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69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所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滚动部、连接板、多个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滚动部通过第一升降部与第一端连接;连接板设置于第二端并与第二端连接;多个斜撑杆沿连接板的周长设置,斜撑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升降部与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上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可以将SP板水平滑动到预设位置,不会与已就位的SP板发生剧烈撞击或摩擦,避免了SP板的外观损伤,保障了各个SP板吊装施工的贴合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在提高,SP板,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建筑领域是使用越来越广泛。SP板在使用时,需要吊装至横梁上,由于SP板通常是预制的,因而不带吊钩,因此吊装时需要在两端同时套住整个预制板,然后起吊至预定位置,由人工牵引到固定位置,然后移除吊绳。然而,由于吊绳存在一定厚度,第二片及之后的SP板如果放置时与前一片梁紧密贴合则无法解除吊装挂绳。因此相邻的两片SP板之间通常会间隔一定距离。在解除套绳后,人为地从两端推移SP板,使其与前一片梁贴合,有时甚至会采用工具敲击SP板使其移动。上述做法会损坏SP板,导致其边缘或边角混凝土碎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SP板在移动时存在损坏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SP板发生损伤且保障SP板与相邻已就位的SP板贴合的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一种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滚动部,通过第一升降部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滚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部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端;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多个斜撑杆,沿所述连接板的周长设置,所述斜撑杆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升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钢管套,所述钢管套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动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部包括多个滑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端部的内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端部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为方形,所述斜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斜撑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板的四条边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每条侧边上均设置两个钢耳,所述斜撑杆的端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与两个所述钢耳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套管,所述套管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板垂直连接,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杆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斜撑杆转动连接。上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先将SP板吊装,在距离前一块SP板30cm左右的位置悬挂,将上述支撑装置放置在SP板的下方,通过第二升降部调节第二支撑杆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然后调节斜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使得斜撑杆能够稳定支撑在地面上,接着通过第一升降部使滚动部上升直至滚动部的底部不接触地面为止。此时,由多个斜撑杆支撑受力。然后吊装下放SP板,使SP板放置在支撑部上,移除吊装绑带。通过第二升降部下放滚动部使滚动部的底部接触并顶紧地面,再次调节斜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至斜撑杆的底部不与地面接触,然后推动上述支撑装置,带动放置在支撑部上的SP板靠近且完全接触前一块SP板,完成SP板的移动。完成所有SP板的吊装施工后,移出上述支撑装置。上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SP板吊装放置后,水平滑动到调整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与已就位的SP板发生剧烈撞击或摩擦,避免了SP板的外观损伤,保障了各个SP板吊装施工的贴合度。并且,上述支撑装置能够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0、滚动部20、连接板30、多个斜撑杆40和第二支撑杆50。第一支撑杆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滚动部20通过第一升降部22与第一端连接,滚动部20能够通过第一升降部22远离或靠近第一端;连接板30设置于第二端并与第二端连接;多个斜撑杆40沿连接板30的周长设置,斜撑杆40与连接板3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50一端通过第二升降部52与第一支撑杆10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60。上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在使用时,先将SP板吊装,在距离前一块SP板30cm左右的位置悬挂,将上述支撑装置放置在SP板的下方,通过第二升降部52调节第二支撑杆50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然后调节斜撑杆40与第一支撑杆10之间的角度,使得斜撑杆40能够稳定支撑在地面上,接着通过第一升降部22使滚动部20上升直至滚动部20的底部不接触地面为止。此时,由多个斜撑杆40支撑受力。然后吊装下放SP板,使SP板放置在支撑部60上,移除吊装绑带。通过第二升降部52下放滚动部20使滚动部20的底部接触并顶紧地面,再次调节斜撑杆40与第一支撑杆10之间的夹角,至斜撑杆40的底部不与地面接触,然后推动上述支撑装置,带动放置在支撑部60上的SP板靠近且完全接触前一块SP板,完成SP板的移动。完成所有SP板的吊装施工后,移出上述支撑装置。上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SP板吊装放置后,水平滑动到调整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与已就位的SP板发生剧烈撞击或摩擦,避免了SP板的外观损伤,保障了各个SP板吊装施工的贴合度。并且,上述支撑装置能够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在施工时,需要将预制板吊装并放置在横梁上,在吊装预制板的过程中,先将吊装绑带套在预制板的两端,然后吊装到距离前一块已就位的预制板30cm左右的位置悬停。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预制板距离横梁也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保证预制板在移动过程中的顺畅。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上述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的整体高度也是可以调节的。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杆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图中所示为例,第一端为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第二端为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50的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支撑杆50与第一支撑杆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支撑杆50通过第二升降部52能够调节第二支撑杆50的上升和下降,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杆10和第二支撑杆50的总体长度,从而实现对上述支撑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以便在预制板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可以通过降低支撑装置的整体高度进而将预制板落入到横梁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部5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0端部的内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50端部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支撑杆50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n滚动部,通过第一升降部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滚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部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端;/n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n多个斜撑杆,沿所述连接板的周长设置,所述斜撑杆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n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升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滚动部,通过第一升降部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滚动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部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端;
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多个斜撑杆,沿所述连接板的周长设置,所述斜撑杆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第二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升降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钢管套,所述钢管套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动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包括多个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板吊装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邬荒耘刘星贾宇倩吴康贇吕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