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99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第一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固定于操作台上,第一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其中一支杆;第二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与第一滑槽在左右向间隔设置,固定于操作台上,第二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另一支杆,头枕支杆可在前后向移动具有初始位置和定位位置;抵挡部位于支杆后方,且与至少一支杆相对,固定于操作台上,用于支杆向后移动至定位位置时与支杆相抵;光电传感器固定于抵挡部前侧,用于定位支杆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保证各头枕支杆在被加工时保持在同一位置,避免利用卡齿限位,卡齿上的凸台卡紧头枕支杆,对头枕支杆形成局部凹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头枕支杆用于支撑汽车座位的头枕部位,是汽车内室中比较重要的部件,故对其的质量要求很高,它主要分为三部分,下端插入靠背的支架槽里,中部裸露在外面,上端套在头枕里。在头枕支杆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下端进行定位,将头枕支杆固定在同一位置,对上端进行加工,现有的限位装置是利用卡齿限位,卡齿上的凸台卡紧头枕支杆,会对头枕支杆形成局部凹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旨在对头枕支杆进行限位,避免对头枕支杆形成局部凹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包括操作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抵挡部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其中一支杆;所述第二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在左右向间隔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二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另一支杆,头枕支杆可在前后向移动具有初始位置和定位位置;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支杆后方,且与至少一所述支杆相对,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用于所述支杆向后移动至定位位置时与所述支杆相抵;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抵挡部前侧,用于定位所述支杆后端。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前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槽口向后的容纳槽,所述头枕支杆前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侧板底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抵挡部面向所述支杆的一侧固定设有弹性垫片,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定位位置时,所述支杆与所述弹性垫片相抵。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为U形光电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定位位置时,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抵挡部上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支杆时亮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在前后向的长度为所述支杆在前后向的长度的2/3以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位于定位位置时,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支杆后端在前后向的距离为3cm以上。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将头枕支杆的两个支杆分别放置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向后移动头枕支杆,使得头枕支杆的后端(
技术介绍
中头枕支杆的下端)端部与抵挡部相抵,光电传感器监测到支杆后端后,加工装置对头枕支杆前端(
技术介绍
中头枕支杆的上端)进行加工,当光电传感器未监测到支杆后端,则加工装置停止加工,可保证各头枕支杆在被加工时保持在同一位置,避免利用卡齿限位,卡齿上的凸台卡紧头枕支杆,对头枕支杆形成局部凹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头枕支杆限位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头枕支杆限位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操作台1、侧板11、容纳槽11a、容纳槽下侧壁11b、缺口11c、底板12、第一滑槽2、第二滑槽3、抵挡部4、光电传感器5、发射器51、接收器52、指示灯6、支杆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滑槽2、第二滑槽3、抵挡部4和光电传感器5。所述第一滑槽2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1上,所述第一滑槽2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其中一支杆7;所述第二滑槽3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2在左右向间隔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1上,所述第二滑槽3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另一支杆7,头枕支杆可在前后向移动具有初始位置和定位位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3的前后两端均呈开口设置。所述抵挡部4位于所述支杆7后方,且与至少一所述支杆7相对,固定于所述操作台1上,用于所述支杆7向后移动至定位位置时与所述支杆7相抵;所述光电传感器5固定于所述抵挡部4前侧,用于定位所述支杆7后端。光电传感器5的种类有U型光电传感器5、对射型光电传感器5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传感器5为U形光电传感器5,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器51和接收器52,所述支杆7位于所述定位位置时,所述支杆7位于所述发射器51和接收器52之间,发射器51向接收器52发出的红外光或可见光被支杆7遮挡,光电开关便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或接通负载电流,从而完成一次控制动作,U形光电传感器5可适应于发射器51和接收器52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所述抵挡部4上设有指示灯6,所述指示灯6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5监测到所述支杆7时亮起,光电传感器5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从而控制器控制指示灯6的红灯亮起,便于工作人员识别头枕支杆是否位于定位位置。将头枕支杆的两个支杆7分别放置于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3内,向后移动头枕支杆,使得头枕支杆的后端(
技术介绍
中头枕支杆的下端)端部与抵挡部4相抵,光电传感器5监测到支杆7后端后,加工装置对头枕支杆前端(
技术介绍
中头枕支杆的上端)进行加工,当光电传感器5未监测到支杆7后端,则加工装置停止加工,可保证各头枕支杆在被加工时保持在同一位置,避免利用卡齿限位,卡齿上的凸台卡紧头枕支杆,对头枕支杆形成局部凹陷。所述操作台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槽2前侧的侧板11,所述侧板11上开设有槽口向后的容纳槽11a,所述头枕支杆前端位于所述容纳槽11a内,利用加工装置对头枕支杆前端加工产生的残渣、灰尘等,可落在容纳槽11a内,便于清洁。请参见图1,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3前侧可与侧板11固定连接。请参见图2,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1还包括底板12,所述底板12固定于所述侧板11底部,所述第一滑槽2和所述第二滑槽3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2上,可提高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3的稳固性。所述容纳槽下侧壁11b呈倾斜设置,所述容纳槽下侧壁11b后端高度较大,使得头枕支杆前端与容纳槽下侧壁11b呈间隙设置,避免头枕支杆在前后移动时与容纳槽下侧壁11b之间形成摩擦,所述容纳槽11a槽口与所述支杆7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缺口11c,所述支杆7位于所述缺口11c内,通过两个滑槽和缺口11c对支杆7形成前后向的导向作用,可提高支杆7在前后向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滑槽2和所述第二滑槽3的底壁在前后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滑槽2和所述第二滑槽3的底壁后端高度较小,头枕支杆在重力作用下可朝向抵挡部4的方向移动,有助于支杆7向后移动被光电传感器5监测到。所述抵挡部4面向所述支杆7的一侧固定设有弹性垫片,所述支杆7位于所述定位位置时,所述支杆7与所述弹性垫片相抵,可对支杆7对抵挡部4的撞击提供缓冲作用。所述第二滑槽3在前后向的长度为所述支杆7在前后向的长度的2/3以上,可增大支杆7与第二滑槽3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杆7在前后向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支杆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抵挡部和光电传感器;/n所述第一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其中一支杆;/n所述第二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在左右向间隔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二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另一支杆,头枕支杆可在前后向移动具有初始位置和定位位置;/n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支杆后方,且与至少一所述支杆相对,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用于所述支杆向后移动至定位位置时与所述支杆相抵;/n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抵挡部前侧,用于定位所述支杆后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抵挡部和光电传感器;
所述第一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其中一支杆;
所述第二滑槽沿前后向延伸且槽口向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在左右向间隔设置,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二滑槽用于容置头枕支杆的另一支杆,头枕支杆可在前后向移动具有初始位置和定位位置;
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支杆后方,且与至少一所述支杆相对,固定于所述操作台上,用于所述支杆向后移动至定位位置时与所述支杆相抵;
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抵挡部前侧,用于定位所述支杆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前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槽口向后的容纳槽,所述头枕支杆前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支杆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家学
申请(专利权)人:希臣武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