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54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属于换热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机构、换热器本体、控流机构、进风机构和分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换热器本体设置在固定机构上,所述控流机构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所述进风机构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所述分流机构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在换热器进行换热时,控制热量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将换热产生的热气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在换热器进行换热时,热量流体的流速和流量过大,换热率低而且热量损失较大,换热的热气多数企业都是直接排放出大气中,不但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排放热量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包括固定机构、换热器本体、控流机构、进风机构和分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换热器本体设置在固定机构上,所述控流机构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所述进风机构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所述分流机构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和两个固定环,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地面上,两个所述固定环设置在固定座上。进一步,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外壳、两个换热器盖、四个弧形板和若干流体管,所述外壳设置在两个固定环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两个所述换热器盖设置在外壳的两端,四个所述弧形板套设置在外壳内,四个所述弧形板分别两两反向设置形成换热通道,若干所述流体管设置在外壳内且若干所述流体管的两端贯穿两个换热器盖和四个弧形板。进一步,所述控流机构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两个控流锥形筒,两个所述控流锥形筒设置在两个换热器盖上,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若干流体管进水端的控流锥形筒上,所述第二阀门安装在若干流体管的出水端的控流锥形筒上。进一步,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气管、滤网和抽气泵,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外壳的进气口上,所述滤网设置在进气管上,所述抽气泵设置在进气管上。进一步,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分流Y型管、空气能热泵和分流泵,所述分流Y型管的一端设置在外壳的出气口上,所述空气能热泵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空气能热泵连接在分流Y型管的其中一个分叉端上,所述分流泵设置在分流Y型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当开始换热时,热量流体进入若干流体管内,然后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外壳内,沿着换热通道流动,通过若干流体管将热量流体的热量置换出来,然后热空气从出气口被排出,四个弧形板形成的换热通道,延长了空气在外壳的移动的路径,提高了装置的换热率。其二,本技术两个控流锥形筒连通若干流体管,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控制热量流体在工作过程中的流速和流量,从而使空气更有效地置换出热量流体中的热量,提高装置的换热率,同时提高装置对热量的回收率。其三,本技术当热空气从出气口进入分流Y型管时,热空气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进入空气能热泵用于供暖,另一部分被分流泵抽取用于其他作用,对热量进行回收,提高经济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固定机构1,换热器本体2,控流机构3,进风机构4,分流机构5,固定座11,固定环12,外壳21,换热器盖22,弧形板23,流体管24,换热通道25,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控流锥形筒33,进气管41,滤网42,抽气泵43,分流Y型管51,空气能热泵52,分流泵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包括固定机构1、换热器本体2、控流机构3、进风机构4和分流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换热器本体2设置在固定机构1上,所述控流机构3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进风机构4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分流机构5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固定座11和两个固定环12,所述固定座11设置在地面上,两个所述固定环12设置在固定座11上;工作开始前,将换热器本体2设置在两个固定环12上,固定座11和固定环12配合对换热器本体2进行固定和支撑。所述换热器本体2包括外壳21、两个换热器盖22、四个弧形板23和若干流体管24,所述外壳21设置在两个固定环12内,所述外壳21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两个所述换热器盖22设置在外壳21的两端,四个所述弧形板23套设置在外壳21内,四个所述弧形板23分别两两反向设置形成换热通道25,若干所述流体管24设置在外壳21内且若干所述流体管24的两端贯穿两个换热器盖22和四个弧形板23;当开始换热时,热量流体进入若干流体管24内,然后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外壳21内,沿着换热通道25流动,通过若干流体管24将热量流体的热量置换出来,然后热空气从出气口被排出,四个弧形板23形成的换热通道25,延长了空气在外壳21的移动的路径,提高了装置的换热率。所述控流机构3包括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和两个控流锥形筒33,两个所述控流锥形筒33设置在两个换热器盖22上,所述第一阀门31安装在若干流体管24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1)、换热器本体(2)、控流机构(3)、进风机构(4)和分流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换热器本体(2)设置在固定机构(1)上,所述控流机构(3)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进风机构(4)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分流机构(5)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1)、换热器本体(2)、控流机构(3)、进风机构(4)和分流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换热器本体(2)设置在固定机构(1)上,所述控流机构(3)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进风机构(4)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所述分流机构(5)设置在换热器本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固定座(11)和两个固定环(12),所述固定座(11)设置在地面上,两个所述固定环(12)设置在固定座(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空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2)包括外壳(21)、两个换热器盖(22)、四个弧形板(23)和若干流体管(24),所述外壳(21)设置在两个固定环(12)内,所述外壳(21)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两个所述换热器盖(22)设置在外壳(21)的两端,四个所述弧形板(23)套设置在外壳(21)内,四个所述弧形板(23)分别两两反向设置形成换热通道(25),若干所述流体管(24)设置在外壳(21)内且若干所述流体管(24)的两端贯穿两个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伟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林源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