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18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定模组件和动膜组件通过导柱相连接,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座板和定模板,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座板、调节板和动模板,定模板固定安装在定模座板的一侧,定模板朝向动模板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型芯,动模板朝向定模板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型芯,动模板远离定模板的一侧为调节板,调节板远离动模板的一侧与动模座板相抵接,调节板与定模板之间开设有型腔,调节板的侧面设置有抽芯组件,抽芯组件包括第一抽芯件、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第一抽芯件、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均与型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将型腔内部的弯道出的型芯进行抽取,提高工件良品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七通模具由于通孔多,而且内部有圆弧形的弯道,因此在注塑过程中对弯道位置进行抽芯十分不便,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抽芯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良品率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良品率较高的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和动膜组件通过导柱相连接,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座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座板、调节板和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定模座板的一侧,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相对设置,所述定模板朝向所述动模板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型芯,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板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型芯,所述动模板远离所述定模板的一侧为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远离所述动模板的一侧与所述动模座板相抵接,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定模板之间开设有型腔,所述调节板的侧面设置有抽芯组件,所述抽芯组件包括第一抽芯件、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所述第一抽芯件、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均与所述型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加工时,先将塑料灌注到型腔的内部后,等待工件冷却成型后,同时将第一抽芯件、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从型腔的内部抽出,实现七通模具的加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抽芯件和第二抽芯件分别位于所述型腔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抽芯件位于所述第二抽芯件的一侧,其与所述第二抽芯件垂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型腔内部的主通孔处的抽芯设备分解成三部分分别抽取,通过第一抽芯件和第二抽芯件对工件内部的主体水平方向的芯体进行抽取,第三抽芯件对工件内部的竖直方向的芯体进行抽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抽芯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安装在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杆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芯体远离所述第一推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芯体相抵接,所述第二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杆的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第二芯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芯体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驱动气缸的推动下,第一推杆推动第一芯体沿着型腔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第一推杆移动到第二推杆的端部时,在第一驱动气缸的推动下,带动第二推杆移动,从而推动弧形设置的第二芯体进行移动,从而将型腔内部的弧形处进行填充,并与第三抽芯件相抵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板的表面设置固定座,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导轨,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均位于所述导轨的内部,所述导轨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推杆通过的贯通孔,所述导向板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一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板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板、滑板与导轨之间的配合下,能够提高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移动的稳定性,避免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板的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滑板的顶部设置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与所述卡槽相抵接,所述滑板远离所述导向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板相抵接,另一端连接有缓冲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和防脱块之间的配合能够保证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在抽离型腔时,移动到位,避免抽芯时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抽芯的稳定性,缓冲弹簧和缓冲板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对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均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三推杆和第三芯体,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安装在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三推杆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推杆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芯体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驱动气缸的推动下,第三推杆推动第三芯体沿着型腔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抽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模组件的中部设置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与所述定模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圈,所述浇口套与所述第一型芯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口套便于流体进入到第一型芯的内部,定位圈提高浇口套与定模座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型芯的内部设置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中部与所述浇口套相连通,所述主通道远离所述浇口套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分通道,所述分通道与所述主通道垂直设置,所述分通道远离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个分通道可以方便模具同时将流体输送至型腔的内部,提高加工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动模座板的两侧设置有垫块,所述调节板位于两个所述垫块之间,所述调节板包括滑动板和定位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与所述动模座板相抵接,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滑动板远离动模座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动模座板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拉料杆,所述拉料杆的四周设置有复位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杆和拉料杆方便滑动板进行移动并将塑件和废料从型腔内部排出,定位板能够提高复位杆和拉料杆与滑动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杆的外部在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套设有减震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弹簧能够提高动模板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其位置发生偏移。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采用了具有第一抽芯件、第二抽芯件和第三抽芯件的抽芯组件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将型腔内部的弯道出的型芯进行抽取,提高工件良品率的效果;2.采用了具有主通道和分通道的第一型芯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加快注塑效率,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的效果;3.采用了具有拉料杆和复位杆的滑动板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方便将产品和废料及时从型腔内部排出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抽芯组件与动模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抽芯组件与动模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包括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所述定模组件(1)和动膜组件通过导柱(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座板(11)和定模板(12),所述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座板(21)、调节板(22)和动模板(23),所述定模板(12)固定安装在所述定模座板(11)的一侧,所述定模板(12)与所述动模板(23)相对设置,所述定模板(12)朝向所述动模板(23)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型芯(13),所述动模板(23)朝向所述定模板(12)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型芯(231),所述动模板(23)远离所述定模板(12)的一侧为调节板(22),所述调节板(22)远离所述动模板(23)的一侧与所述动模座板(21)相抵接,所述调节板(22)与所述定模板(12)之间开设有型腔(4),所述调节板(22)的侧面设置有抽芯组件(5),所述抽芯组件(5)包括第一抽芯件(51)、第二抽芯件(52)和第三抽芯件(53),所述第一抽芯件(51)、第二抽芯件(52)和第三抽芯件(53)均与所述型腔(4)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包括定模组件(1)和动模组件(2),所述定模组件(1)和动膜组件通过导柱(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1)包括定模座板(11)和定模板(12),所述动模组件(2)包括动模座板(21)、调节板(22)和动模板(23),所述定模板(12)固定安装在所述定模座板(11)的一侧,所述定模板(12)与所述动模板(23)相对设置,所述定模板(12)朝向所述动模板(23)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型芯(13),所述动模板(23)朝向所述定模板(12)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型芯(231),所述动模板(23)远离所述定模板(12)的一侧为调节板(22),所述调节板(22)远离所述动模板(23)的一侧与所述动模座板(21)相抵接,所述调节板(22)与所述定模板(12)之间开设有型腔(4),所述调节板(22)的侧面设置有抽芯组件(5),所述抽芯组件(5)包括第一抽芯件(51)、第二抽芯件(52)和第三抽芯件(53),所述第一抽芯件(51)、第二抽芯件(52)和第三抽芯件(53)均与所述型腔(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芯件(51)和第二抽芯件(52)分别位于所述型腔(4)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三抽芯件(53)位于所述第二抽芯件(52)的一侧,其与所述第二抽芯件(52)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芯件(5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511)、第一推杆(512)、第二推杆(513)、第一芯体(514)和第二芯体(515),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1)安装在所述调节板(22)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1)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杆(512)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推杆(512)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体(514)相连接,所述第一芯体(514)远离所述第一推杆(51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芯体(515)相抵接,所述第二推杆(513)位于所述第一推杆(512)的内部,且贯穿所述第一芯体(514)与所述第二芯体(515)相连接,所述第二芯体(515)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七通模具圆弧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2)的表面设置固定座(516),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1)安装在所述固定座(516)的一侧,所述固定座(516)的中部开设有导轨(5161),所述第一推杆(512)和第二推杆(513)均位于所述导轨(5161)的内部,所述导轨(5161)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板(517),所述导向板(517)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推杆(512)通过的贯通孔(5171),所述导向板(517)与固定座(516)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正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昇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