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62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包括内侧外封盖、外侧外封盖、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按钮和第一弹性件,内侧外封盖的外侧的下端和外侧外封盖的内侧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按钮通过第一转动件与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位于按钮和内侧外封盖之间,按钮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凹槽,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挡片;按钮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挡片对限位凹槽的槽壁进行限位,实现内侧外封盖和外侧外封盖的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精简,在不影响遮物帘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解决遮物帘的收纳存放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
,特别涉及一种遮物帘。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现在很多车后备箱都配置了遮物帘或隔物板,这样不仅空间利用充分,效果美观,而且提高了安全度。现在很多车子由于车型结构的设计,车子侧围饰板空间宽大,而车子后备箱盖板底下空间狭小,这样安装的遮物帘就存在上下不能同时匹配的问题,即遮物帘既要满足正产安装,当不安装的时候,又要方便存放于后备箱盖板底部。现在处理的方式是将遮物帘的管子做成可伸缩的,这样虽然解决了尺寸匹配问题,但是可伸缩式管子制作较为麻烦,成本较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遮物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结构精简,在不影响遮物帘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解决遮物帘的收纳存放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所述遮物帘包括布帘、外管和外封盖,所述布帘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管,所述外管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外封盖,所述外封盖包括内侧外封盖、外侧外封盖、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按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内侧外封盖的外侧的下端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内侧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内侧外封盖之间,所述按钮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挡片;按钮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挡片对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进行限位,实现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相对固定。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在压簧的作用下,将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贴紧于所述档片。进一步地说,所述外封盖还包括紧固件和第三转动件,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或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紧固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件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凸缘的外周面过盈配合。进一步地说,所述紧固件的内周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所述凸缘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向匹配的第二卡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配合实现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凸缘的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凸起,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或者,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凸起。进一步地说,所述外封盖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外侧内封盖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所述外侧外封盖能够叠合于内侧外封盖的表面进行收纳。进一步地说,所述内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外侧内封盖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绳。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弹性件为闭合的弹性绳,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于外侧外封盖的铆钉和垫圈,所述垫圈套装于所述铆钉,所述弹性绳的一端置于所述定位凹槽,且另一端置于所述铆钉或所述垫圈。进一步地说,所述内侧外封盖或/和所述外侧内封盖且在二者接触的那面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软胶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内侧外封盖、外侧外封盖、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按钮和第一弹性件,内侧外封盖的外侧的下端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内侧的下端通过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使用状态时,按钮扣合于外封盖,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挡片对限位凹槽的槽壁进行限位,实现内侧外封盖和外侧外封盖的相对固定,本技术在结构精简,操作简单,在不影响遮物帘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解决遮物帘的收纳存放问题,且收纳时,外侧外封盖还是连接在内侧外封盖上的,二者并没有分离,因此不会造成外侧外封盖的丢失等;再者,本实用新还可以包括紧固件和第三转动件,内侧外封盖和/或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紧固件与凸缘的外周面过盈配合,一是加强内侧外封盖和外侧外封盖之间的固定,二是还能避免无意碰到按钮,造成按钮和外侧外封盖分离的问题,防止误碰,提高安全性;再者,本技术的内侧外封盖或/和外侧内封盖且在二者接触的那面还可以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软胶条,在外侧外封盖和外侧外封盖扣合时,即使用状态下,增加二者之间的密封和缓冲,起到缓冲减震,降低异响的作用,提高用户体验等。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按钮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之二;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按钮未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图6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按钮未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且从另一角度看);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内侧外封盖1、凸缘11、卡槽111、定位凹槽12、外侧外封盖2、挡片21、铆钉22、垫圈23、软胶盖24、第一转动件3、第二转动件4、按钮5、限位凹槽51、第一弹性件6、紧固件7、凸起71、第三转动件8、第二弹性件9、软胶条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如图1到与5所示,所述遮物帘包括布帘、外管和外封盖,所述布帘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管,所述外管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外封盖,所述外封盖包括内侧外封盖1、外侧外封盖2、第一转动件3、第二转动件4、按钮5和第一弹性件6,所述内侧外封盖的外侧的下端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内侧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内侧外封盖之间,所述按钮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凹槽51,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挡片21;如图1到图4所示,按钮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挡片对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进行限位,实现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利用杠杆原理,在压簧的作用下,将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贴紧于所述档片。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所述外封盖还包括紧固件7和第三转动件8,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或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11,所述紧固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所述遮物帘包括布帘、外管和外封盖,所述布帘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管,所述外管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外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盖包括内侧外封盖(1)、外侧外封盖(2)、第一转动件(3)、第二转动件(4)、按钮(5)和第一弹性件(6),所述内侧外封盖的外侧的下端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内侧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n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内侧外封盖之间,所述按钮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凹槽(51),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挡片(21);/n按钮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挡片对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进行限位,实现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相对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所述遮物帘包括布帘、外管和外封盖,所述布帘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管,所述外管的端部安装有所述外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盖包括内侧外封盖(1)、外侧外封盖(2)、第一转动件(3)、第二转动件(4)、按钮(5)和第一弹性件(6),所述内侧外封盖的外侧的下端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内侧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按钮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按钮和所述内侧外封盖之间,所述按钮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凹槽(51),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挡片(21);
按钮扣合于所述外封盖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挡片对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进行限位,实现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所述外侧外封盖的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簧,在压簧的作用下,将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贴紧于所述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封盖还包括紧固件(7)和第三转动件(8),所述内侧外封盖和/或所述外侧外封盖的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11),所述紧固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动件与所述内侧外封盖转动连接,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凸缘的外周面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遮物帘用两节式外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内周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所述凸缘的外周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匹配的第二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帮朔郭伟峰张燕赵爱国孙文仁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摩恒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