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94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属于支重轮技术领域,包括轮体,轮体内开设有孔槽,轮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二端盖的下端开设有油槽,油槽的圆周内壁转动连接有油塞,两个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浮动油封,两个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均转动连接于孔槽的圆周内壁,且两个第一轴承位于两个浮动油封之间,两个第二转轴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贯穿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相远离的端部,并向上下两侧延伸,两个第二转轴相靠近的端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增加了支重轮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强了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
本技术属支重轮
,具体涉及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
技术介绍
支重轮用来支撑拖拉机的重量,同时在履带的导轨或履带板面上滚动,它还用来限制履带,防止横向滑脱。当拖拉机转向时支重轮迫使履带在地面上滑移。轮体磨损,漏油,支重轮轴通过轴套一直在旋转,轮体内要加油来润滑,但如果说密封圈不好的话,很容易产生漏油的现象,这样轴与轴套在无润滑的情况下,很容易磨损,造成产品无法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轮体磨损,漏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包括轮体和第二转轴,所述轮体内开设有孔槽,所述轮体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的下端开设有油槽,所述油槽的圆周内壁转动连接有油塞,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浮动油封,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均转动连接于孔槽的圆周内壁,且两个第一轴承位于两个浮动油封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贯穿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相远离的端部,并向上下两侧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相靠近的端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轴套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轴承,且三个第二轴承均转动连接于孔槽的圆周内壁。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第一轴承采用圆锥轴承。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垫片。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轮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中使用时安装在履带架底部,行走时与履带板上底面间形成滚动,通过轮体转动带动两个第二转轴进行转动,轴套跟随第一转轴进行转动,此时三个第二轴承开始运动降低第一转轴转动产生的摩擦,设于两个第二转轴圆周表面的两个第一轴承也跟随两个第二转轴进行运动,降低摩擦,支重轮可以通过油槽增加润滑油,通过孔槽的间隙储存润滑油,不需要经常性添油,通过密封圈阻断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两个凹槽之间的缝隙。2、本方案中在第一转轴的外围增加了轴套,延长第一转轴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整体的使用时间,在轴套的圆周表面加上三个轴承,分担了第一转轴的压力,可减少消耗在摩擦阻力的功耗,还可以保持第一转轴的位置和旋转精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的剖视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剖视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立体图。图中:1、轮体;2、孔槽;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端盖;6、浮动油封;7、第一轴承;8、垫片;9、第二端盖;10、密封圈;11、油塞;12、轴套;13、油槽;14、第二轴承;1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包括轮体1,轮体1内开设有孔槽2,轮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5,两个凹槽15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9,第二端盖9的下端开设有油槽13,油槽13的圆周内壁转动连接有油塞11,两个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浮动油封6,两个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7,且两个第一轴承7均转动连接于孔槽2的圆周内壁,且两个第一轴承7位于两个浮动油封6之间,两个第二转轴4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贯穿于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9相远离的端部,并向上下两侧延伸,两个第二转轴4相靠近的端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增加了油塞11跟油槽13,可以为支撑轮添加润滑油,浮动油封6可以让润滑油储存在孔槽2内,延长使用时间,不用频繁添油,多个轴承的设计可以分担转轴压力,固定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的位置和旋转精度,让机车组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平稳,把机车组的重量传给地面,并在履带上滚动,为了防止脱轨,支重轮还应能够阻止履带对它产生横向相对移动,轴承密封可靠,阻力较小,轮缘耐磨,即使在条件极为恶劣的泥水灰沙中工作,也可以很完美的胜任。具体的请参阅图1,第一转轴3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套12。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转轴3进行运动的时候固定不让它因为震动而出现方向偏移的现象。具体的请参阅图1,轴套12的圆周表面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二轴承14,且三个第二轴承14均转动连接于孔槽2的圆周内壁。本实施例中:在轴套12的圆周表面加上三个轴承,分担了第一转轴3的压力,可减少消耗在摩擦阻力的功耗,还可以保持第一转轴3的位置和旋转精度。具体的请参阅图1,两个第一轴承7采用圆锥轴承。本实施例中:圆锥轴承当轴承承受径向负荷时,将会产生一个轴向分力,所以当需要另一个可承受反方向轴向力的轴承来加以平衡,可以保持平衡,承受更大的压力。具体的请参阅图1,轮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0。本实施例中:防止第一端盖5、第二端盖9和凹槽15连接缝隙进入灰尘、污渍,很好的保护了支重轮内部。具体的请参阅图1,两个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垫片8。本实施例中:垫片8是保护支重轮内部的最后一个关卡,支重轮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优选的,在第二转轴4外再增设一个垫片8用来阻挡密封圈10没有拦截住的灰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使用时安装在履带架底部,行走时与履带板上底面间形成滚动,通过轮体1转动带动两个第二转轴4进行转动,轴套12跟随第一转轴3进行转动,此时三个第二轴承14开始运动降低第一转轴3转动产生的摩擦,设于两个第二转轴4圆周表面的两个第一轴承7也跟随两个第二转轴4进行运动,降低摩擦,支重轮可以通过油槽13增加润滑油,通过孔槽2的间隙储存润滑油,不需要经常性添油,通过密封圈10阻断第一端盖5、第二端盖9和两个凹槽15之间的缝隙。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1)和第二转轴(4),所述轮体(1)内开设有孔槽(2),所述轮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5),两个所述凹槽(15)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9),所述第二端盖(9)的下端开设有油槽(13),所述油槽(13)的圆周内壁转动连接有油塞(11),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浮动油封(6),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7),且两个第一轴承(7)均转动连接于孔槽(2)的圆周内壁,且两个第一轴承(7)位于两个浮动油封(6)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贯穿于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9)相远离的端部,并向上下两侧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相靠近的端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性支重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1)和第二转轴(4),所述轮体(1)内开设有孔槽(2),所述轮体(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15),两个所述凹槽(15)内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9),所述第二端盖(9)的下端开设有油槽(13),所述油槽(13)的圆周内壁转动连接有油塞(11),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浮动油封(6),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的圆周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7),且两个第一轴承(7)均转动连接于孔槽(2)的圆周内壁,且两个第一轴承(7)位于两个浮动油封(6)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相远离的端部分别贯穿于第一端盖(5)和第二端盖(9)相远离的端部,并向上下两侧延伸,两个所述第二转轴(4)相靠近的端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境钊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艾特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