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省去取下或盖上笔盖及遗失笔盖的不便,出现了按压笔,通过按压笔身后端的按钮即可实现笔头伸出笔身或缩回笔身。有些按压笔采用直液式笔芯,如专利202021957500.1所公开的结构,其通常设有笔头组件、墨水筒组件、引水芯,笔头组件连接于墨水筒组件的一端,所述墨水筒组件包括墨水筒、调节器,所述调节器位于墨水筒内且所述调节器内部形成有贯通的第一流墨通道,所述笔头组件内设有贯通的第二流墨通道,所述引水芯一端伸入第二流墨通道且另一端穿过第一流墨通道伸入墨水筒内。这种结构的直液式笔芯在按动时会震动,其中的引水芯可能会发生移动,进而导致无法书写,且调节器调节功能不完善有漏墨和无法回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
[0004]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包括笔头组件、墨水筒组件、引水芯(3),所述笔头组件连接于墨水筒组件的一端,所述墨水筒组件包括墨水筒(1)、调节器(2),所述调节器(2)位于墨水筒(1)内且所述调节器(2)内部形成有贯通的第一流墨通道,所述笔头组件内设有贯通的第二流墨通道,所述引水芯(3)一端伸入第二流墨通道且另一端穿过第一流墨通道伸入墨水筒(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筒(1)内设有紧固座(4),所述紧固座(4)位于所述调节器(2)远离笔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紧固座(4)与所述调节器(2)之间形成一定间距且其相对调节器(2)位置固定,所述紧固座(4)上贯穿设有紧固孔,所述引水芯(3)穿过紧固孔且与紧固座(4)紧配合,所述紧固座(4)与所述调节器(2)之间设有进液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座(4)与所述调节器(2)通过连接杆(5)形成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座(4)与所述调节器(2)之间设有至少两根连接杆(5),且至少两根连接杆(5)沿引水芯(3)环周分布,至少两根连接杆(5)之间形成进液口(6)。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座(4)、调节器(2)、连接杆(5)一体注塑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组件包括笔尖主体(7)、笔头主体(8),所述笔头主体(8)一端与所述墨水筒组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笔尖主体(7)连接;所述笔尖主体(7)内腔的外端限位有球珠,所述引水芯(3)抵接所述球珠以向球珠供墨;所述笔尖主体(7)外侧壁依次设置有第一部分(701)、第二部分(702)、第三部分(703)和第四部分(704),所述第一部分(701)对应所述球珠位置设置,所述第三部分(703)为直径为a的等径圆柱面,所述第四部分(704)为直径为b的等径圆柱面,第三部分(703)的直径a大于第一部分(701)外径的最大值且大于第四部分(704)直径b,所述第二部分(702)为外径自第一部分(701)向第三部分(703)逐渐增大的过渡部,所述第四部分(704)为插入至笔头主体(8)内的插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动式抗漏墨防窜动水性笔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702)由一段与第一部分(701)相连的向内凹陷的弧面和一段与第三部分(703)相连的向外凸起的弧面相连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动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隆,陈正训,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昌诚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