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12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容和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控制管脚相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第二电阻设置为第一三极管的上拉电阻,且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一直流电源相连接;第二三极管与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保持继电器和电容组成的串接回路设置在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串接回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控制管脚少、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且能实现掉电保护,使继电器连接端更加智能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保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当输入量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现有的保持继电器很多使用图1所示的H桥驱动电路。图1所示的保持继电器能使电磁线圈中保持上次驱动脉冲所注入的磁场不变,即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加驱动电流,只在需要改变触点状态时加上一定时长的反向脉冲即可。但图1所示电路存在元器件多、控制管脚多的缺点。现有的保持继电器也有使用图2所示的使用芯片实现驱动的电路。使用芯片驱动能够减少元器件数量,但存在管脚多,芯片驱动电压范围小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具有控制管脚少、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且能实现掉电保护,使继电器连接端更加智能和安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上拉电阻,且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一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保持继电器和所述电容组成的串接回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串接回路相连接;所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的,所述的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三极管和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设置为所述第三三极管的下拉电阻。优选的,所述的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或PNP三极管。优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接地。优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基极均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或PNP三极管。优选的,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相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持继电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保持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持继电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相连接,所述保持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管脚与MCU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驱动电路,通过两个或三个三极管、一个电容、一个二极管及若干电阻就能够驱动保持继电器,且通过使用一个控制管脚就能控制保持继电器双向工作,节约了管脚资源,具有成本低且功耗低的优势;(2)本技术的驱动电路,通过设置与第一三极管相连接上拉电阻或通过设置与第三三极管相连接的下拉电阻,即可使得在MCU在掉电后,能够将控制管脚置为固定电平(高电平或低电平),即保持继电器能够在MCU掉电后自动恢复到上电前的状态,使继电器连接端更加智能和安全;(3)本技术的驱动电路,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保证了各三极管的导通;(4)本技术的驱动电路,通过设置第二二极管,能够防止电流回流。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H桥驱动电路;图2为现有技术的使用芯片的驱动电路;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电路图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电路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阐述性说明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和直观,下文通过描述若干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方案进行阐述。实施方式中大量的细节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但是很明显,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时可以不局限于这些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了本技术的方案,一些实施方式没有进行细致地描述,而是仅给出了框架。下文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是指“至少根据……,但不限于仅根据……”。由于汉语的语言习惯,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一个成分的数量时,意味着该成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或可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一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电容C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控制管脚I/O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设置为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上拉电阻,且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一直流电源VCC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相连接;保持继电器和所述电容C1组成的串接回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串接回路相连接;所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或NPN三极管。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三极管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相连接。图3以PNP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NPN三极管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三极管Q2可以为PNP三极管或NPN三极管,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能够起一个防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上拉电阻,且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一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保持继电器和所述电容组成的串接回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串接回路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为所述第一三极管的上拉电阻,且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一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相连接;保持继电器和所述电容组成的串接回路设置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串接回路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三极管和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管脚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设置为所述第三三极管的下拉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或PNP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剑唐苹黄良豪李志海陈文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