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86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盖板和第一侧筒,第一侧筒环绕盖板设置并朝盖板的同侧延伸,第一侧筒具有抵接面。第二壳体组件,包括底板和第二侧筒,底板与盖板间隔设置,第二侧筒环绕底板设置并朝底板的同侧延伸,第二侧筒盖合在第一侧筒上,第二侧筒具有安装面,安装面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带。及卡合件,设置在安装面上并能够相对安装面运动,当卡合件运动到第一工位时,卡合件能够与抵接面相抵接而使第一侧筒和第二侧筒锁合;当卡合件从第一工位运动到第二工位时,卡合件脱离抵接面而使第一侧筒和第二侧筒解锁,使得智能手表在结构和外观上更加简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
技术介绍
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除了具有显示时间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这样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性。智能手表上设置有上盖,通过打开上盖可以看到智能手表内较大的显示屏。对于传统的智能手表,通常在智能手表的正面设置连接结构,但是正面的连接结构会对智能手表的外观造型和空间尺寸存在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在外观和结构上更加简约。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板和第一侧筒,所述第一侧筒环绕所述盖板设置并朝所述盖板的同侧延伸,所述第一侧筒具有抵接面;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第二侧筒,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筒环绕所述底板设置并朝所述底板的同侧延伸,所述第二侧筒盖合在所述第一侧筒上,所述第二侧筒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带,及卡合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面运动,当所述卡合件运动到第一工位时,所述卡合件能够与所述抵接面相抵接而使所述第一侧筒和所述第二侧筒锁合;当所述卡合件从第一工位运动到第二工位时,所述卡合件脱离所述抵接面而使所述第一侧筒和所述第二侧筒解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筒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卡合件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插孔配合,界定所述插孔部分边界的其中一个内壁面形成所述抵接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件包括限位面和第一斜导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斜导面成锐夹角设置;界定所述插孔部分边界的另外一个内壁面形成第二斜导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斜导面成锐夹角设置;当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抵接面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斜导面与所述第二斜导面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卡合件相抵压,当所述弹性件释放能量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卡合件从第二工位运动到所述第一工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件与所述第一侧筒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筒包括连接所述安装面并与所述抵接面相对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容置腔和活动孔,所述活动孔连通所述容置腔和外界并与所述卡合件滑动配合,所述卡合件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凸台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卡合件包括支撑臂、第一转动臂、第二转动臂和卡扣,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凸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臂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其中一侧并与所述活动孔配合,所述第二转动臂连接所述支撑臂的另外一侧并位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转动臂连接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臂的表面凸出,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抵接面相抵压,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抵压在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转动臂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件具有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与界定所述容置腔部分边界的底壁面相对应,所述圆柱面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卡合件转动时所绕的中心轴线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筒连接的承载环,所述承载环位于所述第一侧筒所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盖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筒的腔体内并叠置在所述承载环上。一种智能手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外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第一侧筒具有抵接面,第二侧筒设置有有卡合件,对于整个外壳而言,卡合件和抵接面均位于外壳的侧面,而非外壳的正面,使得卡合件和抵接面难以进入用户视野而具有隐藏效果,确保外壳在外观上更加简约。同时,卡合件不会占用盖板用于呈现图像的区域,从而提高了盖板用于呈现图像的区域,并且保证外壳的尺寸不会增大,确保外壳在结构上更加简约。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外壳的第一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外壳的第二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外壳的第三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外壳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外壳的横向局部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外壳的横向局部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外壳中的卡合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卡合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同时参阅图1和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0、第二壳体组件200、卡合件300和弹性件400。智能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同时参阅图2和图3,第一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侧筒110和盖板120,盖板120大致呈平板状结构,第一侧筒110大致呈筒状结构,第一侧筒110的一端与盖板120的周边连接,第一侧筒110的另一端朝盖板120的同侧延伸,第一侧筒110环绕盖板120设置,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形。当外壳10工作时,用户可以通过盖板120观察智能手表所显示的图像,例如显示时间的数字等。参阅图4,第一壳体组件100还包括承载环140,承载环140与第一侧筒110连接并位于第一侧筒110所围成的腔体150中,盖板120的一部分位于该腔体150中并叠置在该承载环140上。承载环140对盖板120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第一侧筒110对盖板120起到定位作用,保证盖板120的安装精度。同时参阅图2和图3,第二壳体组件200包括第二侧筒210和底板220,底板220大致呈平板状结构,第二侧筒210大致呈筒状结构,第二侧筒210的一端与底板220的周边连接,第二侧筒210的另一端朝底板220的同侧延伸,第二侧筒210环绕底板220设置,使得第二壳体组件200的截面形状大致呈U形。即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两者的形状基本相同。同时参阅图5和图6,第一侧筒110包括抵接面131,第二侧筒210具有安装面211,智能手表的表带则与该安装面211连接,卡合件300则设置在该安装面211上。具体而言,第一侧筒110的表面上凹陷形成有插孔130,界定插孔130部分边界的其中一个内壁面形成抵接面131,另外一个内壁面则形成第二斜导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板和第一侧筒,所述第一侧筒环绕所述盖板设置并朝所述盖板的同侧延伸,所述第一侧筒具有抵接面;/n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第二侧筒,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筒环绕所述底板设置并朝所述底板的同侧延伸,所述第二侧筒盖合在所述第一侧筒上,所述第二侧筒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带,及/n卡合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面运动,当所述卡合件运动到第一工位时,所述卡合件能够与所述抵接面相抵接而使所述第一侧筒和所述第二侧筒锁合;当所述卡合件从第一工位运动到第二工位时,所述卡合件脱离所述抵接面而使所述第一侧筒和所述第二侧筒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板和第一侧筒,所述第一侧筒环绕所述盖板设置并朝所述盖板的同侧延伸,所述第一侧筒具有抵接面;
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第二侧筒,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筒环绕所述底板设置并朝所述底板的同侧延伸,所述第二侧筒盖合在所述第一侧筒上,所述第二侧筒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带,及
卡合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面运动,当所述卡合件运动到第一工位时,所述卡合件能够与所述抵接面相抵接而使所述第一侧筒和所述第二侧筒锁合;当所述卡合件从第一工位运动到第二工位时,所述卡合件脱离所述抵接面而使所述第一侧筒和所述第二侧筒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筒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卡合件在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插孔配合,界定所述插孔部分边界的其中一个内壁面形成所述抵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包括限位面和第一斜导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斜导面成锐夹角设置;界定所述插孔部分边界的另外一个内壁面形成第二斜导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斜导面成锐夹角设置;当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抵接面相抵接时,所述第一斜导面与所述第二斜导面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卡合件相抵压,当所述弹性件释放能量时,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卡合件从第二工位运动到所述第一工位。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本祥刘纯勤罗恒达
申请(专利权)人:万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