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37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通过烟气输送管(6)与炉体连接的除尘器(10),连接在除尘器(10)上的排烟管(11)连接在炉体上的进风管(9),同时与进风管(9)和排烟管(11)连接的烟气换热结构(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烟气换热结构,烟气换热结构上通过出烟道间隔板和进风道分隔板形成有烟气流道和空气流道,高温烟气流经烟气流道,而补进来的空气则流经空气流道,高温烟气和空气在烟气换热结构内进行热能交换,使空气吸收烟气的余热后输入到内炉重新利用,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其在工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目前,传统的锅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其燃烧后的烟气还具有很大的热能,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但对大气制成影响,而且还造成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回收烟气余热的燃煤锅炉。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包括炉体,通过烟气输送管与炉体连接的除尘器,连接在除尘器上的排烟管连接在炉体上的进风管,同时与进风管和排烟管连接的烟气换热结构;所述烟气换热结构包括管体,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在管体内部且将管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出烟道和进风道的分隔板;所述排烟管与出烟道连通,所述进风管与进风道连通;所述出烟道内沿出烟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出烟道间隔板,相邻两块出烟道间隔板之间形成烟气流道;所述进风道内沿进风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进风道分隔板,相邻两块进风道分隔板之间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烟气流道与排烟管连通,所述空气流道则与进风管连通。所述烟气流道内设置有若干块降速板,所述块降速板沿烟气流道宽度方向设置。降速板的宽度等于烟气流道的宽度,降速板的高度小于烟气流道的高度,且降速板的高度互不相同。所述炉体包括外炉,设置在外炉内部的内炉,外炉与内炉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进风管与内炉连通,烟气输送管与内炉连通,所述内炉上设置有穿出外炉外部的燃料添加口,所述外炉上设置有补水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内炉内设置有贯穿内炉的若干根连通水管,所述连通水管的内部空间与内炉的内部空间分隔。所述连通水管倾斜设置。所述除尘器为旋风分离器。所述内炉上设置有穿出外炉的清灰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烟气换热结构,烟气换热结构上通过出烟道间隔板和进风道分隔板形成有烟气流道和空气流道,高温烟气流经烟气流道,而补进来的空气则流经空气流道,高温烟气和空气在烟气换热结构内进行热能交换,使空气吸收烟气的余热后输入到内炉重新利用,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烟气换热结构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烟气换热结构沿长度方向的剖示图。图4为本技术的烟气换热结构沿宽度方向的剖示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外炉,2—储水腔,3—内炉,4—燃料添加口,5—蒸汽出口,6—烟气输送管,7—连通水管,8—补水口,9—进风管,10—除尘器,11—排烟管,12—烟气换热结构,121—分隔板,122—烟气流道,123—出烟道间隔板,124—空气流道,125—降速板,126—管体,127—进风道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包括炉体,通过烟气输送管6与炉体连接的除尘器10,连接在除尘器10上的排烟管11连接在炉体上的进风管9,同时与进风管9和排烟管11连接的烟气换热结构12。该除尘器10用于对输出的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过滤,其采用旋风分离器来实现。该烟气换热结构12可以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如图2~4所示,其包括管体126,设置在管体126内的分隔板121。具体的,该分隔板121沿管体126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将管体126内部空间分隔成出烟道和进风道。所述排烟管11与出烟道连通,所述进风管9与进风道连通。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出烟道内沿出烟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出烟道间隔板123,相邻两块出烟道间隔板123之间形成烟气流道122,烟气流道122与排烟管11连通,除尘器10排除出的烟气则经烟气流道122排除出。所述进风道内沿进风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进风道分隔板127,相邻两块进风道分隔板127之间形成空气流道124,所述空气流道124则与进风管9连通。补入炉体的新空气则流经空气流道124。高温烟气和空气则在烟气换热结构进行热能交换,由于设置有多块出烟道间隔板123和风道分隔板127,可以提高烟气换热结构与高温烟气以及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烟气流道122内设置有若干块降速板125,所述块降速板125沿烟气流道122宽度方向设置。具体的,降速板125的宽度等于烟气流道122的宽度,降速板125的高度小于烟气流道122的高度,且降速板125的高度互不相同。通过降速板125的阻挡作用,烟气在烟气换热结构内流动减慢,延长了烟气在烟气换热结构内的停留时间,更好的进行热交换。如图1所示,所述炉体包括外炉1,设置在外炉1内部的内炉3,外炉1与内炉3之间形成储水腔2。另外,所述进风管9与内炉3连通,烟气输送管6与内炉3连通,所述内炉3上设置有穿出外炉1外部的燃料添加口4,所述外炉1上设置有补水口8和蒸汽出口5。所述内炉3上设置有穿出外炉1的清灰口。该内炉3的内部为燃烧腔,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内炉3内设置有贯穿内炉3的若干根连通水管7,所述连通水管7的内部空间与内炉3的内部空间分隔,所述连通水管7倾斜设置,并且与储水腔2连通。工作时,通过燃料添加口4向内炉3加入燃料,通过进风管9向内炉3补入空气,通过补水口8向储水腔2加入清水。燃料在内炉3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将储水腔2内的水加热,同时烟气经烟气输送管6输给除尘器10进行除尘。经除尘后的烟气经排烟管11进入烟气换热结构12,并在烟气换热结构12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烟气排出,空气的温度升高并进入到内炉内,如此则对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通过烟气输送管(6)与炉体连接的除尘器(10),连接在除尘器(10)上的排烟管(11)连接在炉体上的进风管(9),同时与进风管(9)和排烟管(11)连接的烟气换热结构(12);所述烟气换热结构(12)包括管体(126),沿管体(126)长度方向设置在管体(126)内部且将管体(126)内部空间分隔成出烟道和进风道的分隔板(121);所述排烟管(11)与出烟道连通,所述进风管(9)与进风道连通;所述出烟道内沿出烟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出烟道间隔板(123),相邻两块出烟道间隔板(123)之间形成烟气流道(122);所述进风道内沿进风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进风道分隔板(127),相邻两块进风道分隔板(127)之间形成空气流道(124);所述烟气流道(122)与排烟管(11)连通,所述空气流道(124)则与进风管(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通过烟气输送管(6)与炉体连接的除尘器(10),连接在除尘器(10)上的排烟管(11)连接在炉体上的进风管(9),同时与进风管(9)和排烟管(11)连接的烟气换热结构(12);所述烟气换热结构(12)包括管体(126),沿管体(126)长度方向设置在管体(126)内部且将管体(126)内部空间分隔成出烟道和进风道的分隔板(121);所述排烟管(11)与出烟道连通,所述进风管(9)与进风道连通;所述出烟道内沿出烟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出烟道间隔板(123),相邻两块出烟道间隔板(123)之间形成烟气流道(122);所述进风道内沿进风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块进风道分隔板(127),相邻两块进风道分隔板(127)之间形成空气流道(124);所述烟气流道(122)与排烟管(11)连通,所述空气流道(124)则与进风管(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流道(122)内设置有若干块降速板(125),所述块降速板(125)沿烟气流道(122)宽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余热回收的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降速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