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岔枕道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889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岔枕道岔装置,包括:钢岔枕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钢岔枕,且每个钢岔枕上焊接有安装结构;钢轨组件,设于多个钢岔枕上,并通过安装结构与钢岔枕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固定钢轨的安装结构直接焊接于钢岔枕上,取消了垫板结构以及相应的连接件,大幅减少了零部件和连接件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了设备成本;钢岔枕既起轨下基础的作用,又起承载钢轨组件的作用,提高了钢岔枕道岔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简化了装配流程,降低了铺轨工作强度,可以在场内组装完成后整体运输至施工现场,有利于提升现场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岔枕道岔装置
本申请涉及道岔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岔枕道岔装置。
技术介绍
道岔是铁路等轨道交通领域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进行轨道切换操作。目前,传统的道岔设备中,多采用混凝土岔枕或木枕等结构,在安装道岔钢轨时,需要在岔枕上铺设垫板结构来承载道岔钢轨,并需要采用螺栓、扣件等连接件对垫板结构进行固定,导致了道岔设备的安装程序较为繁琐,涉及的连接件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导致道岔设备的成本上升,安装和铺设过程中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不高,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岔枕道岔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岔枕道岔装置,包括:钢岔枕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钢岔枕,且每个钢岔枕上焊接有安装结构;钢轨组件,设于多个钢岔枕上,并通过安装结构与钢岔枕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钢岔枕道岔装置包括钢岔枕组件和钢轨组件。钢岔枕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钢岔枕,作为道岔基础,用于支撑钢轨组件。钢轨组件设置在多个钢岔枕上,用于引导列车进行轨道切换。其中,通过在每个钢岔枕上焊接有对应的安装结构,以与置于钢岔枕上的钢轨组件形成配合,实现钢轨组件与钢岔枕之间的固定连接,使钢轨组件与钢岔枕连接成一体。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钢岔枕上的安装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与钢轨组件上的不同位置相适配。且钢岔枕道岔装置可以适用于普通轨道,也可以适用于齿轨轨道。可以理解,传统的道岔设备中多采用混凝土岔枕或木枕作为基础,在铺轨时,需要在每个岔枕上设置垫板结构以支撑钢轨,并需要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对垫板结构进行固定,涉及的零部件和连接件的种类和数量繁多,铺轨过程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本方案中的钢岔枕道岔装置,用于固定钢轨的安装结构直接焊接于钢岔枕上,取消了垫板结构以及相应的连接件,大幅减少了零部件和连接件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了设备成本,钢岔枕既起轨下基础的作用,又起承载钢轨组件的作用,提高了钢岔枕道岔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铺轨工作强度,还可以在场内组装完成后整体运输至施工现场,有利于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钢岔枕道岔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岔枕包括:槽体,槽体的槽口朝向下方,沿槽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和两侧分别设有翻边结构,且翻边结构向槽体的下方延伸;其中,安装结构焊接于槽体的顶部,且槽体的顶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观察孔。在该技术方案中,钢岔枕具体包括槽口朝向下方设置的槽体,槽体的长度方向沿钢轨组件的横向方向设置;在施工时,槽体的内部空间能够填充道砟。通过在槽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及两侧分别设置翻边结构,以使道砟能够压住翻边结构,有利于对槽体的固定,增强钢岔枕的稳定性。其中,槽体的顶面上设有观察孔,以在钢岔枕进行安装时,便于施工人员对槽体内的道砟填充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孔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每个槽体的顶面设置两个观察孔,分别设于靠近槽体两端的位置;此外,在钢岔枕的安装过程中,可以观察孔为基准对多个钢岔枕进行焊接定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轨组件包括:转辙器部分,包括两根基本轨和两根尖轨,两根尖轨位于两根基本轨之间;辙叉部分,包括两根导轨和组合辙叉,两根导轨分别与两根基本轨相连,组合辙叉与两根尖轨对应设置;护轨部分,包括两根护轨,分别位于组合辙叉两侧靠近对应的导轨的位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钢轨组件包括转辙器部分、辙叉部分和护轨部分。具体地,转辙器部分包括两根基本轨和位于两根基本轨之间的两根尖轨,且两根尖轨分别位于两根基本轨的内侧。辙叉部分包括两根导轨和组合辙叉,两根导轨分别与转辙器部分的两根基本轨相连,组合辙叉位于两根导轨之间,通过设置组合辙叉与两根尖轨相连,以通过尖轨和组合辙叉的导向作用,将列车引导至另一根轨道上,实现列车的变道操作。护轨部分具体包括两根护轨,与组合辙叉对应设置,并分别位于两根导轨的内侧(即导轨靠近组合辙叉的一侧),以在列车通过组合辙叉时,对列车进行侧方限位和导向,防止列车发生脱轨。需要说明的是,两根基本轨可以包括一根直线基本轨和一根曲线基本轨,对应地,靠近直线基本轨的尖轨是曲线尖轨,而靠近曲线基本轨的尖轨是直线尖轨。进而,与直线基本轨相连的导轨为直护导轨,对应的护轨为直向护轨;与曲线基本轨相连的导轨为曲护导轨,对应的护轨为侧向护轨。当然,根据轨道的设计需求,钢轨组件也可以有其他的实现形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岔枕组件包括第一钢岔枕、第二钢岔枕、第三钢岔枕、第四钢岔枕、第五钢岔枕和第六钢岔枕,分别与钢轨组件的不同位置对应设置;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第四安装结构、第五安装结构和第六安装结构,分别设于不同的钢岔枕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针对于钢轨组件上的不同位置,钢岔枕组件可以具体包括第一钢岔枕、第二钢岔枕、第三钢岔枕、第四钢岔枕、第五钢岔枕和第六钢岔枕,与之对应地,每一类钢岔枕上的安装结构也可以有所区别,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第四安装结构、第五安装结构和第六安装结构。