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49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49
本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线圈组件、衔铁组件、接线端子和电阻模块,所述电阻模块包含限流电阻和接点模块,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线圈组件串联后,连接至所述接线端子的两极上,所述接点模块与所述限流电阻并联;所述接线端子以及所述电阻模块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侧面上,限流电阻和线圈绕组连接,使得线圈电阻变大,工作电流变小,降低吸合时的线圈功耗,使得线圈工作时,温升在安全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1、目前许多工厂设备电源都是以接触器接点作为控制元件,接触器是一种通过小电流通断来控制大电流通断的电磁开关,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领域。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接点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一般工业常用的接触器由电磁系统和接点组件所组成。其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电磁线圈通电后,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使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并带动接点动作。当线圈断开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跳脱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接点复原。然而,现有的大安培数接触器结构体积大、重量重而且需要较大的消耗功率才能驱动铁心。

2、目前常采用铁心部组件的线圈串联一限流电阻,且该限流电阻再与常闭接点组件并联的方案。限流电阻与常闭接点组件分别集成在模块上,模块通过卡扣连接,限流电阻通过胶水固定在支架上,并形成绝缘,再通过导电金属及弹片接触连接线圈绕组与限流电阻。现有的限流电阻和端子安装在两个不同方向,接线复杂,使用的塑料件以及冲压件数量多,生产工艺步骤多,制作成本高,装配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接触器。

2、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3、本技术提出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线圈组件、衔铁组件、接线端子和电阻模块,所述电阻模块包含限流电阻和接点模块,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线圈组件串联后,连接至所述接线端子的两极上,所述接点模块与所述限流电阻并联;所述接线端子以及所述电阻模块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侧面上。

4、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点模块为常闭接点组件。

5、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线圈组件刚通电时,接点模块能够切换线路使得线圈组件直接连接至接线端子的两极上,从而产生大电流以及大吸合力,从而带动衔铁组件的吸合以及接触器接点的动作;当衔铁组件吸合到位后,所述接点模块能够将限流电阻切换至与线圈组件串联,从而降低线圈组件工作电流。

6、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点模块为常闭接点组件,所述常闭接点组件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所述电阻模块还包含常闭接点支撑,所述常闭接点支撑的位移使得常闭接点组件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接合或断开。

7、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模块还包括壳体,常闭接点组件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可位移式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常闭接点支撑与所述动触点连接;当衔铁组件吸合到位后,能够推动常闭接点支撑产生位移,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常闭接点组件断开,从而使得限流电阻切换至与线圈组件串联。

8、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向上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在壳体外的部分凸伸有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所述衔铁组件上卡合连接有衔铁连接件,所述衔铁连接件延伸出一联动臂,所述联动臂延伸至所述上限位杆和所述下限位杆之间,并且所述衔铁组件的上下位移能够带动所述联动臂抵接所述上限位杆或者所述下限位杆,从而使得所述衔铁组件的位移能够带动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在所述壳体内的位移。

9、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常闭接点组件、所述常闭接点支撑以及所述保持弹簧整体上位于壳体的上方腔体中,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电阻模块的上方,使得所述线端子靠近所述静触点的位置外侧。

10、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阻由4个电阻串联而成,4个电阻并列竖直排放于壳体下部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为封闭式,所述腔体内灌胶;中间两个电阻的上端电连接,左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连接,右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连接,位于两个端部的两个电阻的上端引脚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和线圈组件。

11、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阻之间通过筋条隔开,4个电阻分别安装于壳体下部的通过筋条隔开的独立腔体内,所述独立腔体内灌胶;相邻的两个所述独立腔体之间具有隔开区域,隔开区不灌胶。

12、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4个电阻的引脚能够通过通孔伸出至壳体外,所述壳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电阻的引脚与连接片电连接,连接片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中间两个电阻的上端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连接,左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连接,右边两个电阻的下端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连接。

13、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1.限流电阻与常闭开关集成在模块上,接线端子以及所述电阻模块位于基座的同一侧面上,能够直接使用限流电阻引脚连接,节省连接零件及工序。

15、2.接线端子位于电阻模块的上方,使得接线端子靠近静触点的位置外侧,从而使得接线端子与静触点之间的连接距离大为缩短,简化了连接零件,节省材料。

16、3.四个限流电阻并列竖直排放于壳体下部的腔体内。中间两个电阻的上端电连接,左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连接,右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连接,从而两个端部的两个电阻的上端引脚可以通过导线直接连接至接线端子和线圈组件,可以直接利用限流电阻引脚进行电连接,节省连接零件及简化安装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电阻通过腔体外的金属连接片实现电连接,连接片材质为金属材料,有助于电阻散热。

