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25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包括物理化学修复件和生物修复件;生物修复件包括:浮床和生物修复架,生物修复架顶壁与浮床底壁固接,侧壁上罩设有隔离网;生物修复架内分隔设置有植物层和微生物层;物理化学修复件包括:抽水管,其侧壁与浮床侧壁固接,抽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抽水管内、位于水泵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网;流通管,一端与抽水管贯通固接,流通管上设置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喉道通过连通管与药剂箱贯通,连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排水管,其顶端与流通管贯通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生态岛为载体,对河流中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治理,继而实现重金属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
本技术涉及河流治理设备
,具体来说是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年增长,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污染也在逐步加剧;水体底泥的污染状况是全面衡量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因素,纳入水体的重金属大部分在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等作用下迅速由水相转入固相,沉积于河涌底泥中,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被重新释放出来,使水体的重金属浓度增高,出现明显的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对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治理。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同时生态浮岛具有观赏价值。现有技术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净化方法常为定期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者三者的结合治理,在修复时往往需要工人载船并位于河道上方进行治理,不仅治理不方便,而且产生一定的人工消耗,从而使得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净化迟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本技术以生态岛为载体,对河流中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治理,继而便于实现重金属的净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包括:物理化学修复件和生物修复件;所述生物修复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浮床和顶端开口的生物修复架,所述生物修复架顶壁与所述浮床底壁固接,侧壁上罩设有隔离网;所述生物修复架内分隔设置有植物层和微生物层,所述植物层位于所述微生物的上方;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抽水管,其侧壁与所述浮床侧壁固接,所述抽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抽水管内、位于所述水泵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网;水平设置的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抽水管的顶端贯通固接,所述流通管上设置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喉道通过连通管与药剂箱贯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竖直设置的排水管,其顶端与所述流通管贯通固接。优选的,靠近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的所述生物修复架侧壁上设置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遥控器无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浮床的顶部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与所述水泵、所述电磁阀及所述推进器分别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抽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有漏斗状的吸水口,所述吸水口内设置有第二滤网。优选的,所述植物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层、漂浮植物层、沉水植物层及土壤层。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层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无纺布载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生物修复架内;混合发酵菌种,填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无纺布载体之间。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底端垂直且贯通设置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的底部并排设置有若干排水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有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在有效实现净化水体的作用同时,生物修复件和物理化学修复件以生态浮岛为载体,便于在生态浮岛移动时进行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同时实现了河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净化和治理的目的。2、本技术设置有生物修复件,通过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以及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本技术设置有物理化学修复件,河流中的水在水泵作用下进入至文丘里管,并于文丘里管的喉道处形成负压,药剂箱内的固体药粉在负压作用下进入至文丘里管并于文丘里管内进行快速溶解,形成混合药液,混合药液再经过排水管排出,实现药液对重金属污染的化学修复;在水或者混合药液排出的过程中,在水泵的作用下,使得底泥中注入混合药液或水,使其流经需治理的土层时能够解析土壤中的污染物,改变土壤与污染物的吸附-脱附特性、氧化还原电位、界面张力、酸碱度及分配、溶解、沉淀状态等,从而增加重金属污染物的溶解度,使其与混合药液形成乳液或发生化学反应,促使土壤中污重金属染物去除,实现物理化学修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排水腔和排水通道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浮床;2、生物修复架;3、抽水管;4、第一滤网;5、水泵;6、流通管;7、文丘里管;8、连通管;9、药剂箱;10、电磁阀;11、排水管;12、推进器;13、托架;14、太阳能供电装置;15、吸水口;16、第二滤网;17、无纺布载体;18、排水腔;19、排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包括:物理化学修复件和生物修复件,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固接在所述生物修复件上,物理化学修复件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件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物修复;所述生物修复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的浮床1,浮床1实现生态岛漂浮于水面上;顶端开口的生物修复架2,其顶壁与所述浮床1底壁固接,侧壁上罩设有隔离网;所述生物修复架2内由横板分隔设置有植物层和微生物层,所述植物层位于所述微生物的上方;所述植物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层、漂浮植物层、沉水植物层及土壤层;所述微生物层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无纺布载体17,固定设置在所述生物修复架2内;混合发酵菌种,填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无纺布载体17之间,利用菌类微生物的表面结构特性及其生化代谢作用,通过生物化学法、生物絮凝法等将重金属元素分离或降低其毒性,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菌种包括硫酸盐还原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大肠杆菌、盐细菌海藻酸钙固定真菌。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抽水管3,其侧壁与所述浮床1侧壁固接,所述抽水管3上设置有水泵5,所述抽水管3内、位于所述水泵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网4;所述抽水管3底端固定连接有漏斗状的吸水口15,所述吸水口15内设置有第二滤网16;水平设置的流通管6,其一端与所述抽水管3的顶端贯通固接,所述流通管6上设置有文丘里管7,所述文丘里管7的喉道通过连通管8与药剂箱9贯通,所述连通管8上设置有电磁阀10;竖直设置的排水管11,其顶端与所述流通管6贯通固接;所述排水管11的底端垂直且贯通设置有排水腔18,所述排水腔18的底部并排设置有若干排水通道19;所述排水管11的长度大于所述抽水管3的长度。河流中的水在水泵5的作用下,被第一滤网4和第二滤网16过滤后的水经由抽水管3进入至流通管6内,并于文丘里管7的喉道处形成负压,药剂箱9内的固体药粉在负压作用下进入至文丘里管7并于文丘里管7内进行快速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其特征在于,包括:物理化学修复件和生物修复件;/n所述生物修复件包括:/n水平设置的中空的浮床(1)和顶端开口的生物修复架(2),所述生物修复架(2)顶壁与所述浮床(1)底壁固接,侧壁上罩设有隔离网;所述生物修复架(2)内分隔设置有植物层和微生物层,所述植物层位于所述微生物的上方;/n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包括:/n竖直设置的抽水管(3),其侧壁与所述浮床(1)侧壁固接,所述抽水管(3)上设置有水泵(5),所述抽水管(3)内、位于所述水泵(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网(4);/n水平设置的流通管(6),其一端与所述抽水管(3)的顶端贯通固接,所述流通管(6)上设置有文丘里管(7),所述文丘里管(7)的喉道通过连通管(8)与药剂箱(9)贯通,所述连通管(8)上设置有电磁阀(10);/n竖直设置的排水管(11),其顶端与所述流通管(6)贯通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其特征在于,包括:物理化学修复件和生物修复件;
所述生物修复件包括:
水平设置的中空的浮床(1)和顶端开口的生物修复架(2),所述生物修复架(2)顶壁与所述浮床(1)底壁固接,侧壁上罩设有隔离网;所述生物修复架(2)内分隔设置有植物层和微生物层,所述植物层位于所述微生物的上方;
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包括:
竖直设置的抽水管(3),其侧壁与所述浮床(1)侧壁固接,所述抽水管(3)上设置有水泵(5),所述抽水管(3)内、位于所述水泵(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滤网(4);
水平设置的流通管(6),其一端与所述抽水管(3)的顶端贯通固接,所述流通管(6)上设置有文丘里管(7),所述文丘里管(7)的喉道通过连通管(8)与药剂箱(9)贯通,所述连通管(8)上设置有电磁阀(10);
竖直设置的排水管(11),其顶端与所述流通管(6)贯通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河流底泥重金属的生态岛,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物理化学修复件的所述生物修复架(2)侧壁上设置有推进器(12),所述推进器(12)与遥控器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云祥张拓徐飞张富斌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