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12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路板,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控制电路、继电器、补偿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电源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还通过所述补偿电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弱继电器吸合和断开时对电源电路的影响,降低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路板。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常被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和转换电路等作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包括控制器、继电器和电源电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电路分别与控制器和继电器电连接,用于为控制器和继电器提供电源。其中,如果继电器频繁吸合和断开,会影响电源电路中的电流,当电源电路中电流波动过大时,会导致电源电路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继电器连接的负载发生波动时对电源电路的电流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电路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控制电路、继电器、补偿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还通过所述补偿电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本技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为控制器、控制电路和继电器提供电源,并将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通过补偿电路连接至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控制器控制补偿电路的通断,使其工作状态与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互补,即在继电器吸合时,补偿电路断开,继电器断开时,补偿电路导通,并且使补偿电路的电流与继电器的输入电流的大小相同,能够降低继电器吸合和断开时对电源电路的影响,降低故障率。可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市电的火线电连接,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市电的零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为电源输出端,用作直流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并联组成的降压电路对市电进行降压,通过第一二极管和第三电容进行整流滤波,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用作直流电源,第三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为续流二极管,用于在负载波动时与第一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构成回路释放直流电源多余的电流。可选地,所述补偿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通断,使其与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互补,并通过第二电阻调节补偿电路导通时的电流,使其与继电器的输入电流相同,能够降低继电器频繁吸合断开对电源电路的冲击,保护电源电路。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三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极管用于接收并放大控制器发出的驱动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或释放,第六二极管为续流二极管,当电压电流突变时,能够为继电器线圈提供释放反向电流通路,便于为继电器连接的负载提供持续的电路,能够平滑电流,保护电路中的元器件。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LED指示电路,所述LED指示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述LED指示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可选地,所述LED指示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本可选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三极管导通时,继电器吸合,电流从电源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流经第二发光二极管和三极管接地,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灯光,指示继电器处于吸合状态。当三极管截止时,继电器释放,第二发光二极管熄灭,指示继电器处于释放状态。通过LED指示电路能够清楚的知道继电器的当前状态。可选地,还包括第四电容,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容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接地端。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布设有如上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本技术的电路板的有益效果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电源电路,20、补偿电路,30、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1、控制电路30、继电器K1、补偿电路20和电源电路10,所述控制器U1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30连接至所述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U1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K1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还通过所述补偿电路20连接至所述控制器U1的信号输入端。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为控制器U1、控制电路30和继电器K1提供电源,并将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通过补偿电路20连接至控制器U1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控制器U1控制补偿电路20的通断,使其工作状态与继电器K1的工作状态互补,即在继电器K1吸合时,补偿电路20断开,继电器K1断开时,补偿电路20导通,并且使补偿电路20中电流与继电器K1的输入电流的大小相同,能够降低继电器K1吸合和断开时对电源电路10的影响,降低故障率。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U1控制补偿电路20的通断和继电器K1的吸合释放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不涉及控制程序的改进。可选地,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市电的火线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控制电路(30)、继电器、补偿电路(20)和电源电路(10),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30)连接至所述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还通过所述补偿电路(20)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控制电路(30)、继电器、补偿电路(20)和电源电路(10),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30)连接至所述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0)的电源输出端还通过所述补偿电路(20)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市电的火线电连接,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市电的零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为电源输出端,用作直流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三二极管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20)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朱朝曙艾祥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希欧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