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93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包括笔头振动盘、基座及顶针,基座设置有侧移座、供侧移座横向侧移的侧移轨道及驱动侧移座侧移的驱动机构,侧移座沿竖向贯穿设置有与单个针管笔头形状相适配的侧移通道,笔头振动盘的出料位置设置有延伸至侧移座上方的振动盘管道,基座位于侧移座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侧移座侧移时侧移通道具有上端与振动盘管道联通的进料位置及下端与出料通道联通的出料位置,顶针具有升降功能,顶针在侧移座位于出料位置时从侧移通道上端伸入并将针管笔头顶出出料通道。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准确放置针管笔头的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笔是一种用于书写的工具,其种类包括毛笔、圆珠笔、钢笔等,而针管笔头加工设备则是专用于加工针管笔头的设备。传统针管笔头的加工方式,为依赖人工和加工装置配合进行的半自动加工方式,该种加工方式由于需要人工配合将半成品在各个装置之间切换加工,导致加工效率低的同时加工精度降低,故需要全自动设备用于笔头加工,而全自动设备中的初始则需要装置将针管笔头依次放置于笔头夹具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准确放置针管笔头的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笔头振动盘、基座及顶针,所述的基座设置有侧移座、供侧移座横向侧移的侧移轨道及驱动侧移座侧移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侧移座沿竖向贯穿设置有与单个针管笔头形状相适配的侧移通道,所述的笔头振动盘的出料位置设置有延伸至侧移座上方的振动盘管道,所述的基座位于侧移座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所述的侧移座侧移时侧移通道具有上端与振动盘管道联通的进料位置及下端与出料通道联通的出料位置,所述的顶针具有升降功能,所述的顶针在侧移座位于出料位置时从侧移通道上端伸入并将针管笔头顶出出料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管笔头被笔头振动盘排列依次送入振动盘管道,针管笔头从侧移通道上端进入位于进料位置的侧移座内,通过侧移通道错位侧移,使后续的针管笔头无法连续进入侧移通道,同时,侧移通道移动至出料位置,针管笔头从出料通道下落,而且,为了保证针管笔头能够下落至准确位置,增设顶针,在顶针推顶下将针管笔头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提高针管笔头进料的准确性及效率,相较传统的半自动加工,笔头进料装置能够全自动实现针管笔头的逐个进料至针管笔头加工设备,代替人工逐个放置,一般进料至笔头专用夹具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传动压杆、摆臂及侧移复位件,所述的侧移座设置有联动槽,所述的摆臂中部铰接于基座,一端作为传动端,另一端作为位于联动槽内的联动端,所述的驱动件驱动传动压杆升降,所述的传动压杆下端设置与竖向倾斜设置有引导面,所述的侧移复位件设置于侧移座与基座之间并将侧移座从出料位置向进料位置复位,所述的传动压杆下降时引导面与传动端相抵并挤压传动端摆动,联动端与联动槽侧壁相抵带动基座移动,使基座从进料位置到达出料位置,所述的传动压杆上升时侧移复位件带动基座从出料位置复位至进料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引导面配合摆臂,将传动压杆的竖向驱动力转换为供侧移座侧移的驱动力的同时使侧移座的侧移更为稳定,使其能够准确在进料位置与出料位置之间切换,配合侧移复位件,侧移座能够及时复位等待下一次进料,同时,传动端能够随引导面贴合退位,使传动端动作更为准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位于顶针上方的顶针压杆,所述的传动压杆与顶针压杆之间设置有构成两者的同步移动的连杆,所述的顶针压杆内沿竖向设置有退位槽及沿退位槽滑移的退位块,所述的退位槽与退位块之间设置有将退位块向下复位的退位复位件,所述的顶针上端固定于退位块,下端延伸至顶针压杆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退位块位于顶针压杆内,在顶针压杆竖向移动时顶针随其同步移动,使顶针具有将针管笔头顶出出料通道的升降功能,同时,退位槽作为退位块的安装位置,使顶针具有退位功能,在顶针推顶针管笔头到位后进行退位,避免受力过大而形变,使进料位置更为准确的同时延长顶针寿命,保证设备稳定运行,顶针随退位块一起上升时,退位复位件将顶针向下复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进料动作,此外,由于顶针压杆通过连杆与传动压杆同步升降,减少驱动源,使装置