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视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25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组件,包括电致变色镜元件,该元件包括: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边缘表面;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第二边缘表面;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密封结合并限定一空腔;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空腔中;以及基本透明的凹形外壳,包括具有顶部外表面和顶部内表面的外壳顶部及具有侧部外表面和侧部内表面的外壳侧部,沿外壳顶部外周区域和外壳侧部设有一遮蔽层,当从凹形外壳外表面观察时,密封件隐藏在遮蔽层后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车辆后视镜组件兼具整体美观,视野开阔,安全防撞,不易破碎等性能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后视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器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装有电致变色镜元件的车辆后视镜组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材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分子结构内部发生了电荷(电子或者离子)注入或抽出的变化,从而引起材料的光学性能比如透射率、吸收率和反射率等在可见光、红外光或紫外光等区域内发生了可逆的变化。该技术在建筑玻璃、车用智能变色窗、飞机舷窗、变色太阳眼镜、汽车防弦目后视镜、信息显示及军事技术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G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和ECE-R46法规《UNIFORMPROVISIONSCONCERNINGTHEAPPROVALOFREAR-VIEWMIRRORS,ANDOFMOTORVEHICLESWITHREGARDTOTHEINSTALLATIONOFREAR-VIEWMIRRORS》中,均对后视镜的视野要求做出了规定,同时考虑乘客安全性,要求后视镜的前边缘包于保护框架内,且该边缘位置具有不小于2.5mm的曲率半径。鉴于上述法规的要求,例如WO2004/098953和WO2005/082015所公布的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具有前开口的塑料外壳设计,然后将电致变色镜元件固定在该前开口位置,该塑料外壳通常具有覆盖电致变色镜元件边缘表面的塑料边框,以满足法规所提出的安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项内容是提供一种装有电致变色镜元件的车辆后视镜组件,该电致变色镜元件包括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将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的密封件、装填在空腔中的电致变色介质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外围的基本透明的凹形外壳;所述凹形外壳一体成型并设有遮蔽层,整体美观,视野开阔,安全防撞,不易破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项
技术实现思路
是根据提供的基本透明的凹形外壳,允许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进行灵活设计,形成各种形式的装有电致变色镜元件的后视镜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项
技术实现思路
是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用于电致变色镜元件的改进电极引出方式,以便快速、灵活地组装或拆卸导电电极。附图说明图1为外部后视镜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内部后视镜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内部后视镜组件的前视图;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截取的包含有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镜元件的第一个实施例剖视图;图5为图4实施例改型后的第二个实施例剖视图;图6为图5实施例改型后的第三个实施例剖视图;图7为包含有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镜元件的第四个实施例剖视图;图8为图7实施例改型后的第五个实施例剖视图;图9为图8实施例改型后的第六个实施例剖视图;图10为包含有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镜元件的第七个实施例剖视图;图11为图10实施例改型后的第八个实施例剖视图;图12为图4实施例改型后的第九个实施例剖视图;图13为图4至图12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4为图4至图13实施例的替代方案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5为图4至图14实施例采用的第一种电极引出方式的剖视图;图16为图4至图14实施例采用的第二种电极引出方式的剖视图;图17为图4至图14实施例采用的第三种电极引出方式的剖视图;图18为图4至图14实施例采用的第四种电极引出方式的剖视图。图19为图7至图9实施例可拆卸电极引出方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图1表示车辆外部后视镜组件,所述外部后视镜组件1000包括后盖1001、电路板1002、承载板1003、加热片1005和电致变色镜元件1004;所述后盖1001为中心空腔的结构件,所述承载板1003和后盖1001通过机械扣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1002设置在所述后盖1001和承载板1003之间,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4包括基本透明的导电基材12和包覆导电基材12的凹形外壳5所组成,凹形外壳5的前部朝向观察者,导电基材12的背部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加热片1005,再胶接在承载板1003上;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4与电路板1002进行电连接,电路板1002通电后,可使电致变色镜元件1004在额定电压或者不同的电压下进行着色或褪色的状态变化,改变电致变色镜元件1004的反射率,从而产生防眩目的效果。