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外圈结构及其微型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31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及其微型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轴承外圈内周面并排设置有两条外圈沟道,两条外圈沟道沿轴承剖面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轴承内圈外周面并排设置有两条内圈沟道,两条内圈沟道沿轴承剖面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两条外圈沟道之间的间距A大于或小于两条内圈沟道之间的间距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两外圈沟道之间的间距相对于两内圈沟道之间的间距的增大或减小,使得填充于外圈沟道和内圈沟道之间的钢珠与两者形成角接触的同时实现了预压,解决了微型角接触轴承预压不良造成的轴承滚道损失和噪音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外圈结构及其微型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地,涉及一种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及其微型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尺寸有多种,其中微型轴承多用于各种微型电机、精密仪器等领域。微型轴承通常要求高转速、低噪音。特微型的角接触轴承,轴向预压力的大小非常难控制,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轴承滚道和钢球表面损失,预压力小,内部游隙无法消除,角接触轴承的精度丧失。经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5041855A,公开了一种背对背式组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其组配方法,包括外圈,外圈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内沟道和第二内沟道,外圈中对应套装有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两内圈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且顶压接触配合,两内圈的外周面上具有外沟道,两内圈的外沟道与外圈的两个内沟道中对应的填装有钢球,外圈的两端部孔壁均为由外向内尺寸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结构以使得外圈的两轴向端面为相背布置的窄边端面。该专利技术就存在上述相关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n所述轴承外圈(1)内周面并排设置有两条外圈沟道(11),两条所述外圈沟道(11)沿轴承剖面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n所述轴承内圈(2)外周面并排设置有两条内圈沟道(21),两条所述内圈沟道(21)沿轴承剖面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n两条所述外圈沟道(11)之间的间距A大于或小于两条所述内圈沟道(21)之间的间距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
所述轴承外圈(1)内周面并排设置有两条外圈沟道(11),两条所述外圈沟道(11)沿轴承剖面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轴承内圈(2)外周面并排设置有两条内圈沟道(21),两条所述内圈沟道(21)沿轴承剖面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
两条所述外圈沟道(11)之间的间距A大于或小于两条所述内圈沟道(21)之间的间距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沟道(11)的圆弧半径大于等于所述内圈沟道(21)的圆弧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沟道(21)的圆弧半径大于待填充的钢珠(3)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沟道(11)与所述内圈沟道(21)的圆弧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型轴承内外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沟道(11)与所述内圈沟道(21)之间填充钢珠(3)后,所述钢珠(3)与所述外圈沟道(11)之间和\或所述钢珠(3)与所述内圈沟道(21)之间存有弧形间隙(4)。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境福刘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山口精工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