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63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顶棚内且位于副驾驶座椅上方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汽车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汽车车顶之间形成有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折叠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且位于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内的气袋;以及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的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触发而使得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所述气袋沿着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向前展开,其前部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接触,其底部与仪表台进行接触,其后部与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通用性强、展开后与内饰接触后保持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仪表台内,在汽车碰撞时,气囊展开形成一个位于乘员与仪表台之间的衬垫,用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保护乘员。受仪表台造型限制等影响,有一些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安装在顶棚上,若这些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沿用传统气囊的设计思路,展开形成的气囊将无法吸收碰撞的能量,反而会造成乘员颈部向后的扭转,对乘员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安装在顶棚上的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需要设计允许乘员头部向前运动的结构,但由此会造成气袋结构复杂和展开过程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通用性强、展开后与内饰接触能保持稳定的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顶棚内且位于副驾驶座椅上方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汽车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汽车车顶之间形成有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折叠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且位于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内的气袋;以及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的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的气体发生器。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触发而使得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所述气袋沿着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向前展开,其前部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接触,其底部与仪表台进行接触,其后部与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袋在充气展开后,其前部的后端由后向前逐渐减小,以便进入前挡风玻璃与仪表台所形成的夹角内。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气袋上设置有一放气孔,所述放气孔在气袋充气展开后不正对副驾驶乘员。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袋由上裁片、前裁片、后下裁片和后上裁片拼接缝制而成;所述上裁片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支撑;所述上裁片的前部与所述前裁片的上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仪表台进行支撑;所述后下裁片的下部与所述前裁片的下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支撑,用于吸收碰撞后副驾驶乘员向前的能量,防止副驾驶乘员与仪表台接触;所述后下裁片的中部与所述上裁片的中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气袋的上部与下部进行连接;所述后上裁片的前部与所述后下裁片的上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提供碰撞后副驾驶乘员头部向前的移动范围;所述后上裁片的后部与所述上裁片的后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形成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向气袋充气的导气通道。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裁片与后上裁片之间的中间位置增加缝线,以将所述导气通道分隔成两条导气通道,使得气体从缝线两侧的这两条导气通道进行导气,以降低气体上部的厚度,从而给乘员头部留出空间。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裁片、后上裁片位于副驾驶乘员头部上方的位置处对称开设有第一、第二通孔,并将所述上裁片的第一通孔的内周缘与所述后上裁片的第二通孔的内周缘相缝。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前裁片与仪表台拐弯处接触的位置开设有横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并将所述长条形开口的两条内侧边相缝而使得所述长条形开口缝合并形成一个折弯部,从而使得气袋更好地与仪表台进行适应。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后上裁片与副驾驶乘员头部的接触区域的两侧分别切割有三角形缺口,并将这两个三角形缺口的轮廓线进行相互缝合而形成凸起部,从而增加气袋与副驾驶乘员头部接触的空间,加强保护效果。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展开后与内饰接触后保持稳定的优点;2.本技术的气袋仅通过四块裁片进行拼接缝制即可形成顶棚式气袋外形轮廓,实现对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保护;3.本技术的气袋在充气展开后,其位于副驾驶乘员头部上方的部分较薄,保证副驾驶乘员头部的空间充裕,避免气袋在充气展开时对副驾驶乘员头部造成伤害;4.本技术可根据不同的车内空间尺寸,调整裁片的长宽,从而匹配不同的车型,通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在充气展开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裁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前裁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下裁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上裁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后下裁片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后上裁片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气袋在充气展开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气袋在充气展开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气袋在充气展开后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前裁片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后上裁片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包括导向板100、气袋200以及气体发生器300。导向板100安装在汽车顶棚10内且位于副驾驶座椅的上方,导向板100沿汽车顶棚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汽车车顶20之间形成有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110。气袋200折叠安装在汽车顶棚10与汽车车顶20之间且位于气袋膨胀导向通道110内。气体发生器300安装在汽车顶棚10与汽车车顶20之间,其用于向气袋200充气。当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300被触发而使得气袋200充气展开,气袋200沿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110向前展开,其前部与前挡风玻璃30进行接触,其底部与仪表台40进行接触,其后部与副驾驶乘员50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接触。气袋200的前部201在充气展开后进入前挡风玻璃30与仪表台40所形成的夹角内,为了保证气袋200在充气展开后可充分与前挡风玻璃30和仪表台400进行接触而不产生过大的作用力,气袋200的前部201呈尖舌状结构,即气袋200的前部201的厚度由后向前逐渐减小,使其能够较好地进入前挡风玻璃30与仪表台40所形成的夹角内,提高整体稳定性。在气袋200上设置有一放气孔202,放气孔202在气袋充气展开后不正对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在汽车顶棚内且位于副驾驶座椅上方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汽车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汽车车顶之间形成有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n折叠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且位于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内的气袋;以及/n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的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的气体发生器;/n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触发而使得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所述气袋沿着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向前展开,其前部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接触,其底部与仪表台进行接触,其后部与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汽车顶棚内且位于副驾驶座椅上方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汽车顶棚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汽车车顶之间形成有一气袋膨胀导向通道;
折叠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且位于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内的气袋;以及
安装在汽车顶棚与汽车车顶之间的用于向所述气袋充气的气体发生器;
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气体发生器被触发而使得所述气袋充气展开,所述气袋沿着所述气袋膨胀导向通道向前展开,其前部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接触,其底部与仪表台进行接触,其后部与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在充气展开后,其前部的后端由后向前逐渐减小,以便进入前挡风玻璃与仪表台所形成的夹角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袋上设置有一放气孔,所述放气孔在气袋充气展开后不正对副驾驶乘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由上裁片、前裁片、后下裁片和后上裁片拼接缝制而成;
所述上裁片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与前挡风玻璃进行支撑;
所述上裁片的前部与所述前裁片的上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仪表台进行支撑;
所述后下裁片的下部与所述前裁片的下部进行缝制并在气袋充气展开后对副驾驶乘员的头颈胸位置进行支撑,用于吸收碰撞后副驾驶乘员向前的能量,防止副驾驶乘员与仪表台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小龙孙超逸郝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