在铺轨过程中,不同的钢岔枕与钢轨组件上的不同位置相匹配,以实现钢轨组件的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钢岔枕上设有两组第一安装结构,每组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座;其中,每组的两个第一安装座分别位于一根基本轨的两侧,并对基本轨形成固定。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钢岔枕与基本轨配合,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座;通过在第一钢岔枕的槽体上两组第一安装结构,且每组第一安装结构与其中一根基本轨对应设置,即两个第一安装座分别位于基本轨的两侧,以对基本轨进行固定。其中,第一安装座直接焊接于槽体上;可以在两个第一安装座朝向基本轨的一侧设置凸台结构,分别由两侧将基本轨的底部向下压住,并通过连接件(例如扣件)使第一安装座压紧,从而实现基本轨的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钢岔枕上设有两组第二安装结构,每组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承轨台和焊接于承轨台上的两个第二安装座,且承轨台位于第一安装座靠近另一组第二安装结构的一侧;其中,每组的第一安装座和承轨台分别位于一根基本轨的两侧,并对基本轨形成固定,与基本轨对应的尖轨位于承轨台上的两个第二安装座之间,并通过两个第二安装座对尖轨形成固定。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钢岔枕与转辙器部分中尖轨的固定部分相配合。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承轨台和两个第二安装座。通过在第二钢岔枕的槽体上设置两组第二安装结构,以分别与两根基本轨以及对应的尖轨相配合。具体地,第一安装座和承轨台焊接于槽体的顶部,承轨台位于第一安装座的内侧(即靠近另一组第二安装结构的一侧),基本轨位于第一安装座与承轨台之间,并通过第一安装座和承轨台对基本轨形成固定,例如,第一安装座和承轨台朝向基本轨的一侧设置凸台结构,以压住基本轨的底部。两个第二安装座焊接于承轨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岔枕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钢岔枕,且每个所述钢岔枕上焊接有安装结构;/n钢轨组件,设于多个所述钢岔枕上,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钢岔枕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岔枕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钢岔枕,且每个所述钢岔枕上焊接有安装结构;
钢轨组件,设于多个所述钢岔枕上,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钢岔枕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岔枕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口朝向下方,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和两侧分别设有翻边结构,且所述翻边结构向所述槽体的下方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结构焊接于所述槽体的顶部,且所述槽体的顶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观察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组件包括:
转辙器部分,包括两根基本轨和两根尖轨,两根所述尖轨位于两根所述基本轨之间;
辙叉部分,包括两根导轨和组合辙叉,两根所述导轨分别与两根所述基本轨相连,所述组合辙叉与两根所述尖轨对应设置;
护轨部分,包括两根护轨,分别位于所述组合辙叉两侧靠近对应的所述导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岔枕组件包括第一钢岔枕、第二钢岔枕、第三钢岔枕、第四钢岔枕、第五钢岔枕和第六钢岔枕,分别与所述钢轨组件的不同位置对应设置;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第四安装结构、第五安装结构和第六安装结构,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钢岔枕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钢岔枕上设有两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每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座;
其中,每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分别位于一根所述基本轨的两侧,并对所述基本轨形成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钢岔枕上设有两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每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座、承轨台和焊接于所述承轨台上的两个第二安装座,且所述承轨台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靠近另一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的一侧;
其中,每组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承轨台分别位于一根所述基本轨的两侧,并对所述基本轨形成固定,与所述基本轨对应的所述尖轨位于所述承轨台上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对所述尖轨形成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岔枕道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钢岔枕上设有两组所述第三安装结构,每组所述第三安装结构包括第三安装座、轨撑和台板,所述台板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座靠近另一组所述第三安装结构的一侧,且所述轨撑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座朝向所述台板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皓罗震刘培刘志超唐丽林志文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