔开的径向导电丝和至少1组纬向导电丝;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设有若干开路剪口,以使得任意两条径向导电丝之间无法通过纬向导电丝接触导通;其中一个开路剪口附近的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通过铆钉连接有多组外接线,这些外接线分别与每个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编织类发热布在织物的纬向上直接织入导电丝,在纬向导电丝和/或径向导电丝上设有开路剪口以保证正负极的正常使用,并且外接线均从同一个开路剪口的附近引出,从而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的美观与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布料,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CN201920513176.5的技术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电功率的石墨烯复合电发热布料。根据该专利文件所提供的可调节电功率的石墨烯复合电发热布料,其径向方向的纱线包括导电丝和阻燃纤维,其纬向方向纱线均为石墨烯发热纤维,因此发热区域属于面状均匀发热,提高发热布料的舒适度。而且,通过至少三组电极可以实现电功率的调节以适合不同客户的不同功率的要求。然而,根据长期的观察与生产实践,可以发现上述的申请号为CN20190513176.5的专利文件所提供的可调节电功率的石墨烯复合电发热布料的相关导电丝布局以及织物布面的规整性对产品后期加工的效率,成本,质量,美观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具体来说,由于根据申请号为CN20190513176.5的专利文件中的导电丝布局都是设置在石墨烯、碳纤维发热布织物径向方向的两侧,无论是几组导电丝,根据设计宽度的不同织物导电丝电极之间都一定会存在很大一部分空隙。如图1-图2所示,假设客户要求石墨烯发热布为:长度(沿径向100)为30cm且宽度(沿纬向200)为42cm,则当在石墨烯发热布的左右两侧沿径向100(即沿导电丝101的方向)施加电压时整个产品才能形成一个电回路,电流才能在其中做功使其激发远红外发热的功能。那么在后期加工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客户端的外部连接需要,在两侧导电丝101处用焊接的方法焊接或者用铆钉104将2根外接线102分别与2个导电丝101的电极相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否从石墨烯发热布在宽度方向(即纬向200)上的中间位置引出,外接线102都是需要设置的,因为外接线102需要与供电设备相连接,那么如图1所示,一般的生产中,根据第一种现有技术,会将外接线102的末端集束到一个有2个插口的供电端子103中,且外接线102未从中间引出,此时外接线102大部分裸露在发热布之外,这会带来一下两个缺点。第一,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产品可能会经常弯折使用,这样的话经常性的弯折外接线和电极连接的地方会导致接合处金属疲劳导致断裂分离,最终导致断路,使产品失去功能;第二,规整性的问题,一般的客户在组装的时候需要把引出的2根外接线集束到一个接头处,那么如果按照一般出线的方法不从中间集束的话,就会使外接线露在发热布外的长度较多且凌乱如图1所示。为了外接线(蓝色的线为外接线)的集中统一和美观以及提高一定的稳定性,方便后续客户端的接线加工工序,如图2所示,根据第二种现有技术,外接线102从石墨烯发热布在宽度方向(即纬向200)上的中间位置引出。在实际生产中,将外接线102按照图2所示的路径出线后还会在外接线102上面贴上胶带105将外接线102和发热布的主体结合的牢固一些。根据第二种现有技术,假设客户要求引出发热布的外接线的长度要求为15cm(实际上引出线的长度多长都是可行的),外接线102从石墨烯发热布在宽度方向(即纬向200)上的中间位置引出,那么根据申请号为CN20190513176.5的专利文件的设计要求,外接线102必须分别从左侧和右侧的导电丝101处焊接好后先向中间部分引出,随后在外接线102上面贴上胶带105将外接线102和发热布的主体结合的牢固一些,最终将外接线102的末端集束到一个有2个插口的供电端子103中。但是这样的工艺带来的效果也不能完美的解决问题。第一,工序的增加导致效率的降低。第二,发热布加热之后带来的温度会将胶带104的胶融化使粘合力降低,一旦外接线102收到外力的作用使得本来被胶带104粘合在一起的外接线102和发热布的主体脱离。第三,由于每根外接电线的接线还需要包括接线在纬向200上的长度,这部分长度为18cm,因此单侧1根的外接线104为纬向方向的外接线加上从中间位置需要引出发热布的外接线,合计18cm+15cm=33cm,那么这样计算下来单侧一根外接电线的接线总长就为33cm,超出客户的要求18cm。综上,现有的发热布所对应的生产流程将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增加产品不可控因素、成本的增加、资源的浪费、产品美观度的大打折扣,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以对编织类发热布的导电丝电极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至少2组彼此间隔开的径向导电丝和至少1组纬向导电丝,纬向导电丝与径向导电丝在两者的接触位置导通;径向导电丝之间为编织类发热布的发热区域;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设有若干开路剪口,以使得任意两条径向导电丝之间无法通过纬向导电丝接触导通;其中一个开路剪口附近的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通过铆钉连接有多组外接线,这些外接线分别与每个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所述纬向导电丝的数量为多组,则相邻两组纬向导电丝之间的间隔小于一定值。