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内圈及轮毂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31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内圈及轮毂轴承,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小内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两端,其一端设有与滚动体配合的沟道,其另一端的外侧壁的朝向其中心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良小内圈的结构有效地缩小了其与内法兰旋卯配合时的变形量,进而防止与小内圈相配合的齿圈、密封圈等部件配合时出现压装困难的情形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内圈及轮毂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小内圈及应用有该小内圈的汽车轴承。
技术介绍
轮毂轴承的结构可参考中国专利ZL201410227968所公开的轮毂轴承内法兰动静平衡的调节工艺及其法兰组件,如其附图1-4所示,其包括内圈、保持架、钢球组件和法兰组件,法兰组件包括外法兰和内法兰,内法兰套设在外法兰中,内圈套设在内法兰伸入外法兰中的一端,保持架安装在外法兰与内圈之间,钢球组件通过保持架安装在外法兰和内圈之间,外法兰与内圈之间还设有密封圈。目前轮毂轴承设计时通常将小内圈零件状态直接作为旋卯装配后的成品状态,而未考虑旋卯工艺对小内圈所造成的影响,导致以下问题出现:1.旋卯后小内圈的径向变形且变形量大,致使齿圈或者密封圈盖难以压装进去,对装配工艺提出严格要求;2.将齿圈压入时,由于存在第1点中提及的小内圈变形因素,小内圈同齿圈之间的过盈量增加,致使齿圈压装时会发生较大变形,进而导致表面跳动度很高,影响信号的单累计误差;3.将密封圈盖压入时,由于过盈量增加,密封圈盖压装时也会发生较大变形,表面跳动度变大,密封圈唇口与其配合的过盈量与理论值存在较大出入,可能会导致轴承漏油;4.旋卯后小内圈端面边缘处有应力集中现象,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适于旋卯装配的小内圈及其轮毂轴承,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小内圈结构与旋卯工艺不适配导致的种种难点,使小内圈便于装配并确保装配后的汽车轴承整体结构的可靠与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小内圈结构如下: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两端,其一端设有与滚动体配合的沟道,其另一端的外侧壁的朝向其中心倾斜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使小内圈同时用于与齿圈和内法兰旋卯配合的一端的外侧壁、即同齿圈接触配合的挡边径向面形成一内收的结构,进而在小内圈的本体另一端的内侧壁与内法兰旋卯配合而通过变形膨胀至理论位置处、使小内圈的外侧壁与齿圈之间依照设计的理论上的过盈量进行配合。从根源上克服齿圈、密封圈盖等在传统的内圈结构采用旋卯配合时所产生的压装不便、可能漏胶等种种问题,并避免小内圈的端面(即上述同齿圈接触配合的外侧壁)上的应力过于集中,确保整体产品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倾斜角度为0.2~2°。由于设计小内圈倾斜角要考虑小内圈厚度及形状,以及旋卯工装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技术专利技术人通过多次试验发现以上角度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作为优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倾斜角度为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轴承,其包括内法兰、外法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小内圈、滚动体、滚动保持架以及齿圈,所述内法兰的一端伸入外法兰内,小内圈套设在内法兰伸入外法兰中的一端上、并在端部附近与内法兰旋卯配合,内法兰同外法兰之间通过一组滚动体与滚动保持架配合,小内圈的一端同外法兰之间也通过一组滚动体与滚动保持架配合,小内圈的另一端的外侧壁上压装有齿圈,外法兰与小内圈之间还设有密封圈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轴承结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变形情况大大降低,既便于装配,也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加工所得的汽车轴承同设计数据基本接近,以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通过改良小内圈的端面(即其外侧壁)结构,使小内圈成品(即在旋卯配合后)尺寸与设计时保持一致,有效避免齿圈、密封圈盖难以装配或变形的情况或尽量降低齿圈的变形量出现,使齿圈、密封圈盖也可依照设计时的尺寸顺利压装。二、本技术可通过避免齿圈变形或减小齿圈压装时的变形,从而减少对信号单累计误差的影响。三、本技术可通过减少密封圈盖压装时的变形,从而杜绝由此带来的漏油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小内圈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汽车轴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法兰,2—外法兰,3—钢球,4—齿圈,5—小内圈,6—保持架,7—旋卯处,8—密封圈盖,501—倾斜外侧壁。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于装配和使用的小内圈5及其轮毂轴承,通过改良小内圈5的结构有效地缩小了其与内法兰1旋卯配合时的变形量,进而防止与小内圈5相配合的齿圈4、密封圈等部件配合时出现压装困难的情形出现。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内圈5,包括本体,小内圈5的本体为具有一定后端的圈体,因此其具有两端以及位于两端之间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小内圈5的内侧壁可供内法兰1伸入且用于与内法兰1接触配合。小内圈5的外侧壁一端设置有弧形的沟道,沟道用于安装滚动体。小内圈5的外侧壁的另一端的朝向其中心倾斜设置(即图1中所示倾斜外侧壁501)、从而呈现出该倾斜部分的外侧壁与内侧壁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在实际试验中发现,倾斜角度可设置为0.2~2°,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倾斜角度为0.5°。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轮毂轴承,包括内法兰1、外法兰2、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小内圈5、滚动体、滚动保持架6以及齿圈4,内法兰1的一端伸入外法兰2内,小内圈5的同内法兰1伸入外法兰2的一端在端部附近与其旋卯配合。内法兰1同外法兰2之间通过第一滚动组件(由若干钢球3与一滚动保持架6配合组成)实现滚动配合,小内圈5的一端同外法兰2之间通过第二滚动组件(同样由若干钢球3与一保持架6配合组成)配合,并且,第二滚动组件中的钢球3即安装于小内圈5设有沟道的外侧壁与外法兰2之间。为保持稳定的滚动配合,上述第一滚动组件与第二滚动组件分散设置,相较而言,其是分散设置于内法兰1伸入外法兰2的内部的部分的两端端部附近。在段结构的装配过程中,内法兰1同小内圈5的另一端的内侧壁采用旋卯方式固定配合,由于旋卯工艺的关系,小内圈5的另一端将略微地朝外“膨胀”,进而填补了小内圈5的另一端的倾斜外侧壁501所导致的外侧壁的平面倾斜,进而即可以基本不变形的情况继续在小内圈5的另一端的倾斜外侧壁501上压装齿圈4,在外法兰2与小内圈5之间还设置密封圈盖8,从图2中可知,本实施例中密封圈盖8是设置于外法兰2与小内圈5之间的间隙中、其将齿圈4一并包裹在内。特别说明的是,图2所示小内圈5的状态并非为其成品状态,是为了清楚地显示采用实施例1中所示的具有倾斜外侧壁501的小内圈5所画,实际上在小内圈5同内法兰1装配后,其倾斜外侧壁501将与其内侧壁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内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两端,其一端设有与滚动体配合的沟道,其另一端的外侧壁的朝向其中心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内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两端,其一端设有与滚动体配合的沟道,其另一端的外侧壁的朝向其中心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内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0.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内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0.5°。


4.一种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法兰、外法兰、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