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79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以及传动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安装于支撑杆,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支撑块,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螺母与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第二支撑块位于第二螺纹杆背离第二螺母的一端;传动组件令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即可对后浇带的拐角进行支撑,操作简单,安装和拆卸都更加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后浇带支撑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在拐角处需设置两个后浇带支撑结构来共同完成支撑,但是两个后浇带支撑结构之间会相互干扰,导致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母和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二螺母的一端;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令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同步转动。本技术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设置都有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第一支撑组件与支撑杆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能够绕支撑杆的轴心线转动,在对后浇带结构的中部进行支撑时,可以转动第二支撑组件,令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一支撑组件位于支撑杆的同一直径上,此时可以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可以在同一直线上对后浇带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而在对后浇带的拐角处进行支撑时,可以转动第二支撑组件,令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支撑组件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此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可以分别对该拐角的不同的边进行支撑,只需设置一个本技术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即可对后浇带的拐角进行支撑,操作简单,安装和拆卸都更加的方便。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钮和齿轮,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且所述齿轮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啮合,所述旋钮安装于所述齿轮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扭动旋钮令齿轮转动,齿轮转动时带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同步转动,从而令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同步上升或者下降。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下降时,第一螺纹杆的底部可以收入该第一滑槽内,第二螺纹杆的底部可以收入该第二滑槽内。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块和第二块,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第一块,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块连接,所述第一块与所述第二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块呈环状,所述第二块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外,所述第二块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块套设于支撑杆外,令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杆之间的相对转动更加的可靠和平稳。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绕所述支撑杆的轴心线呈环形,所述第二块卡接于所述凹槽内。凹槽和第二块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块相对的两个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块相对的两个端面。在安装时,第二卡槽和第二卡槽可以分别与后浇带形成卡接,从而避免在拧动旋钮时第一支撑块随着第一螺纹杆转动,以及第二支撑块随着第二螺纹杆转动,且还能让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与后浇带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呈圆柱形,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呈圆柱形,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在拧动旋钮时第一支撑块随着第一螺纹杆转动,以及第二支撑块随着第二螺纹杆转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二端的宽度;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二端的宽度。这样可以保证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下降时,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可以顺利进入第一滑槽内,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可以顺利进入第二滑槽内。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母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螺母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直径相等。这样可以保证在拧动旋钮时,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上升或者下降距离相等,从而保持平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设置都有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第一支撑组件与支撑杆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能够绕支撑杆的轴心线转动,在对后浇带结构的中部进行支撑时,可以转动第二支撑组件,令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一支撑组件位于支撑杆的同一直径上,此时可以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可以在同一直线上对后浇带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而在对后浇带的拐角处进行支撑时,可以转动第二支撑组件,令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支撑组件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此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可以分别对该拐角的不同的边进行支撑,只需设置一个本技术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即可对后浇带的拐角进行支撑,操作简单,安装和拆卸都更加的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第一支撑组件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第二支撑组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的传动组件的示意图。图中:100-支撑杆;200-第一支撑组件;210-第一连接部;211-第一滑槽;220-第一螺母;230-第一螺纹杆;240-第一支撑块;241-第一卡槽;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杆;/n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母和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n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二螺母的一端;以及/n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令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杆;
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螺纹杆、第一螺母和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
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螺纹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二螺母的一端;以及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且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之间,令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钮和齿轮,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且所述齿轮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均啮合,所述旋钮安装于所述齿轮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螺纹杆背离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块和第二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付旭李建新刘政位蒋永辉张玉金王雅黄虹肖建伟姚华熊其龙左维建赵晨翔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