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776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熔模精密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该浇注系统中,浇口杯的底部直接与横浇道相连通,浇口杯位于横浇道顶部的中心位置;横浇道的底部分别与竖向设置的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相连通,其中: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内侧,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外侧,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中间部分,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边缘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能够有效改善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对型腔的冲击,合理分流,平稳充型,提升铸件质量,降低铸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
:本技术涉及熔模精密铸造
,具体为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泵作为生产中一种通用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例如: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航空航天等。泵中的叶轮是关键零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泵的系统性能。叶轮大部分多为薄壁件,内部有叶片,结构较复杂,加工困难,尺寸精度要求高,采用熔模精密铸造进行生产。对于传统铸造工艺而言,金属液不能平稳充型,容易冲刷铸件型腔内部,产生夹杂和疏松等冶金缺陷,还存在浇注过程中气体难以逸出,导致叶轮产生气孔,造成叶轮表面质量降低,直接影响铸造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浇注系统,使金属液平稳充型,避免了金属液直接冲刷铸件型腔,减少了夹杂和疏松等冶金缺陷的产生,有利于浇注过程中气体的逸出,提高叶轮铸件的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该浇注系统设有浇口杯、横浇道、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组成,具体结构如下:浇口杯的底部直接与横浇道相连通,浇口杯位于横浇道顶部的中心位置;横浇道的底部分别与竖向设置的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相连通,其中: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内侧,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外侧,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中间部分,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边缘部分。所述的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外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外侧内浇道B,间隔分布,呈一字排开。所述的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横浇道的长度与叶轮铸件外径相当。所述的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3°~6°;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4°~7°。所述的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沿水平方向为弧形,弧形中心角为30°~40°;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沿水平方向为弧形,弧形中心角为55°~65°。所述的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还包括对称设置的排气道A、排气道B,排气道A、排气道B分别依次连通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外边缘和横浇道的外边缘,并进一步与浇口杯的侧面上部相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主要由浇口杯、横浇道、内浇道、排气道和叶轮铸件组成,浇口杯直接与横浇道相连接,可以避免浇注过程中金属液直接冲刷铸件型腔内部,减少夹杂缺陷的产生。从而,提高叶轮铸件的表面质量。2、本技术的浇注系统,横浇道下方间隔分布四个内浇道,使金属液合理的分流,利于铸件补缩。3、本技术的浇注体系,排气道连接叶轮边缘和横浇道边缘,最后与浇口杯相连接。有利于浇注过程中气体难以逸出。4、本技术浇注系统结构简单实用,能够有效改善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对型腔的冲击,合理分流,平稳充型,提升铸件质量,降低铸造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浇口杯,2-横浇道,3-内侧内浇道A,4-外侧内浇道A,5-排气道A,6-排气道B,7-外侧内浇道B,8-内侧内浇道B,9-叶轮铸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主要由浇口杯1、横浇道2、内侧内浇道A3、外侧内浇道A4、排气道A5、排气道B6、外侧内浇道B7、内侧内浇道B8、叶轮铸件9等组成,具体结构如下:浇口杯1的底部直接与横浇道2相连通,浇口杯1位于横浇道2顶部的中心位置,浇注过程中金属液经浇口杯1冲击到横浇道2,避免了金属液直接冲击到叶轮型腔内部,降低了型壳面层脱落的风险,横浇道2的长度与叶轮铸件9外径相同,横浇道2的横截面为梯形,起到了平稳充型和挡渣的功能。横浇道2的底部分别与竖向设置的外侧内浇道A4、内侧内浇道A3、内侧内浇道B8、外侧内浇道B7相连通,间隔分布,呈一字排开。其中,内侧内浇道A3、内侧内浇道B8对称设置于内侧,外侧内浇道A4、外侧内浇道B7对称设置于外侧,内侧内浇道A3、内侧内浇道B8连通于横浇道2与形成叶轮铸件9的型腔顶部中间部分,外侧内浇道A4、外侧内浇道B7连通于横浇道2与形成叶轮铸件9的型腔顶部边缘部分。从而,通过上述内浇道的设置形式,让金属液在型腔流动过程中进行分流,增快了金属液的充型速度,降低了充型时间。外侧内浇道A4、外侧内浇道B7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3°~6°;内侧内浇道A3、内侧内浇道B8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4°~7°。从而,通过上述楔形过渡的设计形式,有利于叶轮铸件9的补缩,转移铸造热节的位置。外侧内浇道A4、外侧内浇道B7沿水平方向为弧形,弧形中心角为30°~40°;内侧内浇道A3、内侧内浇道B8沿水平方向为弧形,弧形中心角为55°~65°,弧形浇道的设计可以合理的转移热节,一定程度上提高工艺出品率。排气道A5、排气道B6对称设置,排气道A5、排气道B6分别依次连通形成叶轮铸件9的型腔外边缘和横浇道2的外边缘,并进一步与浇口杯1的侧面上部相连通。从而,有效的将浇注过程中卷入的气体以及型腔的气体排出,减少叶轮铸件9表面的气孔气泡,提高铸件的质量。结果表明,本技术为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通过浇口杯、横浇道、内浇道以及排气道组成,通过合理的设计浇注系统,实现金属液的分流,平稳充型,降低夹杂、气孔和缩松等冶金缺陷,提高叶轮铸件产品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浇注系统设有浇口杯、横浇道、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组成,具体结构如下:/n浇口杯的底部直接与横浇道相连通,浇口杯位于横浇道顶部的中心位置;横浇道的底部分别与竖向设置的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相连通,其中: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内侧,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外侧,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中间部分,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边缘部分;/n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3°~ 6°;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4°~ 7°;/n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沿水平方向为弧形,弧形中心角为30°~ 40°;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沿水平方向为弧形,弧形中心角为55°~ 65°;/n还包括对称设置的排气道A、排气道B,排气道A、排气道B分别依次连通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外边缘和横浇道的外边缘,并进一步与浇口杯的侧面上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铸件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浇注系统设有浇口杯、横浇道、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组成,具体结构如下:
浇口杯的底部直接与横浇道相连通,浇口杯位于横浇道顶部的中心位置;横浇道的底部分别与竖向设置的内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内侧内浇道B相连通,其中: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内侧,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对称设置于外侧,内侧内浇道A、内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中间部分,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连通于横浇道与形成叶轮铸件的型腔顶部边缘部分;
外侧内浇道A、外侧内浇道B沿竖直方向为上大下小的楔形过渡,拔模角度为3°~6°;内侧内浇道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侠赵连宇周亦胄孙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