17、4.限流电阻四周封闭,限流电阻四周封闭的腔体内可直接灌胶,限流电阻通过胶水固定在壳体中,可以增强限流电阻的电气隔离性能并提升稳定性;每个电阻之间通过筋条隔开,电阻分别安装于壳体下部的通过筋条隔开的独立腔体内。相邻的两个独立腔体之间具有隔开区域,隔开区不灌胶,防止电阻之间发热相互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线圈组件、衔铁组件、接线端子和电阻模块,所述电阻模块包含限流电阻和接点模块,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线圈组件串联后,连接至所述接线端子的两极上,所述接点模块与所述限流电阻并联;所述接线端子以及所述电阻模块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模块为常闭接点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当线圈组件刚通电时,接点模块能够切换线路使得线圈组件直接连接至接线端子的两极上,从而产生大电流以及大吸合力,从而带动衔铁组件的吸合以及接触器接点的动作;当衔铁组件吸合到位后,所述接点模块能够将限流电阻切换至与线圈组件串联,从而降低线圈组件工作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模块为常闭接点组件,所述常闭接点组件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所述电阻模块还包含常闭接点支撑,所述常闭接点支撑的位移使得常闭接点组件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接合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模块还包括壳体,常闭接点组件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可位移式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常闭接点支撑与所述动触点连接;当衔铁组件吸合到位后,能够推动常闭接点支撑产生位移,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常闭接点组件断开,从而使得限流电阻切换至与线圈组件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向上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在壳体外的部分凸伸有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所述衔铁组件上卡合连接有衔铁连接件,所述衔铁连接件延伸出一联动臂,所述联动臂延伸至所述上限位杆和所述下限位杆之间,并且所述衔铁组件的上下位移能够带动所述联动臂抵接所述上限位杆或者所述下限位杆,从而使得所述衔铁组件的位移能够带动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在所述壳体内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接点支撑的下端还连接有保持弹簧,所述常闭接点组件、所述常闭接点支撑以及所述保持弹簧整体上位于壳体的上方腔体中,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电阻模块的上方,使得所述线端子靠近所述静触点的位置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模块还包括壳体,所述限流电阻由4个电阻串联而成,4个电阻并列竖直排放于壳体下部的腔体内,所述腔体为封闭式,所述腔体内灌胶;中间两个电阻的上端电连接,左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连接,右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连接,位于两个端部的两个电阻的上端引脚通过导线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和线圈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电阻之间通过筋条隔开,4个电阻分别安装于壳体下部的通过筋条隔开的独立腔体内,所述独立腔体内灌胶;相邻的两个所述独立腔体之间具有隔开区域,隔开区不灌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孔,4个电阻的引脚能够通过通孔伸出至壳体下部腔体外,所述壳体下部腔体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电阻的引脚与连接片电连接,连接片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中间两个电阻的上端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连接,左边两个电阻的下端电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连接,右边两个电阻的下端通过连接片实现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线圈组件、衔铁组件、接线端子和电阻模块,所述电阻模块包含限流电阻和接点模块,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线圈组件串联后,连接至所述接线端子的两极上,所述接点模块与所述限流电阻并联;所述接线端子以及所述电阻模块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模块为常闭接点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当线圈组件刚通电时,接点模块能够切换线路使得线圈组件直接连接至接线端子的两极上,从而产生大电流以及大吸合力,从而带动衔铁组件的吸合以及接触器接点的动作;当衔铁组件吸合到位后,所述接点模块能够将限流电阻切换至与线圈组件串联,从而降低线圈组件工作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点模块为常闭接点组件,所述常闭接点组件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所述电阻模块还包含常闭接点支撑,所述常闭接点支撑的位移使得常闭接点组件的动触点与静触点接合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模块还包括壳体,常闭接点组件安装于壳体内,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可位移式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常闭接点支撑与所述动触点连接;当衔铁组件吸合到位后,能够推动常闭接点支撑产生位移,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常闭接点组件断开,从而使得限流电阻切换至与线圈组件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向上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常闭接点支撑在壳体外的部分凸伸有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所述衔铁组件上卡合连接有衔铁连接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锦黄仁灿张协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