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动端设置有与引导面滚动配合的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滚轮,使传动端与引导面之间的抵接更为稳定,使动作更为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联动端设置有位于联动槽内的球形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球形块,使联动端与联动槽的联动更加稳定,使动作更为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基座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工作状态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工作状态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包括笔头振动盘1、基座2及顶针3,基座2设置有侧移座4、供侧移座4横向侧移的侧移轨道21及驱动侧移座4侧移的驱动机构,侧移座4沿竖向贯穿设置有与单个针管笔头形状相适配的侧移通道41,笔头振动盘1的出料位置设置有延伸至侧移座4上方的振动盘管道11,基座2位于侧移座4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22,侧移座4侧移时侧移通道41具有上端与振动盘管道11联通的进料位置(如图4所示)及下端与出料通道22联通的出料位置(如图6所示),顶针3具有升降功能,顶针3在侧移座4位于出料位置时从侧移通道41上端伸入并将针管笔头顶出出料通道22,针管笔头被笔头振动盘1排列依次送入振动盘管道11,针管笔头从侧移通道41上端进入位于进料位置的侧移座4内,通过侧移通道41错位侧移,使后续的针管笔头无法连续进入侧移通道41,同时,侧移通道41移动至出料位置,针管笔头从出料通道22下落,而且,为了保证针管笔头能够下落至准确位置,增设顶针3,在顶针3推顶下将针管笔头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提高针管笔头进料的准确性及效率,相较传统的半自动加工,笔头进料装置能够全自动实现针管笔头的逐个进料至针管笔头加工设备,代替人工逐个放置,一般进料至笔头专用夹具上。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5、传动压杆51、摆臂52及侧移复位件53,驱动件5优选气缸,侧移座4设置有联动槽42,摆臂52中部铰接于基座2,一端作为传动端521,另一端作为位于联动槽42内的联动端522,驱动件5驱动传动压杆51升降,传动压杆51下端设置与竖向倾斜设置有引导面511,侧移复位件53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头振动盘、基座及顶针,基座设置有侧移座、供侧移座横向侧移的侧移轨道及驱动侧移座侧移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侧移座沿竖向贯穿设置有与单个针管笔头形状相适配的侧移通道,所述的笔头振动盘的出料位置设置有延伸至侧移座上方的振动盘管道,所述的基座位于侧移座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所述的侧移座侧移时侧移通道具有上端与振动盘管道联通的进料位置及下端与出料通道联通的出料位置,所述的顶针具有升降功能,所述的顶针在侧移座位于出料位置时从侧移通道上端伸入并将针管笔头顶出出料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笔头振动盘、基座及顶针,基座设置有侧移座、供侧移座横向侧移的侧移轨道及驱动侧移座侧移的驱动机构,所述的侧移座沿竖向贯穿设置有与单个针管笔头形状相适配的侧移通道,所述的笔头振动盘的出料位置设置有延伸至侧移座上方的振动盘管道,所述的基座位于侧移座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所述的侧移座侧移时侧移通道具有上端与振动盘管道联通的进料位置及下端与出料通道联通的出料位置,所述的顶针具有升降功能,所述的顶针在侧移座位于出料位置时从侧移通道上端伸入并将针管笔头顶出出料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管笔头加工设备的笔头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传动压杆、摆臂及侧移复位件,所述的侧移座设置有联动槽,所述的摆臂中部铰接于基座,一端作为传动端,另一端作为位于联动槽内的联动端,所述的驱动件驱动传动压杆升降,所述的传动压杆下端设置与竖向倾斜设置有引导面,所述的侧移复位件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隆陈正训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昌诚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