所述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2组彼此间隔开的径向导电丝和1组纬向导电丝;在2组径向导电丝之间的纬向导电丝上设有一个开路剪口,且开路剪口两侧的纬向导电丝上分别通过铆钉连接有两个外接线。所述径向导电丝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纬向导电丝在第二径向导电丝两侧且紧贴该位于中间的径向导电丝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开路剪口,且这两个开路剪口附近的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纬向导电丝上设有与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的三个外接线,且所有外接线均通过铆钉连接于位于中间的径向导电丝的一端附近。所述径向导电丝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所有外接线均通过铆钉连接于位于中间的径向导电丝的一端附近,纬向导电丝在与第二径向导电丝的接触位置设有一个总的开路剪口,以使得纬向导电丝分为两个部分,且纬向导电丝的两个部分和第二径向导电丝之间两两断开;该开路剪口附近的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纬向导电丝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的三个外接线。所述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N+1组彼此间隔开的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导电丝和N组沿纬向延伸的纬向导电丝,N为正整数,且所有外接线均通过铆钉连接于排布于最外侧的一个径向导电丝的一端附近。所述径向导电丝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纬向导电丝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纬向导电丝和第二纬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在第一纬向导电丝和第二纬向导电丝之间的任意位置上设有一开路剪口;第一纬向导电丝在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之间且紧贴第三径向导电丝的位置上设有一开路剪口;第二纬向导电丝在第一径向导电丝和第二径向导电丝之间的任意位置上,以及在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之间且紧贴第三径向导电丝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至少2组彼此间隔开的径向导电丝和至少1组纬向导电丝,纬向导电丝与径向导电丝在两者的接触位置导通;径向导电丝之间为编织类发热布的发热区域;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设有若干开路剪口,以使得任意两条径向导电丝之间无法通过纬向导电丝接触导通;其中一个开路剪口附近的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通过铆钉连接有多组外接线,这些外接线分别与每个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至少2组彼此间隔开的径向导电丝和至少1组纬向导电丝,纬向导电丝与径向导电丝在两者的接触位置导通;径向导电丝之间为编织类发热布的发热区域;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设有若干开路剪口,以使得任意两条径向导电丝之间无法通过纬向导电丝接触导通;其中一个开路剪口附近的径向导电丝和/或纬向导电丝上通过铆钉连接有多组外接线,这些外接线分别与每个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纬向导电丝的数量为多组,则相邻两组纬向导电丝之间的间隔小于一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包括编织于编织类发热布中的2组彼此间隔开的径向导电丝和1组纬向导电丝;在2组径向导电丝之间的纬向导电丝上设有一个开路剪口,且开路剪口两侧的纬向导电丝上分别通过铆钉连接有两个外接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电丝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纬向导电丝在第二径向导电丝两侧且紧贴该位于中间的径向导电丝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开路剪口,且这两个开路剪口附近的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纬向导电丝上设有与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一一对应且彼此导通的三个外接线,且所有外接线均通过铆钉连接于位于中间的径向导电丝的一端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导线布局及布面规整性的编织类发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电丝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径向导电丝、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第三径向导电丝;所有外接线均通过铆钉连接于位于中间的径向导电丝的一端附近,纬向导电丝在与第二径向导电丝的接触位置设有一个总的开路剪口,以使得纬向导电丝分为两个部分,且纬向导电丝的两个部分和第二径向导电丝之间两两断开;该开路剪口附近的第二径向导电丝和纬向导电丝上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烯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