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及智能采血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98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血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及智能采血仪,该留样管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设置在夹持底座上,并对留样管进行夹持,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留样管夹持结构的中心轴方向层叠设置,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为弹性且中空结构。该留样管夹持结构及智能采血仪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对留样管形成稳固夹持,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留样管,对不同尺寸的留样管进行夹持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及智能采血仪
本技术涉及采血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及智能采血仪。
技术介绍
目前,血站在采血完成后需要留样检验。采血护士需要对每个献血员留存2~4支标准真空采血管(以下称“留样管”)的血样。为了防止留样管内采集到的血样凝固,需要将血样与预装于留样管的抗凝血试剂充分摇匀混合,因此,留样管一般通过留样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自动化采血设备中的留样管固定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对留样管的夹持力度较差,在摇匀过程中留样管容易脱落;2、通用性较差,无法匹配不同尺寸的留样管;3、留样管安装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留样管固定装置对留样管的夹持力度较差、通用性较差、留样管安装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该留样管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并对留样管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留样管夹持结构的中心轴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为弹性且中空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本体,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在靠近留样管插入的一端的内周壁上凸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沿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径向延伸,并形成有插接口;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夹持本体、所述夹持底座和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共同形成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夹持底座和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共同形成有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将从所述插接口插入的留样管的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二空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的内周壁上凸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沿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的径向延伸。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均朝所述夹持底座的一端凹陷形成具有弧度的环形凸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凹陷弧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凹陷弧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内环缘至所述第二空腔的中轴线处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内环缘至所述第二空腔的中轴线处的距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硬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底座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纵截面呈倒圆锥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底座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内周壁通过卡接结构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环状凸起以及与所述环状凸起卡接的卡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底座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环状凸起,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内周壁开设有所述凹槽;或,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环状凸起,所述夹持底座的内周壁开设有所述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包括多瓣结构,所述多瓣结构在靠近留样管插入的一端的内周壁上形成环形凸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底座还设置有到位检测传感器,用于感知留样管是否被置入留样管夹持结构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采血仪,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采血仪包括机架以及如上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所述夹持底座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采血仪还包括摇摆组件、托架及第一旋转组件;所述摇摆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托架设置于所述摇摆组件的输出端上并由所述摇摆组件带动摇摆;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和转盘;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架上,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上,所述转盘的工作面与所述夹持底座的底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采血仪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装置、主动齿轮和至少一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转盘的工作面上并能相对于所述转盘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夹持底座的底端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采血仪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摇摆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的输出端上,以带动所述摇摆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采血仪还包括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托架上,用以对留样管是否插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状态进行检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采血仪包括多个所述留样管夹持结构,每个留样管夹持结构用于夹持一个留样管,所述留样管夹持结构被固定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采血仪包括多个所述留样管夹持结构,每个留样管夹持结构用于夹持一个留样管,所述留样管夹持结构被固定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同一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及智能采血仪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留样管夹持结构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为中空结构,因此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层叠设置能够配合形成夹持空腔,将留样管插入到夹持空腔中,由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具有弹性,因此能够对留样管形成稳固夹持,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留样管,对不同尺寸的留样管进行夹持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留样管夹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留样管夹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智能采血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智能采血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智能采血仪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3中智能采血仪的留样管在与水平相交成90°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3中智能采血仪的留样管在与水平面重合的状态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000、智能采血仪;100、留样管夹持结构;1、夹持底座;11、凹槽;12、环状凸起;2、第一夹持件;21、第一夹持本体;22、第一环形凸缘;23、插接口;24、卡槽;3、第二夹持件;31、第二夹持本体;32、第二环形凸缘;4、留样管;200、机架;300、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并对留样管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留样管夹持结构的中心轴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为弹性且中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并对留样管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留样管夹持结构的中心轴方向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均为弹性且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本体,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在靠近留样管插入的一端的内周壁上凸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沿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径向延伸,并形成有插接口;
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夹持本体、所述夹持底座和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共同形成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且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夹持底座和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共同形成有与所述插接口相通的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将从所述插接口插入的留样管的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二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本体,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的内周壁上凸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沿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的径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均朝所述夹持底座的一端凹陷形成具有弧度的环形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凹陷弧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凹陷弧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内环缘至所述第二空腔的中轴线处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内环缘至所述第二空腔的中轴线处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硬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纵截面呈倒圆锥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内周壁通过卡接结构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环状凸起以及与所述环状凸起卡接的卡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留样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的外周壁设置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八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