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结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端一侧铰链连接有盖体,且本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反射机构,所述反射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手拧螺栓,且手拧螺栓与本体的一侧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拧螺栓穿过本体连接有反射板,且反射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机构,且本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掩盖机构。本方案中,通过反射板的作用,便于对本体内部的照明灯发出的光进行反射,提高照明灯的照明效果,通过转动手拧螺栓,可使其带动着反射板进行移动调节,便于调节反射板的角度,提高反射板反射灯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
本技术涉及结构件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
技术介绍
结构件是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经过吊装、拼装、安装后,能构成建筑安装工程实体的各种构件,它包括各种金属的、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和木质的结构物、砌块及构件等,它是主要材料的一种,由于需用量较大,价值较高,故从主要材料中分离出来,单独管理和核算,在施工企业会计中,设置构置件帐户对其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进行核算。目前,现有的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应用于各大领域,且在灯罩上也有涉及,便于对灯罩内部的照明灯进行散热,但是其在用于灯罩上使用时,会对照明灯发出的光有所吸收,导致照明的灯光偏弱,影响照明的效果。因此,研发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成为一种必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可以有效对照明灯光进行反射提高照明灯的使用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端一侧铰链连接有盖体,且本体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反射机构,所述反射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手拧螺栓,且手拧螺栓与本体的一侧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拧螺栓穿过本体连接有反射板,且反射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本体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机构,且本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掩盖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盖体通过铰链与本体之间构成翻转结构,所述反射板通过手拧螺栓与本体之间构成移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杆与凹槽之间构成翻转结构,且支撑杆与本体的内壁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反射板关于本体的中轴线呈对称,且手拧螺栓与反射板之间呈垂直状。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槽,且第一通槽与本体的一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且第一通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与第一复位弹簧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盖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杆。进一步的,所述T型杆与第一通槽的内部之间为相对连接,且T型杆与挤压杆的一侧之间为相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T型杆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通槽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挡板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通槽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掩盖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多个对接槽,且对接槽与本体的两侧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盒体,且盒体的顶端安装有装饰灯,所述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接块,且对接块与对接槽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手拧螺栓与盒体的内部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盒体关于本体的中轴线呈对称。进一步的,所述盒体通过对接块与对接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对接块关于盒体的中轴线设置有两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中,在反射机构的作用下,通过反射板的作用,便于对本体内部的照明灯发出的光进行反射,提高照明灯的照明效果,通过转动手拧螺栓,可使其带动着反射板进行移动调节,便于调节反射板的角度,提高反射板反射灯光的效果。本方案中,在安装机构的作用下,通过将T型杆移动到第一通槽的内部,便于将盖体与本体之间进行安装,通过挤压挤压杆,可使挤压杆将T型杆通过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挤压出第一通槽,便于将盖体进行拆卸,便于对本体内部的照明灯进行更换或维修,方便使用。本方案中,在掩盖机构的作用下,通过将对接块与对接槽进行连接,便于通过盒体将手拧螺栓遮挡住,对手拧螺栓起到一个掩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本体表面的美观,同时根据盒体上的装饰灯的作用,起到照明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射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射板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盖体;3、反射机构;301、手拧螺栓;302、反射板;303、凹槽;304、固定杆;305、支撑杆;4、安装机构;401、第一通槽;402、第一复位弹簧;403、挤压杆;404、挡板;405、第二通槽;406、第二复位弹簧;407、T型杆;5、掩盖机构;501、对接槽;502、盒体;503、装饰灯;504、对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包括:本体1,本体1的顶端一侧铰链连接有盖体2,且本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反射机构3,反射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手拧螺栓301,且手拧螺栓301与本体1的一侧之间为螺纹连接,手拧螺栓301穿过本体1连接有反射板302,且反射板30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03,凹槽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4,且固定杆30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305,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机构4,且本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掩盖机构5。优选的,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盖体2通过铰链与本体1之间构成翻转结构,反射板302通过手拧螺栓301与本体1之间构成移动结构。优选的,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杆305通过固定杆304与凹槽303之间构成翻转结构,且支撑杆305与本体1的内壁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反射板302关于本体1的中轴线呈对称,且手拧螺栓301与反射板302之间呈垂直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反射板302的作用,便于对本体1内部的照明灯发出的光进行反射,提高照明灯的照明效果,通过转动手拧螺栓301,可使其带动着反射板302进行移动调节,便于调节反射板302的角度,提高反射板302反射灯光的效果。本实施例通过手拧螺栓301的转动,便于对其一侧连接的反射板302进行调节移动,便于改变光的发射方向。实施例2: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机构4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槽401,且第一通槽401与本体1的一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第一通槽40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402,且第一通槽40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挤压杆403,挤压杆4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404,且挡板404与第一复位弹簧402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盖体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405,且第二通槽405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406,第二复位弹簧4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杆407。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顶端一侧铰链连接有盖体(2),且本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反射机构(3),所述反射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手拧螺栓(301),且手拧螺栓(301)与本体(1)的一侧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拧螺栓(301)穿过本体(1)连接有反射板(302),且反射板(30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03),所述凹槽(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4),且固定杆(30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305),所述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机构(4),且本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掩盖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顶端一侧铰链连接有盖体(2),且本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反射机构(3),所述反射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手拧螺栓(301),且手拧螺栓(301)与本体(1)的一侧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手拧螺栓(301)穿过本体(1)连接有反射板(302),且反射板(30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03),所述凹槽(3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4),且固定杆(30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杆(305),所述本体(1)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机构(4),且本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掩盖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通过铰链与本体(1)之间构成翻转结构,所述反射板(302)通过手拧螺栓(301)与本体(1)之间构成移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05)通过固定杆(304)与凹槽(303)之间构成翻转结构,且支撑杆(305)与本体(1)的内壁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302)关于本体(1)的中轴线呈对称,且手拧螺栓(301)与反射板(302)之间呈垂直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烧结碳化硅薄壁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4)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通槽(401),且第一通槽(401)与本体(1)的一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所述第一通槽(40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波,贺智勇,张启富,千粉玲,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钢研新冶精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