图2表示车辆内部后视镜组件,所述内部后视镜组件2000包括后盖2001、电路板2002、承载板2003和电致变色镜元件2004;所述后盖2001为中心空腔的结构件,所述承载板2003和后盖2001通过机械扣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2002设置在所述后盖2001和承载板2003之间,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2004包括基本透明的导电基材12和包覆导电基材12的凹形外壳5所组成,凹形外壳5的前部朝向观察者,导电基材12的背部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在承载板2003上;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2004与电路板2002进行电连接,电路板2002通电后,可使电致变色镜元件2004在额定电压或者不同的电压下进行着色或褪色的状态变化,改变电致变色镜元件2004的反射率,从而产生防眩目的效果。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车辆后视镜组件还可以包括光源、内部照明组合件、数字语音处理系统、电源、全球定位系统、湿度传感器、信息显示器、光传感器、盲点灯、转向信号灯、导航系统、温度指示器、声控系统、麦克风、远程通信系统、导航辅助系统、偏离车道警告系统、适合的巡航控制系统和视觉系统中的至少一种器件。在对于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可能是共同的结构元件进行了综述之后,下面对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3表示内部后视镜组件的前视图;图4表示图3中沿A-A方向截取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镜元件100的剖视图,所述电致变色镜元件100包括: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该第一导电基材由第一玻璃元件1和沉积在第一玻璃元件1上的透明导电层7组成,为了便于描述,其中将第一导电基材朝向观察者的前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11a,将第一导电基材沉积有透明导电层7的后表面定义为第二表面11b,将与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邻接的边缘表面定义为第一边缘表面11c;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该第二导电基材由第二玻璃元件2和沉积在所述第二玻璃元件2上的薄膜叠层8组成,为了便于描述,其中将第二玻璃元件2沉积有薄膜叠层8的前表面定义为第三表面21b(该第三表面21b朝向观察者),将第二玻璃元件2的后表面定义为第四表面21a,将与第三表面21b和第四表面21a邻接的边缘表面定义为第二边缘表面21c,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尺寸面积大小基本相同,两者的边缘表面沿周向基本对齐设置,近似于零偏移的设置;密封件3,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n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元件包括:/n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n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n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n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以及/n基本透明的凹形外壳,包括具有顶部外表面和顶部内表面的外壳顶部及具有侧部外表面和侧部内表面的外壳侧部,所述顶部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所述侧部内表面完全覆盖第一边缘表面和第二边缘表面并与第一边缘表面和第二边缘表面相贴合,沿所述外壳顶部的外周区域和外壳侧部设有一遮蔽层,当从所述顶部外表面和侧部外表面观察时,所述密封件隐藏在所述遮蔽层的后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
电致变色镜元件,所述元件包括:
基本透明的第一导电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邻接的第一边缘表面;
基本透明的第二导电基材,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邻接的第二边缘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以间隔开的关系布置;
密封件,基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和第二导电基材的外周区域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密封地相互结合并限定一空腔;
电致变色介质,设置在所述空腔中;以及
基本透明的凹形外壳,包括具有顶部外表面和顶部内表面的外壳顶部及具有侧部外表面和侧部内表面的外壳侧部,所述顶部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所述侧部内表面完全覆盖第一边缘表面和第二边缘表面并与第一边缘表面和第二边缘表面相贴合,沿所述外壳顶部的外周区域和外壳侧部设有一遮蔽层,当从所述顶部外表面和侧部外表面观察时,所述密封件隐藏在所述遮蔽层的后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材由基本透明的第一基材和沉积在所述第一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基材由基本透明的第二基材和沉积在所述第二基材上的薄膜叠层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可选用金属离子掺杂的ZnO、SnO2、In2O3、TiO2、HfO2、CuO或氟掺杂的SnO2中的至少一种,亦或选用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膜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叠层包括反射层和导电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金属膜层或金属氧化物膜层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可选用金属离子掺杂的ZnO、SnO2、In2O3、TiO2、HfO2、CuO或氟掺杂的SnO2中的至少一种,亦或选用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膜层。


8.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贞虎胡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