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8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其包括齿轮主体,齿牙,以及轴孔。所述齿轮主体包括储油腔,输油管。所述储油腔内存储有润滑油,随着齿轮转动产生离心力将润滑油带入所述输油管。所述齿牙上设置有填充槽,填充在所述填充槽内的填充物,齿顶面,以及齿根部。该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通过所述石墨层与所述填充物的啮合摩擦。并在所述齿轮主体内设置一个储油腔,在所述储油腔内注入润滑油,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齿根部相联通。所述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输油管流动到各个齿牙,并从所述齿根部流出,做进一步润滑。使得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在润滑不足的情况下,相较现有齿轮具有更长的缓冲期,避免损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节省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械传动齿轮,为了减少其摩擦阻力和降低机械磨损,在其运行中都需要进行润滑,而传统的机械齿轮需要不定期的在齿轮的内圈和外圈上涂抹润滑油。然后有很多使用者很少在齿轮需要涂抹润滑油的时候适时的进行涂抹,这就会使得齿轮的摩擦过大,使得齿轮磨损加快,寿命减少。同时,如果对齿轮不进行适时的润滑,齿轮的摩擦阻力增大,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同时也会加重驱动装置的负荷,进而增加了资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润滑油不足的情况下的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以满足工业需求。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主体,多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上的齿牙,以及一个轴孔,所述齿轮主体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内部的储油腔,多个联通所述齿牙的输油管,所述储油腔内存储有润滑油,随着齿轮转动产生离心力将润滑油带入所述输油管,所述齿牙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输油管联通的填充槽,填充在所述填充槽内的填充物,一个齿顶面,以及与所述齿顶面相连接配合的齿根部,所述轴孔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为环形且与所述轴孔同轴心。进一步地,所述输油管为S型设计。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槽与所述齿牙的宽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槽的深度为1~2mm。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的厚度与所述填充槽的深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槽设置在所述齿牙的齿根部。进一步地,所述齿牙的齿顶面设置有石墨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通过所述石墨层与所述填充物的啮合摩擦,提供第一重自润滑效果。并在所述齿轮主体内设置一个储油腔,在所述储油腔内注入润滑油,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齿根部相联通。且所述输油管为S型设计,使得所述输油管在不需要输送润滑油时,减小对下述填充物一端面的压力,使得不容易脱落。在所述填充物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述储油腔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输油管流动到各个齿牙,并从所述齿根部流出,做进一步润滑。使得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在润滑不足的情况下,相较现有齿轮具有更长的缓冲期,避免损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节省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所具有的齿牙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主体10,多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10上的齿牙20,以及一个轴孔30,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固定卡扣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齿轮主体1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10内部的储油腔11,多个联通所述齿牙20的输油管12。所述储油腔11的横截面呈环形且与所述齿轮主体10同轴心。所述储油腔11用于储存润滑油,在外部润滑油未得到适时补充时,给予该齿轮的齿牙20表面提供额外的润滑,延长齿轮寿命。所述输油管12与的一端与所述储油腔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齿牙20连接。所述输油管12使得所述储油腔11内的润滑油随着齿轮转动产生的离心力,将润滑油输送到各个齿牙20。所述输油管12为S型设计,使得所述输油管12在不需要输送润滑油时,减小对下述填充物22一端面的压力,使得不容易脱落。所述齿牙20包括多个与所述输油管12联通的填充槽21,填充在所述填充槽21内的填充物22,一个齿顶面23,以及与所述齿顶面23互相啮合的齿根部24。所述填充槽21设置在所述齿牙20的齿根部24,且与所述输油管12相联通。所述填充槽21与所述齿牙20的宽度相同,使得所述齿顶面23在于所述齿根部24抵接时,设置所述填充槽21内的填充物22能够起到抵接和支撑作用。所述填充槽的深度为1~2mm,且所述填充物22的厚度与所述填充槽21的深度相同。所述填充物22用于代替所述齿根部24与所述齿顶面23抵接摩擦。所述填充物22可以采用石墨或二硫化钼,两者都为优质的高温润滑剂且都为固体,使其能够嵌设于所述填充槽21中。所述填充物22在润滑充足的情况下,表面覆盖有油膜,因此所述填充物22不直接与所述齿顶面23接触。而在润滑不足的情况下,表面油膜消失,所述填充物22与所述齿顶面23直接接触,使得所述填充物22的温度升高。且由于采用了石墨或二硫化钼等固体润滑剂做填充物22,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自润滑膜,并产生无毒的黑烟以及气味,可对技术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所述齿顶面23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与所述齿根部24频繁啮合,因此所述齿顶面23上同样设置有石墨层231。所述石墨层231使得所述齿牙20在润滑不足的情况下啮合时进一步提供自润滑效果,减少所述齿顶面23的磨损,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所述轴孔30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转动并互相啮合。使用时,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在润滑不足时相互啮合,所述齿顶面23与所述齿根部24相啮合,即所述石墨层231与所述填充物22抵接摩擦,并在所述齿牙20表面覆盖一层自润滑膜,达到第一重自润滑效果。而在所述填充物22磨损之后,与所述填充槽21联通的输油管12由于压力减小,所述储油腔11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各个输油管12,并从所述齿根部24流出,对所述齿牙20的啮合处提供润滑,达到第二重自润滑效果。使得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在润滑油不足的情况下具有较长的缓冲期,避免在加工过程中损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通过所述石墨层231与所述填充物22的啮合摩擦,提供第一重自润滑效果。并在所述齿轮主体10内设置一个储油腔11,在所述储油腔11内注入润滑油,通过所述输油管12与所述齿根部24相联通。且所述输油管12为S型设计,使得所述输油管12在不需要输送润滑油时,减小对下述填充物22一端面的压力,使得不容易脱落。在所述填充物22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述储油腔11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输油管12流动到各个齿牙20,并从所述齿根部24流出,做进一步润滑。使得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在润滑不足的情况下,相较现有齿轮具有更长的缓冲期,避免损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节省了加工成本。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主体,多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上的齿牙,以及一个轴孔,所述齿轮主体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内部的储油腔,多个联通所述齿牙的输油管,所述储油腔内存储有润滑油,随着齿轮转动产生离心力将润滑油带入所述输油管,所述齿牙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输油管联通的填充槽,以及填充在所述填充槽内的填充物,所述轴孔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齿轮转动,所述轴孔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齿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包括一个齿轮主体,多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上的齿牙,以及一个轴孔,所述齿轮主体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齿轮主体内部的储油腔,多个联通所述齿牙的输油管,所述储油腔内存储有润滑油,随着齿轮转动产生离心力将润滑油带入所述输油管,所述齿牙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输油管联通的填充槽,以及填充在所述填充槽内的填充物,所述轴孔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齿轮转动,所述轴孔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以带动齿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的横截面为环形且与所述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宗宪
申请(专利权)人:承田汽车配件工业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