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871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包括脱钩架,脱钩架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锁扣,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穿孔,活动锁扣远离脱钩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穿孔,脱钩架上铰接有活动卸扣,活动卸扣与活动锁扣开设有第二穿孔的一端相扣合,使得活动锁扣与脱钩架之间围成供绳索穿过的区域,第二穿孔内穿装有保险销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快速解除沉箱的固定,无需人工在沉箱顶部长时间作业,使沉箱出运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
本技术属于码头护岸及防波堤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
技术介绍
沉箱是用于码头或者防波堤等工程的一种箱型结构,可通过调节箱内压载水控制沉箱下沉或漂浮。沉箱陆上预制完成后通常采用半潜驳船拖运至施工现场沉箱,为了确保沉箱顺利安全运送,会使用绳索将沉箱固定在半潜驳上。传统的固定方式是利用卡扣将半潜驳两端卷扬机上的绳索与沉箱外壁上预留的绳索连接起来,而沉箱出坞时,需要人工乘坐交通船至卡扣连接处解缆,但受施工现场风浪因素影响,耗费人工较大,且沉箱在出运过程中处于海上漂浮状态,若遇到突发状况,如沉箱漏水、拖曳缆绳断裂等,施工人员无法及时撤离沉箱,严重时沉箱倾覆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可实现快速解除沉箱的固定,无需人工在沉箱顶部长时间作业,使沉箱出运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包括脱钩架,脱钩架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锁扣,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穿孔,活动锁扣远离脱钩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穿孔,脱钩架上铰接有活动卸扣,活动卸扣与活动锁扣开设有第二穿孔的一端相扣合,使得活动锁扣与脱钩架之间围成供绳索穿过的区域,第二穿孔内穿装有保险销轴。进一步地,脱钩架与活动锁扣铰接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固板。进一步地,保险销轴的一端设有圆环,另一端开设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内穿装有固定销轴。进一步地,活动卸扣呈U型,活动卸扣与脱钩架的铰接是通过连接螺栓依次穿过活动卸扣U型的一端、脱钩架和活动卸扣U型的另一端后固接连接螺母而实现的。进一步地,还包括相互配合的U型卡扣的吊环,第一穿孔内穿装有连接轴销,U型卡扣的U型两端分别位于脱钩架的两侧,且分别与连接轴销铰接,吊环固定在沉箱上。进一步地,活动锁扣呈L型,其包括铰接段和扣合段,扣合段远离铰接段的一端设有倾斜段,倾斜段向远离铰接段的一侧倾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操作简单、效率高、运行安全,通过活动卸扣旋转至与活动锁扣相扣合,将绳索固定在活动锁扣和脱钩架之间,实现沉箱的固定,在沉箱需要脱离固定时,只需要将保险轴销拆除,并解除活动卸扣与活动锁扣的扣合,随着牵引力与沉箱自重,绳索将自动弹出活动锁扣,解除沉箱的固定,实现了沉箱自动脱钩,无需人工在沉箱顶部长时间作业,解决了人工近距离操作的人身安全问题,使沉箱出运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尤其在恶劣海况环境下,操作简易,保证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的立面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安装到沉箱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的解除操作后的示意图。图中,1-脱钩架,2-活动锁扣,21-第二穿孔,22-铰接段,23-扣合段,24-倾斜段,3-活动卸扣,4-保险销轴,41-圆环,42-固定销轴,5-加固板,6-连接螺栓,7-连接螺母,8-U型卡扣,9-连接轴销,10-吊环,11-沉箱,12-绳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的立面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的平面图。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包括脱钩架1,脱钩架1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锁扣2,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穿孔,活动锁扣2远离脱钩架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穿孔21,脱钩架1上铰接有活动卸扣3,活动卸扣3与活动锁扣2开设有第二穿孔21的一端相扣合,使得活动锁扣2与脱钩架1之间围成供绳索12穿过的区域,第二穿孔21内穿装有保险销轴4。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使用时,将脱钩架1固定在沉箱11的箱壁上,具体地,脱钩架1开设有第一穿孔的一端朝向沉箱11,第一穿孔用于与沉箱11的箱壁连接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还包括相互配合的U型卡扣8和吊环10,第一穿孔内穿装有连接轴销9,U型卡扣8的U型两端分别位于脱钩架1的两侧,且分别与连接轴销9铰接,吊环10固定在沉箱11上。沉箱11上预先埋设有吊环10,脱钩架1通过U型卡扣8穿过吊环10而固定在沉箱11的箱壁上沉箱11U型卡扣8吊环10。然后将沉箱11需要连接的绳索12放置在活动锁扣2上,利用活动锁扣2与脱钩架1铰接,将活动锁扣2远离脱钩架1的一端向脱钩架1方向旋转至与脱钩架1接触,然后利用活动卸扣3与脱钩架1铰接,将活动卸扣3旋转至与活动锁扣2相扣合,使得活动锁扣2与脱钩架1之间围成供绳索12穿过的区域,从而使得绳索12固定在活动锁扣2和脱钩架1之间,将沉箱11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活动卸扣3呈U型,活动卸扣3与脱钩架1的铰接是通过连接螺栓6依次穿过活动卸扣3的U型的一端、脱钩架1和活动卸扣3的U型的另一端后固接连接螺母8而实现的。该设置可以通过连接螺栓6和连接螺母8的螺纹连接,将活动卸扣3U型的两端压紧在脱钩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钩架,所述脱钩架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锁扣,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活动锁扣远离脱钩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脱钩架上铰接有活动卸扣,所述活动卸扣与活动锁扣开设有第二穿孔的一端相扣合,使得所述活动锁扣与脱钩架之间围成供绳索穿过的区域,所述第二穿孔内穿装有保险销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钩架,所述脱钩架的一端铰接有活动锁扣,其另一端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活动锁扣远离脱钩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脱钩架上铰接有活动卸扣,所述活动卸扣与活动锁扣开设有第二穿孔的一端相扣合,使得所述活动锁扣与脱钩架之间围成供绳索穿过的区域,所述第二穿孔内穿装有保险销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架与活动锁扣铰接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加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箱后溜的自动抛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销轴的一端设有圆环,另一端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内穿装有固定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刘群赖汝庚曾志峰黄维超刘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