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566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涉及还原钛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窑,冷却窑上固定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水,进水管道连接有水泵,出水管道连接有冷却水塔,冷却水塔与水泵之间设置有过滤槽,过滤槽连接有补水管道,冷却水塔包括支架,支架内下部固定设置有储水池,支架内上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级冷却仓,各冷却仓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倾斜挡板,各冷却仓内均设置有导流板,各冷却仓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填料,最上级的冷却仓上部成型有进水口,储水池上成型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使用方便、可靠且具备较强散热能力的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还原钛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还原钛是生产电焊条的主要辅料之一,其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馒头窑还原法、隧道窑还原法和回转窑还原法;回转窑还原法以钛铁矿为原料,无烟煤为还原剂,氢氧化钙为脱硫剂,将物料按一定比例置入回转窑内加热还原;反应完成后,将还原钛送入冷却窑中进行冷却。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00004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冷却窑,包括回转筒,回转筒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上,转动装置带动回转筒绕回转筒轴线转动,回转筒为双层筒,外筒和内筒之间为冷却水通道,外筒两端分别与进出水装置连接,进出水装置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为冷水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冷却水从进出水装置进入冷却水通道后,再经过进出水装置进入冷却装置后进行循环,但是目前普通的冷水塔降温效果较差,对生产过程中使用较低温度循环水的需求难以保证,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通过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级冷却仓和导流板,尽可能的将循环水与仓壁上的填料均匀接触,同时多级冷却仓之间设置的间隔使循环水直接与空气接触降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水塔的降温效果,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循环水使用的需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窑,所述冷却窑上固定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水,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有水泵,所述出水管道连接有冷却水塔,所述冷却水塔与水泵之间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连接有补水管道,所述冷却水塔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下部固定设置有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上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级冷却仓,各所述冷却仓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倾斜挡板,各所述冷却仓内均设置有导流板,各所述冷却仓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填料,最上级的所述冷却仓上部成型有进水口,所述储水池上成型有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循环水从冷却水塔上部的进水口进入,落至到导流板上,导流板将循环水均匀的导流至冷却仓侧壁的填料上,循环水在冷却仓侧壁上散热并向下流动,通过倾斜挡板在空气中下落至下级冷却仓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水塔的降温效果,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循环水使用的需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导流板均为伞状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流板设置成伞状结构,能够尽可能的将循环水均匀分散至冷却仓侧壁上,进一步的提高循环水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导流板上表面均成型有若干导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水槽对落到导流板表面的循环水进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导流板的将水流均匀分布能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冷水塔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导水槽在其所在的导流板上表面呈螺旋状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旋状的导水槽,对流经导水槽的循环水施加一定程度的旋转力,从而使其在接触箱壁之前走尽可能远的路程,同时尽可能均匀泼洒在填料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冷水塔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导流板分别在其对应的冷却仓内转动设置,所述进水口处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流管,各导流管绕导流板轴线均匀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管对循环水进行引导,使其与导流板表面呈倾斜状态下落,进一步提高循环水下落时的旋转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冷水塔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冷却仓外壁均成型有散热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冷却仓外壁设置散热片,从而有效提高冷却塔外壁的散热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冷却塔的散热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储水池中间部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水口设置在储水池的中间部位,能够有效减少循环水中掺杂有储水池表面的漂浮物和储水池底部的沉积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内设置有若干过滤板,各所述过滤板均竖直滑移设置在过滤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移设置的多道过滤板,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更换和清理工作,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使用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内固定设置有水位监测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过滤槽内的水位监测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控制补水管道的工作,当温度较高或者液位过低的时候,进行循环水的补充,以保证循环水处于充足且温度适中的状态,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循环系统使用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多级冷却仓和导流板的设置,尽可能的将循环水与仓壁上的填料或多级冷却仓之间的空气均匀接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冷却水塔的降温效果,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循环水使用的需求;(2)通过伞状结构的导水板和螺旋状的导水槽等设置,使循环水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到填料上,从而使冷却水塔具备较强的散热能力;(3)通过滑移设置的过滤板和水位监测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等设置,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同时能够确保水位和水温保持合理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循环系统具备较强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冷却水塔的中线剖面示意图,体现冷却水塔的内部结构;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导流板的俯视示意图;体现导水槽在导流板上的分布情况;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过滤槽的中线剖面示意图,体现过滤槽的内部结构。附图标记:1、冷却窑;2、进水管道;3、出水管道;4、水泵;5、冷却水塔;51、支架;52、储水池;521、出水口;53、冷却仓;531、倾斜挡板;532、散热片;54、填料;55、导流板;551、导水槽;56、进水口;57、导流管;6、过滤槽;61、箱体;62、过滤板;63、水位监测传感器;64、水温传感器;7、补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附图1,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窑1,冷却窑1上成型有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进水管道2远离冷却窑1的一端连接有水泵4,出水管道3远离冷却窑1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水塔5,冷却水塔5与水泵4之间设置有过滤槽6,过滤槽6上固定设置有补水管道7。参见附图2-3,冷却水塔5包括支架51,支架51呈长方体框架结构,支架51下部固定设置有储水池52,储水池52呈长方体结构,储水池52一侧壁中部成型有出水口521;支架51内部储水池52上方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级冷却仓53,各冷却仓53呈圆柱状腔体结构,各冷却仓53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倾斜挡板531,各冷却仓53外壁均成型有散热片532;各冷却仓53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填料54。各冷却仓53内均转动设置有导流板55,各导流板55呈伞状结构,各导流板55上表面均匀成型有若干导水槽551,各导水槽551在其所在的导流板55上表面呈螺旋状布置;最上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窑(1),所述冷却窑(1)上固定设置有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所述进水管道(2)连接有水泵(4),所述出水管道(3)连接有冷却水塔(5),所述冷却水塔(5)与水泵(4)之间设置有过滤槽(6),所述过滤槽(6)连接有补水管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塔(5)包括支架(51),所述支架(51)内下部固定设置有储水池(52),所述支架(51)内上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级冷却仓(53),各所述冷却仓(53)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倾斜挡板(531),各所述冷却仓(53)内均设置有导流板(55),各所述冷却仓(53)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填料(54),最上级的所述冷却仓(53)上部成型有进水口(56),所述储水池(52)上成型有出水口(5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窑(1),所述冷却窑(1)上固定设置有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所述进水管道(2)连接有水泵(4),所述出水管道(3)连接有冷却水塔(5),所述冷却水塔(5)与水泵(4)之间设置有过滤槽(6),所述过滤槽(6)连接有补水管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塔(5)包括支架(51),所述支架(51)内下部固定设置有储水池(52),所述支架(51)内上部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级冷却仓(53),各所述冷却仓(53)下部均固定设置有倾斜挡板(531),各所述冷却仓(53)内均设置有导流板(55),各所述冷却仓(53)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填料(54),最上级的所述冷却仓(53)上部成型有进水口(56),所述储水池(52)上成型有出水口(5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板(55)均为伞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还原钛降温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板(55)上表面均成型有若干导水槽(551)。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合荣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