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35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包括行星齿轮座、一端设于行星齿轮座内且与行星齿轮座相配合的行星齿轮支架以及设于行星齿轮支架另一端的行星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行星齿轮座上端与行星齿轮支架接触一端通过焊接区域与行星齿轮支架焊接固定,实现两者的固定;行星盖位于凹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实现两者的固定;将行星齿轮座、行星齿轮支架和行星盖分别通过模具生产出来,在通过两两焊接的方式,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固定,减少行星齿轮架一体成型设计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
本技术属于行星齿轮
,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
技术介绍
差速器行星齿轮轴是将转矩传给行星齿轮,实现转矩分配,从而使车轮实现差速运转的装置,它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为保证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之间有良好的润滑,故在其轴颈上铣有平面供润滑用。我国的差速器行业已经顺利完成了有小到大的转变,在这个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刻,提高汽车车辆差速器的精度、可靠性是中国差速器行业的紧迫任务。中国汽车差速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出口持续夸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汽车差速器产业向高科技产品方向发展,这就使得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发展需求増大。差速器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功用趋于完整化,行星座和行星架以及行星轮轴为钢件,一般为一体成型设计的,这样生产的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包括行星齿轮座、一端设于所述行星齿轮座内且与所述行星齿轮座相配合的行星齿轮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另一端的行星盖,所述行星齿轮座上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接触一端设有焊接区域且所述行星齿轮座通过所述焊接区域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焊接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支架远离所述行星齿轮座一端设有与所述行星盖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行星盖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行星盖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焊接固定。进一步,所述行星盖上表面为圆形,所述行星盖包括四个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盖上的大销轴孔以及设于所述行星盖上以四个所述大销轴孔圆心中心线相交的点为圆心的转轴孔。进一步,所述行星盖还包括四个均分设置于所述行星盖上的小销轴孔且每个所述小销轴孔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大销轴孔之间。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座包括自远离所述行星齿轮支架一端的第一通孔以及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座外侧壁上的八个第二通孔。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支架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的花键上的四个第三通孔。进一步,所述行星齿轮座的花键远离所述行星盖一端至所述行星齿轮座下端表面的外侧壁进行高频处理24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通过行星齿轮座上端与行星齿轮支架接触一端通过焊接区域与行星齿轮支架焊接固定,实现两者的固定;行星盖位于凹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实现两者的固定;将行星齿轮座、行星齿轮支架和行星盖分别通过模具生产出来,在通过两两焊接的方式,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固定,减少行星齿轮架一体成型设计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2M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包括行星齿轮座10、一端设于所述行星齿轮座10内且与所述行星齿轮座10相配合的行星齿轮支架20以及设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另一端的行星盖30,所述行星齿轮座10上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接触一端设有焊接区域11且所述行星齿轮座10通过所述焊接区域11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焊接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远离所述行星齿轮座10一端设有与所述行星盖30相配合的凹槽21,所述行星盖30部分位于所述凹槽21内,所述行星盖30位于所述凹槽21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2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行星齿轮座10为圆环座,行星齿轮支架20一端设于行星齿轮座10内且不穿出行星齿轮座10,行星齿轮座10上端与行星齿轮支架20接触一端设有焊接区域11且行星齿轮座10通过焊接区域11与行星齿轮支架20焊接固定,此处通过电子束焊接,疤痕高度小于等于0.3mm,实现两者的固定;行星盖30位于凹槽21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凹槽2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此处通过电子束焊接,疤痕高度几乎为0,与行星齿轮支架20上表面平齐,实现两者的固定;将行星齿轮座10、行星齿轮支架20和行星盖30分别通过模具生产出来,在通过两两焊接的方式,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固定,减少行星齿轮架一体成型设计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所述行星盖30上表面为圆形,所述行星盖30包括四个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盖30上的大销轴孔31以及设于所述行星盖30上以四个所述大销轴孔31圆心中心线相交的点为圆心的转轴孔32。转轴孔32用于配合转轴使行星齿轮架能够转动,大销轴孔31用于配合行星齿轮销轴固定。所述行星盖30还包括四个均分设置于所述行星盖30上的小销轴孔33且每个所述小销轴孔33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大销轴孔31之间。小销轴孔33用于配合行星齿轮销轴固定,进一步提升行星齿轮架与行星齿轮之间的固定强度。所述行星齿轮座10包括自远离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一端的第一通孔12以及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座10外侧壁上的八个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用于配合行星齿轮座10与行星齿轮直接焊接处进行电子束焊接。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20的花键上的四个第三通孔22。所述行星齿轮座10的花键远离所述行星盖30一端至所述行星齿轮座10下端表面的外侧壁进行高频处理24分钟。使得行星齿轮座10的外侧壁没有飞边和毛刺,提高了行星齿轮架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通过行星齿轮座10上端与行星齿轮支架20接触一端通过焊接区域11与行星齿轮支架20焊接固定,实现两者的固定;行星盖30位于凹槽21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凹槽2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实现两者的固定;将行星齿轮座10、行星齿轮支架20和行星盖30分别通过模具生产出来,在通过两两焊接的方式,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固定,减少行星齿轮架一体成型设计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技术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包括行星齿轮座、一端设于所述行星齿轮座内且与所述行星齿轮座相配合的行星齿轮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另一端的行星盖,所述行星齿轮座上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接触一端设有焊接区域且所述行星齿轮座通过所述焊接区域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焊接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支架远离所述行星齿轮座一端设有与所述行星盖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行星盖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行星盖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包括行星齿轮座、一端设于所述行星齿轮座内且与所述行星齿轮座相配合的行星齿轮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另一端的行星盖,所述行星齿轮座上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接触一端设有焊接区域且所述行星齿轮座通过所述焊接区域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焊接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支架远离所述行星齿轮座一端设有与所述行星盖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行星盖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行星盖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的行星齿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盖上表面为圆形,所述行星盖包括四个均匀设置于所述行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宗宪
申请(专利权)人:承田汽车配件工业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