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64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两侧对称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上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连接有移动轮,且所述支撑臂的下方且位于移动轮一侧设有限位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动拉动限位杆配合手动拨动支撑臂,其支撑臂配合转辊进行转动,便于联动转向盘带动限位槽进行旋转,配合限位杆在弹簧作用下进行固定,实现支撑臂的收缩和展开,其通过移动轮和限位轮放置于轨道上平稳运行,实现一体式装配,不仅收缩和展开简便,而且稳定性好,便于搬运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检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发展,钢轨焊接接头不平顺、钢轨顶面周期性不平顺以及钢轨型面的非正常磨损的产生和发展日显突出,由此造成轮轨接触异常、轨道附加动荷载增大、轨道车辆部件破损,从而引起的轨道维修成本的增加和列车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指标的降低十分明显。在铁路建设阶段,铁路轨道铺设完成之后需要对轨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列车安全、舒适的运行。在铁路长期运营的过程中,轨道会因为长期的使用磨损、路基沉降、扣件松动等原因而发生变化,致使轨道局部位置的绝对和相对状态发生改变。这些改变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必须对这些改进进行检测、调整,轨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检测对象。近年来钢轨修理技术随之发展,钢轨打磨和铣磨从引进、消化、试验到大面积应用及成为日常维修的常态。所需的钢轨技术参数的测量技术和评价技术也跟进发展。钢轨型面检测从手工点式侧磨垂磨检测发展到静态钢轨廓形电子检测仪检测,目前对于轨道检测其检测小车多为组装或一体式成型,结构复杂,组装繁琐,不利于携带和搬运,因此使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检索中国技术专利CN108149536B公开了轨道检测小车。所述轨道检测小车包括:第一和第二测量箱体,第一和第二测量箱体沿第一方向间隔开,第一和第二测量箱体中的每一个上设有摄像机安装位、激光发生器安装位、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位、里程记录仪安装位和数据采集器安装位;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测量箱体在竖直方向上刚性相连且在水平方向上柔性相连;第一和第二排轮,第一和第二排轮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在第一测量箱体上;以及第三和第四排轮,第三和第四排轮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在第二测量箱体上,第一至第四排轮上设有用于抵靠在轨道上的靠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轨道检测小车具有移动流畅等优点,可以确保安装在其上的移动式轨道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但其存在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不易于搬运的问题。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通过手动拉动限位杆配合手动拨动支撑臂,其支撑臂配合转辊进行转动,便于联动转向盘带动限位槽进行旋转,配合限位杆在弹簧作用下进行固定,实现支撑臂的收缩和展开,其通过移动轮和限位轮放置于轨道上平稳运行,实现一体式装配,不仅收缩和展开简便,而且稳定性好,便于搬运和携带,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两侧对称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上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连接有移动轮,且所述支撑臂的下方且位于移动轮一侧设有限位轮,其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基座内的转向座,所述转向座内活动穿插有转辊,所述转辊一端连接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且所述转辊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向座与所述支撑臂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座内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与所述限位槽向适配,且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通槽相抵。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同一侧所述转向机构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基座一侧且位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设有提手。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一侧还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有放置架。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内穿插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与所述支撑臂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轮至少为两组,且所述限位轮与所述移动轮呈°排布。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一端贯穿所述限位槽设有抓手。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一端且位于所述移动轮一侧设有挡泥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智能轨道检测小车,通过手动拉动限位杆配合手动拨动支撑臂,其支撑臂配合转辊进行转动,便于联动转向盘带动限位槽进行旋转,配合限位杆在弹簧作用下进行固定,实现支撑臂的收缩和展开,其通过移动轮和限位轮放置于轨道上平稳运行,实现一体式装配,不仅收缩和展开简便,而且稳定性好,便于搬运和携带,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展开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展开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收缩仰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收缩侧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转向机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图5的A-A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图5的B-B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的图7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转向机构;3、支撑臂;4、移动轮;5、限位轮;6、转向座;7、转辊;8、转向盘;9、限位槽;10、通槽;11、限位杆;12、弹簧;13、提手;14、滚轮;15、放置架;16、挡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两侧对称设有转向机构2,所述转向机构2上连接有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一端连接有移动轮4,且所述支撑臂3的下方且位于移动轮4一侧设有限位轮5,其中;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位于所述基座1内的转向座6,所述转向座6内活动穿插有转辊7,所述转辊7一端连接有转向盘8,所述转向盘8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9,且所述转辊7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向座6与所述支撑臂3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座6内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一端与所述限位槽9向适配,且所述限位杆11位于所述限位槽9内套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两侧对称设有转向机构(2),所述转向机构(2)上连接有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一端连接有移动轮(4),且所述支撑臂(3)的下方且位于移动轮(4)一侧设有限位轮(5),其中;/n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位于所述基座(1)内的转向座(6),所述转向座(6)内活动穿插有转辊(7),所述转辊(7)一端连接有转向盘(8),所述转向盘(8)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9),且所述转辊(7)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向座(6)与所述支撑臂(3)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座(6)内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一端与所述限位槽(9)向适配,且所述限位杆(11)位于所述限位槽(9)内套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杆(11)和所述通槽(10)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两侧对称设有转向机构(2),所述转向机构(2)上连接有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一端连接有移动轮(4),且所述支撑臂(3)的下方且位于移动轮(4)一侧设有限位轮(5),其中;
所述转向机构(2)包括位于所述基座(1)内的转向座(6),所述转向座(6)内活动穿插有转辊(7),所述转辊(7)一端连接有转向盘(8),所述转向盘(8)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9),且所述转辊(7)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向座(6)与所述支撑臂(3)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座(6)内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一端与所述限位槽(9)向适配,且所述限位杆(11)位于所述限位槽(9)内套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杆(11)和所述通槽(10)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道检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徐军赵礼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默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