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75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位于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的下面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底端为三角形状;所述下模板的上面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内设有滑动腔,下模座上位于滑动腔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整形块,两个所述外整形块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外阶梯面;所述滑动腔内可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整形块,两个所述内整形块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设有挤压斜面,两个所述内整形块相背一侧均设有内阶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采用挤压块同时带动两个内整形块滑动配合两个外整形快,同时对铝型材套件的两侧板同时整形,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
本技术涉及铝型材套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
技术介绍
铝型材套件是一种型材插件,用于套在零部件外侧起到保护作用,铝型材套件生产时需要先进行拉伸成型,成型后产品如图1所示,然后再对铝型材套件的两侧板进行挤压成型,成型后产品如图2所示。现有的铝型材套件的两侧板进行挤压成型呈Z字形,分别由人工将其放置到夹具上对其一侧板进行挤压整形,然后再调换另外一侧板进行整形,操作繁琐,效率低,且在整形操作时,铝型材套件凹陷在整形的仿形槽内,拿取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同时对铝型材套件的两侧板同时整形,提高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位于下模板的上方;所述上模板的下面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底端为三角形状;所述下模板的上面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内设有滑动腔,下模座上位于滑动腔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整形块,两个所述外整形块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外阶梯面;所述滑动腔内可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整形块,两个所述内整形块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设有挤压斜面,两个所述内整形块相背一侧均设有内阶梯面,两个所述挤压斜面与挤压块的底端的两侧斜面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阶梯面与两个外阶梯面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整形块与滑动腔内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下模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料块,所述顶料块位于外整形块和内整形块之间;所述滑槽内设有顶料弹簧,且顶料弹簧位于滑槽底面和顶料块底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外整形块和内整形块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下压槽,下压槽与顶料块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的底面连接有可滑动连接在挤压块上的升降板,升降板和上模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升降板远离上模板一侧连接有与下压槽对应设置的下压块。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块的底面和下压槽的底面均为斜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采用挤压块同时带动两个内整形块滑动配合两个外整形快,同时对铝型材套件的两侧板同时整形,提高效率;采用顶料块配合下压块进行使用,整形时,将产品下压到位,整形完成后将产品顶出,便于下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拉伸成型后的产品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挤压成型后的产品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的部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的另一部分结构图;图6为图5的半剖视图;图7为图5的部分结构图;图8为图5的另一部分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内整形块的轴测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21、滑槽;3、挤压块;4、下模座;41、滑动腔;5、外整形块;51、外阶梯面;6、内整形块;61、挤压斜面;62、内阶梯面;63、下压槽;7、复位弹簧;8、顶料块;81、顶料弹簧;9、升降板;91、缓冲弹簧;92、下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9,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位于下模板2的上方;所述上模板1的下面连接有挤压块3,所述挤压块3的底端为三角形状;所述下模板2的上面连接有下模座4,所述下模座4内设有滑动腔41,下模座4上位于滑动腔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整形块5,两个所述外整形块5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外阶梯面51;所述滑动腔41内可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整形块6,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设有挤压斜面61,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相背一侧均设有内阶梯面62,两个所述挤压斜面61与挤压块3的底端的两侧斜面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阶梯面62与两个外阶梯面51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与滑动腔41内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其中,上模板1连接在外部升降机构上,用于带动挤压块3升降;挤压块3通过其底端两个斜面配合挤压斜面61,驱动两个内整形块6在滑动腔41内同时滑动,复位弹簧7用于对内整形块6进行复位;外整形块5的外阶梯面51用于与内整形块6的内阶梯面62配合进行对产品的两侧板进行挤压成型。所述下模板2上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料块8,所述顶料块8位于外整形块5和内整形块6之间;所述滑槽21内设有顶料弹簧81,且顶料弹簧81位于滑槽21底面和顶料块8底面之间。顶料块8用于通过顶料弹簧81,在顶料块8不受压力的情况下,将顶料块8顶出,从而将其上的产品顶出。所述外整形块5和内整形块6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下压槽63,下压槽63与顶料块8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1的底面连接有可滑动连接在挤压块3上的升降板9,升降板9和上模板1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91,升降板9远离上模板1一侧连接有与下压槽63对应设置的下压块92。下压槽63用于与下压块92配合,当上模板1下压合模时,下压块92先接触产品,将产品下压到位。所述下压块92的底面和下压槽63的底面均为斜面,用于与产品的两侧边的顶面配合,确保压合到位。工作原理:使用时,上模板1连接在外部升降机构上,上模板1打开时进行上料,将产品放置在滑动腔41内且位于两个外整形块5和两个内整形块之间。接着上模板1下移进行合模,此时下压块92的底面先接触产品,将产品下压,从而使产品底部的顶料块8下移到位,从而产品位于挤压位,接着挤压块3通过其底端两个斜面配合挤压斜面61,驱动两个内整形块6在滑动腔41内同时朝向外整形块5滑动,内阶梯面62配合外阶梯面51对产品的两侧板进行挤压成型。成型完成后,上模板1上移,由于缓冲弹簧91的作用,挤压块3先上移,此时两个内整形块6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中间移动复位,接着下压块92再上移,顶料块8在不受压力的情况下,在顶料弹簧81的作用下将顶料块8顶出,从而将其上的产品顶出,完成下料。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位于下模板(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的下面连接有挤压块(3),所述挤压块(3)的底端为三角形状;所述下模板(2)的上面连接有下模座(4),所述下模座(4)内设有滑动腔(41),下模座(4)上位于滑动腔(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整形块(5),两个所述外整形块(5)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外阶梯面(51);所述滑动腔(41)内可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整形块(6),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设有挤压斜面(61),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相背一侧均设有内阶梯面(62),两个所述挤压斜面(61)与挤压块(3)的底端的两侧斜面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阶梯面(62)与两个外阶梯面(51)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与滑动腔(41)内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位于下模板(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的下面连接有挤压块(3),所述挤压块(3)的底端为三角形状;所述下模板(2)的上面连接有下模座(4),所述下模座(4)内设有滑动腔(41),下模座(4)上位于滑动腔(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外整形块(5),两个所述外整形块(5)的相对一侧均设有外阶梯面(51);所述滑动腔(41)内可滑动连接有两个内整形块(6),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相对一侧的顶端分别设有挤压斜面(61),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相背一侧均设有内阶梯面(62),两个所述挤压斜面(61)与挤压块(3)的底端的两侧斜面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阶梯面(62)与两个外阶梯面(51)相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内整形块(6)与滑动腔(41)内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鹏任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跃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