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2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和预埋钢拉杆,上承压板焊接在钢塔底部,下承压板预埋于承台顶部,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通过贴脚焊缝焊接,预埋钢拉杆下端垂直固定承台内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压式结构,既可以简化钢塔与混凝土承台复杂的连接结构,节约工程成本,还保证了钢塔与混凝土承台间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到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桥塔受拉受压性能均衡,并且可方便地形成各种造型,因此在桥梁工程,特别是有景观需求的桥梁工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当钢结构桥塔应用于悬索桥、斜拉桥等桥梁时,桥塔与混凝土承台的连接结构就成了结构设计的难点。比较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将钢塔面板大面积开洞,并在面板上设置剪力钉,将钢塔埋入承台内部。这种方式确保了钢塔与承台的有效连接。但由于钢塔节段埋入长度较深,将截断承台内大量的钢筋,致使承台受力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桥塔面板与钢筋大范围冲突,给施工带来了不便。并且由于钢塔为压弯构件,在巨大轴力的作用下,基本处于全截面受力状态,仅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断面局部受拉的情况,用在承台内埋入塔柱的方式来解决钢塔与承台连接的抗拉问题并无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可以确保钢塔与混凝土承台的可靠连接,同时减小施工难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上承压板、下承压板和预埋钢拉杆,上承压板焊接在钢塔底部,下承压板预埋于承台顶部,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通过贴脚焊缝焊接,预埋钢拉杆下端垂直固定在承台内部;其中,下承压板的尺寸大于上承压板,预埋钢拉杆预埋长度大于等于承台厚度的1/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塔与承台不采用埋入式连接,大部分结构位于钢塔与混凝土承台的交界面,承压板可以传递竖向荷载,预埋钢拉杆可以承受压力,抵抗塔底弯矩,共同构成拉压式结构。进一步的,上承压板与下承压板的接触面均涂装有电弧喷涂涂层和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电弧喷涂涂层在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内部。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接触面抗滑系数,可以通过摩擦力平衡水平剪力。进一步的,钢塔的面板还与加劲肋的内侧焊接,加劲肋的上端还焊接在上垫板和横隔板上,加劲肋的下端均焊接在上承压板上。进一步的,加劲肋的外侧还焊接有钢管。进一步的,预埋钢拉杆下端设置有螺旋钢筋和锚板,上端穿过钢管通过锚固螺母与上垫板锚固。进一步的,下承压板下方焊接有开孔板,下承压板上均匀设置有圆孔,圆孔孔径大于钢筋直径。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孔板可以内穿钢筋,形成PBL剪力键,圆孔用于混凝土振捣及排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采用拉压式结构,既保证了钢塔与混凝土承台之间力的有效传递,又避免了埋入式钢混连接结构施工工序复杂,大量截断承台钢筋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钢塔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立面图;图2为钢塔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结构平面图;图3为下承压板结构图;其中,1、钢塔;2、承台;3、上承压板;4、下承压板;5、开孔板;6、贴脚焊缝;7、预埋钢拉杆;8、螺旋钢筋;9、锚板;10、钢管;11、加劲肋;12、锚固螺母;13、上垫板;14、横隔板;15、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包括钢塔1、承台2、上承压板3、下承压板4和预埋钢拉杆7,上承压板3焊接于钢塔1底部,下承压板4预埋于承台2顶部。下承压板4尺寸略大于上承压板3,在上承压板3周边通过贴脚焊缝6与下承压板4焊接。上承压板3和下承压板4接触面均采用电弧喷涂涂层和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电弧喷涂涂层在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内部,来提高接触面抗滑系数,以传递剪力;其中,预埋钢拉杆7预埋长度大于等于承台2厚度的1/2。如图2所示,加劲肋11内侧焊接于钢塔1面板上,加劲肋11的上端还焊接在上垫板13和横隔板14上,下端均焊接在上承压板3上。加劲肋11外侧与钢管10焊接。钢管10用于预埋钢拉杆7定位。如图3所示,在下承压板4下方焊接开孔板5,开孔板5内穿钢筋,形成PBL剪力键。下承压板4上设置圆孔15,用于混凝土振捣及排气。使用本技术时:首先按规格浇注承台2,浇注时预埋钢拉杆7,使用螺旋钢筋8和锚板9对预埋钢拉杆7为减小锚固端应力集中效应,在承台2浇注要结束前,在承台2顶部预埋下承压板4,并在下承压板4上焊接开孔板5,开孔板5设置均匀的圆孔15,用于内穿钢筋,将承台2浇注完毕;接着在下承压板4上方通过贴脚焊缝6焊接上承压板3,上承压板3上方焊接钢塔1,此时预埋钢拉杆7还剩露出的一端,使用钢管10进行最终的定位,并伸出一点端部位置进行张拉,使用锚固螺母12进行锚固,并在平台上设置多个加劲肋11,焊接上垫板13和横隔板14,保证局部的稳定。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压板(3)、下承压板(4)和预埋钢拉杆(7),所述上承压板(3)焊接在钢塔(1)底部,所述下承压板(4)预埋于承台(2)顶部,所述上承压板(3)与所述下承压板(4)通过贴脚焊缝(6)焊接,所述预埋钢拉杆(7)下端垂直固定在所述承台(2)内部;其中,下承压板(4)的尺寸大于上承压板(3),预埋钢拉杆(7)预埋长度大于等于承台(2)厚度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承压板(3)、下承压板(4)和预埋钢拉杆(7),所述上承压板(3)焊接在钢塔(1)底部,所述下承压板(4)预埋于承台(2)顶部,所述上承压板(3)与所述下承压板(4)通过贴脚焊缝(6)焊接,所述预埋钢拉杆(7)下端垂直固定在所述承台(2)内部;其中,下承压板(4)的尺寸大于上承压板(3),预埋钢拉杆(7)预埋长度大于等于承台(2)厚度的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3)与所述下承压板(4)的接触面均涂装有电弧喷涂涂层和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所述电弧喷涂涂层在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层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塔与承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敏陈小平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