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23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头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外壳,开设于连接外壳的插接腔,插接腔用于连接器插接,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合金座、装设于合金座内径的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插接端子,所述合金座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上实现两种传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头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头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连接器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连接器存在很大用途和好处,如: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现有的连接器在连接使用中,只能单独的进行数据传输或电源传输,尤其是在汽车连接器中,占用面积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上实现两种传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实用性强的直头电连接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头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外壳,开设于连接外壳的插接腔,插接腔用于连接器插接,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合金座、装设于合金座内径的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插接端子,所述合金座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插接腔一体成型于连接外壳。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外壳位于连接外壳上方开设有插接定位槽,所述插接定位槽连通至插接腔。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外壳背离插接腔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固定于第二固定槽。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外壳背离插接腔一端的外沿一体成型有若干凸台。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两侧设置有插接定位台阶。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的接电端子。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合金座为锌合金座,其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外壳的固定端,延伸至插接腔内的插接端、及居中并贯通于固定端和连接端的通孔。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体固定于通孔内。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端子居中固定于绝缘体内并延伸至插接端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传统的连接器,本技术采用直头结构,在直头结构的连接外壳上设置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可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上实现两种传输连接,第一连接组件为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组件为数据传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实用性强。包括连接外壳,开设于连接外壳的插接腔,插接腔用于连接器插接,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合金座、装设于合金座内径的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插接端子,所述合金座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第二连接组件通过合金座作用结构连接和传输连接,绝缘体作用于插接端子与合金座之间的绝缘,方便插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连接外壳100、插接腔110、插接定位台阶111、插接定位槽120、第一固定槽130、第二固定槽140、凸台150、第一连接组件200、接电端子210、第二连接组件300、合金座310、固定端311、插接端312、通孔313、绝缘体320、插接端子3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直头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外壳100,开设于连接外壳100的插接腔110,插接腔110用于连接器插接,第一连接组件200,插设于连接外壳100并延伸至插接腔110;第二连接组件300,包括合金座310、装设于合金座310内径的绝缘体320、及插设于绝缘体320内的插接端子330,所述合金座310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100并延伸至插接腔110。连接外壳100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插接腔110一体成型于连接外壳100,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连接外壳100结构,使用强度高,一体性强。连接外壳100位于连接外壳100上方开设有插接定位槽120,所述插接定位槽120连通至插接腔110,插接定位槽120方便连接器插接固定,保证插接稳定性。连接外壳100背离插接腔110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30和第二固定槽14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0插设于第一固定槽13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0固定于第二固定槽140,通过第一固定槽130用于第一连接组件200的插接固定,第二固定槽140用于第二连接组件300固定连接,连接方便,固定效果好。连接外壳100背离插接腔110一端的外沿一体成型有若干凸台150,凸台150可方便将连接器安装时起到支撑悬空作用,不需要完全贴合。插接腔110两侧设置有插接定位台阶111,通过插接定位台阶111方便结构的对应插接,插接方便,插接精度高。第一连接组件200包括至少两组的接电端子210,通过接电端子210用于接电传输。合金座310为锌合金座310,其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外壳100的固定端311,延伸至插接腔110内的插接端312、及居中并贯通于固定端311和连接端的通孔313,通过固定端311固定安装,插接腔110用于连接插接导电传输,通孔313用于绝缘体320的固定,绝缘体320固定于通孔313内,插接端312子330居中固定于绝缘体320内并延伸至插接端312内,方便导电传输。本技术采用直头结构,在直头结构的连接外壳100上设置了第一连接组件200和第二连接组件300,可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上实现两种传输连接,第一连接组件200为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组件300为数据传输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实用性强。包括连接外壳100,开设于连接外壳100的插接腔110,插接腔110用于连接器插接,第一连接组件200,插设于连接外壳100并延伸至插接腔110;第二连接组件300,包括合金座310、装设于合金座310内径的绝缘体320、及插设于绝缘体320内的插接端312子330,所述合金座310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100并延伸至插接腔110;第二连接组件300通过合金座310作用结构连接和传输连接,绝缘体320作用于插接端312子330与合金座310之间的绝缘,方便插接。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外壳,开设于连接外壳的插接腔,插接腔用于连接器插接,/n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n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合金座、装设于合金座内径的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插接端子,所述合金座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外壳,开设于连接外壳的插接腔,插接腔用于连接器插接,
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合金座、装设于合金座内径的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内的插接端子,所述合金座固定安装于连接外壳并延伸至插接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插接腔一体成型于连接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位于连接外壳上方开设有插接定位槽,所述插接定位槽连通至插接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壳背离插接腔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插设于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固定于第二固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承志滕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