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25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线束保护装置包括:线束盒,所述线束盒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所述第一线束槽与所述第二线束槽相连通并在连通处弯折设置以改变线束的走向;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线束盒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线束盒安装在电池包内。车辆包括模组支架和线束保护装置,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模组支架上。本申请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降低了线束发生磨损和短路的风险,提高了线束的装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池包是车辆重要的供电部件,电池包的内部设置有较多的线束,部分用于传输电能,又称为高压线束;另一部分线束用于传输信号,又称为低压线束。目前,电池包内部的线束多采用耐磨胶带加自卷管的方式进行固定。线束通常与电池包内模组、高压装置、冷却装置、箱体关联,模组排列方式和采样线方向限制了线束的走向和空间,导致线束经常与高压装置、冷却装置以及箱体之间发生位置干涉,线束发生磨损和短路的风险较大;且线束的转弯半径较大,在转角等部分很难与电池包内的结构件贴合,容易出现翘起或者晃动的问题,导致线束的装配性差。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旨在降低线束发生磨损和短路的风险,提高线束的装配性。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包括:线束盒,所述线束盒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所述第一线束槽与所述第二线束槽相连通并在连通处弯折设置以改变线束的走向;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线束盒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线束盒安装在电池包内。线束盒可将电池包内的线束收纳于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内,避免了线束与电池包内的高压装置、冷却装置或者箱体相接触而发生磨损和短路,提高了安全性;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之间弯折后的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以贴合在电池包内的模组、冷却装置的转角处,增加了线束的可装配性,避免了线束出现翘起或者晃动的问题,提高了线束装配后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一线束槽垂直于所述第二线束槽。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之间在连接处弯折90°角可使线束盒贴合在电池包内的直角部件上,增加线束盒沿着直角部件上的直角延伸排布时的结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线束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束板、第二线束板以及第三线束板,所述第一线束板与所述第三线束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线束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线束槽。第一线束槽直接由三块板(第一线束板、第二线束板以及第三线束板)限定出,有利于减轻线束盒的重量,节约用材。可选的,所述线束盒还包括依次连接第四线束板、第五线束板以及第六线束板,所述第四线束板与所述第六线束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五线束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线束槽。本申请中的第二线束槽直接由三块板(第四线束板、第五线束板以及第六线束板)限定出,有利于减轻线束盒的重量,节约用材。可选的,所述第二线束板与所述第四线束板相连接。第二线束板的一端贯通第四线束板并通过第四线束板与第二线束槽相连通,位于第一线束槽内的线束通过第四线束板进入第二线束槽内的内部。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束板上的第一卡片和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束板上的第二卡片;所述第一卡片位于所述第一线束板上背向所述第三线束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片位于所述第三线束板上背向所述第一线束板的一侧。以第一线束槽安装在模组支架上为例,模组支架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上均开设有嵌设口,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均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板,可以通过挤压第一线束板和第三线束板使第一线束板和第三线束板相互靠近,以使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分别卡接进两个嵌设口内,随后解除第一线束板和第二线束板上的受力,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稳定嵌设在两个嵌设口内以使第一卡扣稳定卡接在模组支架上。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安装在所述第五线束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卡扣用于卡接在电池包内。以第二线束槽同样安装模组支架上为例,模组支架在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接口,第二卡扣沿竖直方向呈上窄中宽下窄的倒刺状结构,向下扣压第二线束槽时,第二卡扣中较宽的中部受力发生形变挤压穿设过卡接口后恢复形变以限定在卡接口的外侧边沿,防止第二卡扣被反向拔出,增加了第二卡扣卡接在模组支架上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二线束板上开设有供扎带穿设过的孔组,所述孔组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供扎带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穿设进所述第一线束槽内对线束进行限位。扎带的两端分别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穿设进第一线束槽内后可以将线束限定在扎带的两端之间,随后将扎带的两端相卡接或者扎接,以将线束固定在第二线束板上,增加了线束位于第一线束槽内的结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一线束槽内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从第一线束板横向延伸至第二线束板和第三线束板以增加第一线束槽的结构稳定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模组支架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保护装置,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模组支架上。本申请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及车辆,线束盒可将电池包内的线束收纳于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内,避免了线束与电池包内的高压装置、冷却装置或者箱体相接触而发生磨损和短路,提高了安全性;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之间弯折后的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以贴合在电池包内的模组、冷却装置的转角处,增加了线束的可装配性,避免了线束出现翘起或者晃动的问题,提高了线束装配后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中第二线束槽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孔组在第二线束板上分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线束盒,10-第一线束槽,11-第二线束槽,12-第一线束板,13-第二线束板,14-第三线束板,15-第四线束板,16-第五线束板,17-第六线束板,18-第一安装孔,19-第二安装孔,131-斜板;2-固定件,20-第一卡扣,21-第一卡片,22-第二卡片,23-第二卡扣;3-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包括线束盒1和固定件2。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线束盒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线束槽10和第二线束槽11,第一线束槽10与第二线束槽11相连通并在连通处弯折设置可以使第一线束槽10和第二线束槽11之间的夹角适应模组支架等电池包内结构件的转角,位于第一线束槽10和第二线束槽11内的线束在第一线束槽10和第二线束槽11的弯折处随之转向,解决了线束与电池包内结构件的转角难以贴合的问题;固定件2设置在线束盒1上,固定件2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线束盒1安装在电池包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束保护装置,线束盒1可将电池包内的线束收纳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束盒,所述线束盒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所述第一线束槽与所述第二线束槽相连通并在连通处弯折设置以改变线束的走向;/n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线束盒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线束盒安装在电池包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束盒,所述线束盒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线束槽和第二线束槽,所述第一线束槽与所述第二线束槽相连通并在连通处弯折设置以改变线束的走向;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线束盒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线束盒安装在电池包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槽垂直于所述第二线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束板、第二线束板以及第三线束板,所述第一线束板与所述第三线束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二线束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线束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盒还包括依次连接第四线束板、第五线束板以及第六线束板,所述第四线束板与所述第六线束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五线束板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线束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板与所述第四线束板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